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与刮宫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2017年9月—2018年7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传统刮宫术)与观察组39例(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月经量、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量、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方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进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和刮宫术治疗,针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一步明确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良好效果。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平均月经量、血糖水平以及术后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目前最佳的临床治疗方式就是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于改善女性患者月经紊乱以及减少息肉复发有良好的效果,帮助患者有效治疗,医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与刮宫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妇女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刮宫术,比较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出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149.8±11.2)m L,复发率为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改善月经紊乱,减少息肉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伴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选择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以及刮宫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伴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疾病手术方案期间,对照组(75例):选择刮宫术完成;观察组(75例):选择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完成;最终就两组糖尿病伴有子宫内膜内膜息肉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疾病复发率、月经量以及血糖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糖尿病伴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疾病复发率、月经量以及血糖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伴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选择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加以治疗,于月经紊乱改善以及息肉复发减少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糖尿病伴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宫腔镜下给予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吸液量、VAS评分等诊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的月经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12个月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能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及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术后复发率,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勘平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2):1253-125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05~2015-05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单发及多发息肉) 90例,均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曼月乐环组30例,术后即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药物组30例,术后口服药物(地屈孕酮片)治疗;手术组30例,单纯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三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曼月乐环组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及手术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可以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再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7年3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两组均为61例,一组实验组和另一组对照组,实验组的61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加炔诺酮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进行治疗,治疗5周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对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在(17.42±6.12) mL,血糖水平为(8.22±1.12)mmol/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88.42±5.22) mL,血糖水平为(11.12±16.32) mmol/L;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30%(38/6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44%(5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P=0.01 <0.05);两组经过分析得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加炔诺酮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率,并且减少了残余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老年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及息肉残留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老年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细胞因子和息肉残留率、并发症发生以及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vs 74.00%,2=18.980,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宫腔灌洗液中的IL-6明显高于对照组,IL-1和IF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息肉残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vs18.00%,2=14.222,P<0.05;6.00%vs 24.00%,2=12.706,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老年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体内的炎性细胞因子,避免息肉残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诊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60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对照组采用单纯电切或尼龙绳结扎及热活检钳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成功率及创面愈合率上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两种宫腔镜手术方式切除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45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电切组),101例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冷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息肉复发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冷刀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长于电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4%vs 13.79%,P>0.05)。冷刀组术后妊娠率高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4%vs 11.03%,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盆腔感染、闭经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与传统的宫腔镜电切手术一样安全有效,虽然可能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但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并对护理工作效果做出科学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100例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选取所在医院同期100例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临床护理干预质量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对合并糖尿病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行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P)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合适的诊治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绝经后EP患者278例,其中266例为良性内膜息肉,12例为恶性内膜息肉。对比和分析两组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和EP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EP患者良性组和恶变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后出血、超声血流信号、高血压和糖尿病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绝经年限≥10年、绝经后出血、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绝经后EP恶变的主要因素(OR:6.037,5.033,4.811,2.647)。结论对于绝经后妇女EP,若伴有恶变高危因素,应在常规完整切除息肉同时行全面刮宫送病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提高治愈率以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018年1月-2022年10月)中随机选择100例,均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临桂西城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PPB将1 200例患者分为DPPB组与非DPPB。收集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及息肉部位、息肉大小、息肉病理类型、息肉形态与息肉数目,分析术后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00例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DPPB 82例,发生率为6. 83%。单因素分析显示,DPPB组与非DPPB组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息肉≥1. 0 cm、息肉位于右半结肠均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并发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息肉≥1. 0 cm、息肉位于右半结肠是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并发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正确识别高危患者,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性止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满意率及手术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HS)对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服用TAM患者72例,分为绝经前组(32例)及绝经后组(40例),比较子宫内膜息肉阴道超声检查(TVS)及HS诊断与病理诊断,并随访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切除术(TCRP+E)手术后息肉的复发情况;比较未服用TAM患者(20例)与服用TAM患者(72例)内膜息肉的大小及病理改变。结果 服用TAM组TVS与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用TAM组与未服用TAM组、服州TAM绝经前与绝经后组息肉长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用TAM绝经前与绝经后组、绝经后服用TAM组与未服用TAM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服用TAM组经宫腔镜手术后均术见息肉复发,术后1年,TCRP组复发6例,TCRP+E组未见复发。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服用TAM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HS明显优于TVS;绝经后服用TAM所致内膜息肉体积较大,纤维型较多;TCRP+E是治疗乳腺癌术后服用TAM的绝经后妇女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切除术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90例,以信封法分组,对照组(45例),行单纯电切,观察组(45例),在内镜下行切除手术,组间比较切除效果、炎性因子、恢复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完整切除率为97.78%(44/45...  相似文献   

18.
杨雯 《山东医药》2008,48(31):53-53
2003年1月~2007年5月,我院门诊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年龄25~40岁.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伴有其他子宫及附件疾病,患者曾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或切除术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凝或切除术(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联合曼月乐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1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其采用宫腔镜手术切除术联合曼月乐进行治疗,然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宫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均成功,术后置入曼月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着随访时间的增长,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术前术后所有患者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曼月乐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的超声声像特征、临床特点和病理结果,探讨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应用阴道超声测量老年女性子宫腔积液患者子宫腔内积液深度,结合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腔积液透声强度及有无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选择子宫腔镜内膜活检、分段诊断刮宫术及子宫腔细胞刷取术.将超声声像资料及子宫腔细胞学和内膜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子宫腔镜检查9例(12.5%);分段诊断刮宫51例(70.8%);子宫腔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加诊断性刮宫12例(16.7%).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7例(9.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8%);内膜良性病变6例(8.3%);子宫腔积脓14例(19.4%);正常内膜单纯积液43例(59.7%).7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9例患者中,有1种及1种以上内膜癌高危因素者8例(88.9%),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内膜良性病变组(29/63,4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P<0.05).结论 老年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状态有利于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病变.老年女性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治疗风险增大.阴道超声及子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可使有创性检查技术的使用率降低,减少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