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患者脑卒中时联合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降糖的疗效。方法: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餐前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来得时)降糖治疗;B组: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联合睡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降糖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空腹、餐后血糖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差别。结果:A组与B组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别,但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A组均显著低于B组(空腹为7.2±0.8vs9.4±1.9,P〈0.05;早餐后为9.0±1.8vs10.3±2.3,P〈0.05,mmol/L),且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降糖能更有效控制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晓辉  刘文平 《江西医药》2010,45(2):149-150
目的探讨3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效果。方法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007年美国ADA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灵R+诺和灵N治疗的C组。A组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方案。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即时皮下注射诺和锐30方案,C组采用每13早、中、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R及睡前(22:00点)诺和灵N皮下注射方案。比较3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C组3餐后血糖明显低于A组(P〈0.05).B组C组低血糖事件少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A组B组。结论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特别是中餐后血糖.且低血糖事件发生较诺和灵30R少,而一日4次胰岛素注射则较前两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但是3组比较。C组患者治疗的依存性稍差。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阚全娥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12-13,16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52例需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应用诺和锐30,对照组应用诺和灵30R,均为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应用12周,观察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中餐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中餐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中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差异不明显(P〉0.05),而餐后血糖的下降值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治疗组的餐后血糖有明显降低,而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对空腹血糖、中餐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亦有降低,是2型糖尿病尤其以餐后血糖高为主的患者更适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霍丽梅  高哲  杨立群 《河北医药》2013,(24):3699-3700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重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预混胰岛素2坎/d注射。2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2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10.0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lC的变化。通过比较2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指数以评仇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2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10.0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而且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体重指数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索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IASP)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IASP和诺和灵R治疗4周,观察两组餐后1h、2h血糖的变化。结果IASP和诺和灵R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但IASP餐后1h血糖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SP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IASP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泌乐50联合诺和锐30与单独使用优泌乐5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方法40例初诊或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至联合胰岛索组及优泌乐50组,联合胰岛素组给予早餐及中餐前优泌乐50,晚餐前诺和锐30注射,优泌乐50组三餐前h均给予优泌乐50注射,给予三餐前及睡前血糖监测,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日均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均血糖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②治疗12周后,联合胰岛素组空腹血糖控制较优泌乐50组好(P〈0.05),睡前血糖较优泌乐50组差(P〈0.05),日均血糖和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泌乐50组常见睡前低血糖,联合胰岛素组常见午夜低血糖。结论对于应用优泌乐50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控制欠佳,采用睡前诺和锐30注射能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从而达到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法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另一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治疗2周,随后门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均明显升高(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DI组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161次/人)低于MDI组(0.387次/人)(P〈0.05)。门诊治疗6月后,CSII组的HbAlc下降值较MDI组显著,未服口服降糖药血糖达标率较高(P〈0.05);CSII组的血清空腹c-肽及餐后2hc一肽增加较MDI组显著。结论2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能尽快使血糖达标,低血糖发生较少,中长期血糖控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更佳。  相似文献   

9.
张娟 《河南医药信息》2013,(10):120-121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强化治疗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组)和B组(诺和灵30R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和低血糖反应。结果A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每日用量少、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低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控制血糖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司丽娟 《河北医药》2014,(2):227-229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用于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糖代谢异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分别于每天早晚经皮下注射人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持续注射12周,观察2组患者分别于早、午、晚餐前2h血糖的变化值,观察2组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餐前、餐后2h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同时可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能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82±2.85)岁]被纳入研究,先后用方案A和方案B治疗,各4个月。方案A: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人正规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方案B:三餐后10~15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周检测2次空腹血糖(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其严重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的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在方案A治疗期间分别为(7.37±4.22)mmol/L、(9.73±3.38)mmol/L、(10.23±3.96)mmol/L和(10.85±3.36)mmol/L,在方案B治疗期间分别为(7.01±1.74)mmol/L、(9.23±1.58)mmol/L、(9.22±1.28)mmol/L和(9.7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方案B较方案A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在方案A、B分别为(3.08±0.96)%和(3.37±0.47)%(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中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在方案A治疗中分别为68例次及36.7%,在方案B治疗中分别为21例次及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对不规律进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诺和锐30组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诺和灵30R组每日早晚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结果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后FBG、2hPBG及HbA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自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诺和锐30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低血糖(〈2.8mmol/L)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可模拟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实现更佳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为DM患者提供了方便、安全、灵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阿卡波糖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7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随访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t=9.92,P<0.05)、餐后2h血糖(2 hPG)(t=18.18,P<0.05)、4h内血糖平均值(t=13.62,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t=14.56,P<0.05)等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对照组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0.94,P<0.05);HbAlc值6.5%达标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29%、28.23%,HbAlc值7.0%达标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64%、5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20.11 ±3.36)u/d、(35.78±4.68) 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P<0.01);低血糖事件:观察组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3例.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药失效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内分泌病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以诺和灵R皮下注射治疗,取这10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治疗结束时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组组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能更好的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的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方法治疗,为治疗组;同时选取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方法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变化、胰岛素的使用总量,血糖达到生理性指标的时间及合并症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及PBG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胰岛素的使用量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合并症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的胰岛素输注方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指标,降低胰岛素的使用总量,明显缩短用药后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L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 GL组治疗后FPG(6.3±1.4)mmol/L,2hPG(8.7±1.4)mmol/L,HbAlc(6.7±0.61%;NPH组治疗后FPG(6.4±1.0)mol/L,2hPG(8.8 4±1.2)mmol/L,HbAlc(6.6±0.7)%,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GL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5).且GL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L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GL组治疗后FPG(6.3±1.41mmol/L,2hPG(8.7±1.4)mmol/L,HbAlc(6.7±0.6)%;NPH组治疗后FPG(6.4±1.0)mmol/L,2hPG(8.8±1.2)mmol/L,HbAlc(6.6±0.7)%,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GL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5),且GL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82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正常比例、餐后2h血糖、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12周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血糖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4.4±5.2)U,低于对照组(38.8±3.8)U,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9.8%)也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使用胰岛素剂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22:00)皮下注射1次,瑞格列奈3次/d随餐服用;对照组32例,采用诺和灵治疗,每日早晚2次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进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心前区疼痛,对照组5例发生心前区疼痛或心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