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5,(28)
采用结构设计软件SATWE 2010计算某建筑采用RC框架体系和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两种结构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支撑-钢框架体系侧移刚度要大过RC框架体系,位移限值较小;合理布置支撑的钢框架体系能有效抑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支撑-钢框架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RC框架体系相当。  相似文献   

2.
田晓飞 《四川建材》2013,39(3):51-53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改变耗能梁段的截面尺寸和支撑的布置形式来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建立三个系列的一榀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平面模型,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计算,研究了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耗能梁段长度、腹板高厚比和耗能支撑的布置形式等参数对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建筑钢结构,耗能支撑的布置形式多种多样,而合理的支撑布置方式会提高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建立了平面钢框架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支撑布置方式不同的6层、12层和24层的钢框架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得出了耗能支撑的不同布置位置和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首钢钢结构住宅是一个高层钢结构建筑,高64. 4m,地上22层、地下2层。从抗震性能、建筑使用功能和经济性角度出发,对钢框架结构、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钢框架-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和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作为结构设计方案。针对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外立面要求并结合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特点进行结构布置,对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节点进行设计。最后通过钢框架施工阶段计算、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小震弹性计算和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大震弹塑性计算可知,该结构体系有足够安全度,可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本工程钢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住宅的设计理念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世茂深坑酒店主体建筑位于地质深坑内,依崖壁建造,为独特的两点支承结构体系。地上建筑2层,地下至水面建筑共14层。酒店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地基基础设计、结构布置和结构分析计算,着重阐述了抗震性能目标确定、结构体系优化、关键构件安全储备等抗震超限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度小于60m的板式小高层办公楼,从结构受力、建筑空间、抗震性能、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相对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体系,钢框架-钢支撑体系具有构件截面小、建筑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结构自重轻、施工快捷等优势,可提高建筑的使用率。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采用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延性提高,抗震耗能能力增强。因此,对于高度小于60m的小高层办公楼,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7.
屈曲约束支撑在古北财富中心高层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北财富中心主楼结构方案综合考虑结构抗震性能、建筑的功能、设备的布置及经济性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柱网为9.2m×9.2m,9.2m×(14-17.8)m,结构特点为大柱距、核芯区偏心布置。支撑布置的范围由于受到建筑立面和设备的限制,只能集中在楼梯和电梯间周围。工程选择普通支撑框架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两种结构方案,从抗震性能、建筑功能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最后就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在工程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8.
屈曲约束支撑和普通支撑的混合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降低造价的需求,通过算例分析考察了屈曲约束支撑和普通支撑混合布置方式的经济性和结构合理性。针对一个八层典型学校建筑,设计了20个结构方案,其中采用了抗弯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和下部楼层屈曲约束支撑、上部楼层普通支撑的混合框架等四种结构体系。比较了这些方案的结构综合造价以及由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的强震反应,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和混合框架在7度以上烈度地区比抗弯框架和中心支撑框架更经济;对于混合布置方案,地震烈度越高,更多楼层安装屈曲约束支撑将更经济;在混合布置方案中,上部楼层的普通支撑可能加大下部楼层的柱轴力,使其过早破坏,因而这些柱的截面有必要适当加大;合理设计的混合布置方案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在抗震性能上相接近。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14,(5)
在建筑规范中,可以在大地震水平作用下根据严格的性能目标(如生命安全)来设计结构体系。然而,并不能完全确定小地震水平作用下的建筑性能。最佳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应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延性及耗能能力的影响。介绍一种称为混合防屈曲支撑框架(BRBF)的新型钢结构体系。"混合"指在支撑核心使用不同钢材料如低碳钢(A36)、高性能钢(HPS)和低屈服强度钢(LYP)的混合防屈曲支撑框架。对各种防屈曲支撑框架模型进行非线性静力Pushover分析和非线性增量动力分析,从而比较标准防屈曲支撑框架和混合防屈曲支撑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在损害程度方面,混合防屈曲支撑框架明显优于标准的防屈曲支撑框架,如能显著降低在标准防屈曲支撑框架中存在的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支撑竖向布置不同的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3个支撑竖向布置和构造不同的试件进行模拟循环加载,分析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是一种典型的双重抗震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竖向正反交替布置的Y形偏心支撑中,与耗能梁段直接相连的框架梁跨中节点受力较大,可采用加厚腹板等方式加强,本文给出了设计方法;局部加强后,竖向正反交替布置的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具有与传统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同样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博永久主体建筑均为大型公共建筑,具有规模宏大、功能复杂、重要性高以及工期紧迫等特点。以往工程设计中通过概念设计或增加结构刚度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本文通过世博工程中的实例阐述了消能减震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的新思路。世博中心为上海2010世博会永久场馆之一,其结构设计时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在结构关键部位设置防屈曲耗能支撑(BRB)等消能减震构件,使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降低了主体结构的用钢量。采用此项抗震新技术,既满足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建筑要求,又切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世博中心工程,对防屈曲耗能支撑(BRB)体系的设计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结构抗震性能目标、BRB布置、BRB的节点设计、BRB产品验收标准等。对世博中心工程中采用的BRB进行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RB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满足产品验收标准。BRB的承载力因应变强化和受压而提高,而且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有一定差别,制订统一的产品验收标准是必要的。对耗能减震支撑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追踪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发展过程,验证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两种弹塑性分析结果均表明,合理布置BRB,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可使BRB同步屈曲,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其顶棚结构由阳光谷钢结构和索膜结构组成。针对阳光谷体型尺度大、曲面空间复杂、悬挑跨度大、三角形网格组成的单层钢结构体系的特点,结构设计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反应谱法罕遇地震作用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阳光谷结构不仅在各种荷载组合工况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达到了大震弹性的抗震能力;结构的控制荷载主要为风荷载;结构传力途径丰富,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长约432m,宽约264m,规模大、功能多,结构体系较复杂。工程主体部分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与大跨钢桁架组成的框架结构,屋顶花园钢结构采用曲面钢网壳和单层球壳,附属办公楼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介绍了初步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荷载取值、结构分析与选型、超限情况及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超长论证分析等,该工程目前已经通过超限审查。  相似文献   

15.
世博轴索膜顶棚和阳光谷钢结构设计简介(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标志性建筑,其屋顶体系由索膜顶棚结构和阳光谷钢结构组成.分别介绍了索膜顶棚结构和阳光谷钢结构各自结构特点.对索膜结构,阐述了设计中膜材的安全系数取值、风荷载取值、膜面应力位移分析、防连续倒塌分析及地震作用的考虑等内容.文章还介绍了阳光谷钢结构的整体受力、变形特点、节点设计特点,详细分析了单杆稳定强度失效后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作为大跨度柔性张拉结构的索膜顶棚和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的阳光谷均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世博会泰国馆原屋面采用直立锁边型钢屋面板,因故漏水,经在原钢屋面上填充XPS保温板后,采用"雨虹"PMT(TPO)防水卷材维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世博轴大跨度索膜结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其顶棚结构由阳光谷钢结构和索膜结构组成。索膜顶棚采用了连续张拉式柔性结构体系,具有大跨度、大位移、几何非线性特征较强等特点。通过研究膜材安全系数的取值、风致响应、膜面位移控制的取值方法等问题,明确了膜结构的设计原则。通过多个程序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膜材的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应力、变形。膜面最大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最大位移不影响建筑使用。通过结构在小风下的膜面位移分析、局部倒塌分析,论证了结构的舒适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这篇建筑短评以作者的亲身体验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交叉文化的诠释。上海是一个充满动态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回顾世博会的历史片段,思考世博会与全球经济的紧密关系,并就世博建筑如何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的巨大成功,其意义影响深远,随着后世博时代的到来,世博园区将以什么样的色调,来延续世博的辉煌,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基于HSB色调模型,通过提取世博永久建筑的"一轴四馆"区域和每栋重要建筑的色调,分别得出其色系,然后分析该区域的色调,并提取现状主色调、辅助色调和点缀色调,从而得出区域色调库。在此基础上,对园区进行色调分区,根据各分区与"一轴四馆"的关系,分别规划出不同分区和整个园区浦东段的色调库,进而从色调角度指导不同分区的规划、建设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世博与世博中的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施文  王佳宁 《规划师》2006,22(7):9-11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双重的"城市"意义.从世博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来看,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区建设将导致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世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将成为上海城市中心体系中一个新的枢纽.世博园区的建设或许可以为城市指引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其园区规划对城市精神与和谐概念的弘扬,明示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