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行剖官产手术93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我院自1995年1月-2003年12月,共行剖宫产手术930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年龄在26-37岁,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我院剖宫产术后18例并发下腔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故熟悉剖宫产术后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总结我院剖宫产术后11例并发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血栓脱落导致肝、肾、肺、下肢栓塞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对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3月~2007年3月剖宫产术后并发DVT 2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行剖宫产3 120例,术后并发DVT 20例。患者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5.3岁,其中5例年龄大于35岁;体重62~104 kg,平均76.2 k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例,合并心脏病3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贫血2例,其余4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术前输血2例,术后输血3例,…  相似文献   

5.
马莉 《中外医疗》2008,27(13):63-6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成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6例DVT的临体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采取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DVT与妊娠合并心血管丧病.糖尿病,高龄产妇.经产妇体重>80kg等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非手术疗法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可引起急性肺栓塞(PTE)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远期的并发症下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妊娠期DVT发病率为0·13‰~0·50‰,产褥期为0·61‰~1·50‰,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产后DVT的风险。因此对于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1病因及高危因素[1~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早在19世纪中期,Virchow就提出了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至今这个理论仍受到普遍的公认。妊娠时,由于子宫…  相似文献   

7.
刘钟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46-146,15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综合防治对策。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总结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积极的防治对策。结果 14例患者中13例未发生脑卒中以及下肢坏死,1例患者术后3天发生肺栓塞,经溶栓治疗成功获救。结论骨折术后患者因活动量减少极易产生较多的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或者既往有栓塞病史者,导致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针对原因积极地进行并发症的防治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逐年增多,可以导致肺梗塞,威胁病人生命,或形成静脉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手术可使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屡见不鲜,故预防及早期诊治剖宫产术后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8年2月10年剖宫产术后8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我院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占0.28%,均表现为低热,患肢活动困难,局部肿胀疼痛,皮温变低,皮肤苍白或花斑样紫绀,多普勒彩超可确诊,采用非手术治疗,即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苷、阿司匹林,辅以活血化瘀,局部热敷理疗,15天1疗程,8例2个疗程均治愈,无近期的并发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要充分认识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重视其预防,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早确诊,早治疗,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家秀 《新疆医学》2004,34(5):113-114
患者28岁,维吾尔族;住院号58126。剖宫产术后2周,左下肢疼痛3天,肿胀2天于3月9日入院。患者因足月孕,脐绕颈二周,要求手术于2月20日在妇产科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出血100ml,术后第2天感左下肢略有疼痛,未在意。术后一周痊愈出院,感左下肢仍有疼痛不适,入院二天前发现左下肢肿胀,活动后疼痛。3月9日门诊彩超示:左侧髂外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国静脉及大部分隐静脉形态结构失常,管壁增厚,内膜粗糙,其内可见异常实质性回声,形状呈宽带状,内部为不均质强回声,阻塞部位管腔不能压闭,近端静脉扩大,深吸气后管径变化不明显。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塞处近心端无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检测:近心端无回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高危妊娠药物流产现状,及产后避孕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150例住院行药物流产+B超下清宫术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米非司酮配合卡前列甲酯流产成功率为98.0%,流产中平均出血量为(36.5±10.3)ml,平均住院时间为(4.3±1.2)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不同剖宫产次数患者文化程度及避孕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剖宫产次数患者本次妊娠距离末次剖宫产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次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再次妊娠时间明显短于≥2次剖宫产术后患者。不同剖宫产次数患者再次妊娠流产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剖宫产次数患者再次妊娠流产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流产中出血量明显增加。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卡前列甲酯结合B超下清宫术是终止剖宫产术后高危妊娠的有效方法;呼吁医疗机构大力宣传剖宫产术后避孕知识,落实科学有效的避孕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我院2008-01~2009-12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22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8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19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FCS)19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7例阴道试产,2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6%;再次剖宫产198例,手术产率87.6%。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未发现子宫破裂,RCS组发现子宫不全破裂3例;RCS组产后出血率较F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而定,有阴道试产指征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无阴道试产指征者择期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7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产程时间、Apgar评分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0.8%(69/76),对照组为98.7%(7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窒息程度及平均分)及出血量(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应给予进行阴道分娩机会,提高自然分娩率,减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许碧秋 《吉林医学》2006,27(11):1331-1332
目的:通过对6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引产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观察处理的体会。方法:66例患者中,18例(7~16孕周)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流;48例(16+~28孕周)予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术。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成功率为88.89%,利凡诺组成功率10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利凡诺选择用于终止不同孕周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敬晓琼  曹妍 《西部医学》2010,22(4):761-76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20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0例,对照组给于传统护理,治疗组给予改进后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3例发上DVT,对照组9例发生DVT,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通过临床护理和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和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2例,总结其易感因素及有效处理方法。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3.9%,肥胖、胎膜早破、试产时间过长合并羊水Ⅲ度混浊、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局部处理,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结论:采用彻底清洗腹部切口、提高手术技巧、加强营养、预防术后咳嗽、局部加压包扎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对脂肪液化早发现并正确治疗能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皮青灵  刘丽君  李清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40-541,543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与同期的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或减少(P<0.05),产后5周随访见切口愈合良好,子宫复原良好。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剖宫产术做为妇产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术之一 ,开展得非常普遍 .最近有许多关于剖宫产术新技术的报道 .[病例报告 ]用新法剖宫产术治疗 80例妊娠妇女 ,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讨论 ]新法剖宫产术的开展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术后病人恢复快 ,缩短了住院时间 .新法剖宫产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126例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分析126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整理剖宫产手术因素。结果剖宫产因素有:脐带异常28例,头盆不称21例,横位11例,妊娠高血压9例,产程异常7例,剖宫产史4例,胎盘异常5例,胎儿异常4例,其他并发症22例,其他15例(其中4例为高龄初产妇),占住院分娩的41.0%。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周基杰等介绍的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进行操作,并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结果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组100例中,手术并发症如平均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和娩头困难明显低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结论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比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减少出血量、娩头困难等手术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