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致残率高,绝大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痉挛不但会引起患肢疼痛,而且还会造成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畸形,甚至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打破肢体痉挛模式是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难题.近年来,针灸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加拿大康复官方机构已把针灸列为脑卒中康复手段之一[1].所以,本文将从针刺部位及电针频率两方面对近几年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病例超过200万[1],幸存患者中,有25%丧失劳动能力,15%严重残疾,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其病死率在下降,致残率在上升,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因此促进或者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是康复治疗的基本任务。临床上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相对较快,而上肢运动恢复缓慢而且效果不  相似文献   

3.
肌痉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其表现为肢体被动运动初始阻力持续增强,关节活动受限,是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有关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脑卒中偏瘫后约有80%~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痉挛,其中上肢屈肌痉挛较为典型,并因此影响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加重异常运动模式.在偏瘫恢复的全过程中,肌痉挛的控制是关系到患者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有报道示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休息时的痉挛肌肉活动及联合反应;痉挛肌肉被动牵张时不需要拮抗肌活动,从而相应减少运动错误发生[1],故用肌牵张方法治疗痉挛疗效确定[2].  相似文献   

4.
顾明慧  李建  朱毅 《中国康复》2011,26(5):375-376
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5.
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谷敏 《上海护理》2011,11(4):39-40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程度[2]。中医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所致的功能障碍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针灸是治疗、缓解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本文重点介绍针灸在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应用现状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火针针刺拮抗肌治疗脑血管病肌痉挛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肌痉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棘手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制患者肢体肌肉痉挛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的前提,是偏瘫恢复的关键。本研究应用拮抗肌上腧穴为主针刺法,痉挛肌上火针针刺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分级法、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法,对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1]。脑卒中后70%~80%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治疗中早期的良肢位摆放能有效降低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是患者最主要的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连章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20-5321
目的:评估中风二代回春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前后上下肢经挛程度、Fulg-meyer,Barthel指数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72%,下肢为60%,与对照组50%,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风二代回春胶囊对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刺井穴"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的优劣。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61例分为药物组30例、针刺井穴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结果:61例经21d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针刺井穴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针刺井穴对脑梗死恢复期肢体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无力、痉挛、运动协调异常以及运动控制障碍等。80%脑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即使经过6个月的常规康复训练后,仍有6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抗痉挛体位摆放。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8.87%(P<0.05)。结论 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促进步态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上肢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痉挛可造成上肢功能受限,出现肘屈曲、腕掌屈、前臂旋前、手指屈曲等异常模式,致使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下降,如穿衣困难,姿势不美观,出现痉挛性肢体疼痛和关节挛缩等问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课题组根据针对康复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上肢屈曲痉挛,自行研发的抗痉挛三角架并应用于上肢屈曲痉挛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抑制痉挛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抑制痉挛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2组均采用运动再学习训练,观察组将抑制痉挛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肢体痉挛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抑制痉挛贯穿康复训练中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提高整体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陆敏  彭军  尤春景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05,20(5):281-28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评定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在病程6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在病程满6个月时患者中大多数存在肢体肌张力增高,MAS分级与FMA和BI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发生率较高,而且痉挛程度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相关,康复治疗应关注痉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脑动脉系统发生病变,从而引发脑血管的痉挛、破裂或者是闭塞的情况,因此造成患者出现脑局部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功能性的障碍。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致残概率的占比高达86.50%;各类致残的疾病中脑卒中为首要原因[1]。这一严峻形势要求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时,不仅需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还需要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术后康复计划;患者的偏瘫肢体能否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直接关系着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由此引起其他系统的机能改变,均易导致平衡失调[1],同时脑卒中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步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2]。表现为步态异常、行走[3]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遗有严重后遗症[1],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肩痛是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72%[2]。中风肩痛会严重影响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并可诱发患者心理障碍,故在康复治疗时应予以积极解决。西医康复治疗多采用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症状,中医传统治疗则以针刺、推拿、火罐等为主。近年来有将中医针灸治疗与现代康复相配合的治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约8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1]。据统计,约40%的患者会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会留下严重的残疾[2]。由于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性质,患者不能或者是比较困难募集运动单位,导致肌肉自主收缩困难,从而影响肌肉力量的产生和运动,导致肌无力。相对于肌无力,脑卒中患者更多表现为肌痉挛,或者是肌肉活动过度,导致肌肉出现适应性、结构及功能上系列的改变。另外,脑卒中的发生率与年  相似文献   

20.
肌电图导引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肌电图导引下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FMA量表评定分为 3组 ,应用肌电图纪录痉挛肢体在功能位时的运动单元电位数 ,确定治疗肌肉 ,每一部位注射 5U ,0 .2ml国产A型肉毒毒素 ,治疗 3天后由康复训练师亲自或指导家属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痉挛状态 ,FM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上下肢分别统计 )。结果治疗后 ,中、轻度运动障碍者恢复至基本正常 ;严重运动障碍者恢复至明显运动障碍 ;严重运动障碍合并挛缩者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所有患者增高的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肌电图导引下 ,A型肉毒毒素作为缓解痉挛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