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寻常性痤疮患者Th17细胞的相关指标,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以及对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轻度痤疮组32例以及中重度痤疮组45例,检测三组外周血IL-17水平和Th17细胞在外周血中占CD4 细胞比例。4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n=25),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治疗(n=20),比较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h17细胞相关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度痤疮组两项指标显著低于中重度痤疮组(P<0.05),健康对照组和轻度痤疮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五味消毒饮和异维A酸都能有效的治疗中重度痤疮,治疗后外周血IL-17水平和Th17细胞在外周血中占CD4 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对患儿体内Th17细胞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轻度组20例,中度组20例和重度组20例,另选健康幼儿15例作为正常对照.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哮喘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和治疗后12周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和IL-22+CD4+细胞;采用ELISA检测IL-17和IL-2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儿体内Th17细胞和IL-22+ CD4+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明显增加(P<0.05),且增加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后,哮喘患儿体内IL-17和IL-22水平下降,且下降程度随布地奈德使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布地奈德可通过抑制Th17细胞产生IL-17和IL-22控制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3.
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术后肾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术后肾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Ⅰ期、Ⅱ期肾癌患者70例,经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CIK细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分别于CIK细胞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和8周,动态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CIK细胞治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及CD4+/CD8+的比值、IL-2、INF-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于治疗后4周达高峰,此后逐渐回落(P〈0.05);而CIK细胞治疗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下降,治疗后4周降至低谷.CIK细胞治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4、8周CD3+、CD4+、CD4+/CD8+、NK细胞、IL-2、INF-r、IL-4和IL-10与常规治疗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增强术后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BC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IL21、IL6、TGFβ)的表达,探讨Th17/CD4+T细胞在PB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6例PBC患者(PBC组),20例HBV患者(HBV组)和20例健康人群(HC组)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IL-17、IL-23、IL-21、IL-6、TGFβ的水平,比较3组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PBC患者血清IL-17、IL-23、IL-21的表达明显高于HBV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PBC组IL-6、TGFβ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与H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CD4+T细胞及其分泌的特异细胞因子在PBC的免疫发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全血中CD4+、CD8+、Treg和Th17水平,计算Treg/Th17、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静脉血中IL-10、TGF-β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D4+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小儿CD8+细胞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Treg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h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尤其是Treg/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可能是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梅花针扣刺治疗,对照组单用梅花针扣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五味消毒饮加减配合刺血疗法可显著提高治疗痤疮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otch1 mRNA 的表达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50 例作为观察组,另取 同期该院1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4 例,中度组51 例,重度组45 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外周血Notch1 mRNA 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辅助性T 细胞17 (Th17)水平,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 血Notch1 mRNA 表达,Th17 细胞、IL-17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严重程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外周 血Notch1 mRNA 表达,Th17 细胞、IL-17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组和重度组高于轻度组 (P <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 <0.05)。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外周血Notch1 mRNA 表达,Th17 细胞、 IL-17 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otch1 mRNA 表达与Th17 细胞、IL-17 水 平呈正相关(r =0.548 和0.572,P <0.05)。结论 Notch1 mRNA 可能通过促进Th17 细胞分化参与慢性牙周炎 的发病过程,Notch1 mRNA 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牙周炎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木尼孜其赛甫拉治疗后对外周血Th17、Th22及血清IL-17A、IL-22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定义为治疗组),采用木尼孜其赛甫拉进行治疗,在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30例(定义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Th22及血清IL-17A、IL-22四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总结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上述四项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外周血Th17、Th22及血清IL-17A、IL-22四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仅有1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用药前上述四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木尼孜其赛甫拉治疗,可以使外周血Th17、Th22及血清IL-17A、IL-22等指标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37例为活动组,24例为显效组,13例为有效组,6例为未缓解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在CD4~+T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其他组,同活动组及未缓解组差异显著(P0.05),同显效组及有效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以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率同活动组、有效组及未缓解组差异显著(P0.05),同显效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Th17及Treg细胞会出现变化,变化程度同病情有关联,Th17/Treg免疫失衡在IT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60例梅毒产妇规范治疗后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低滴度阳性(滴度≤1 ∶4,时间>2年)且排除HIV感染和神经梅毒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61例治疗后TRUST转阴的女性梅毒患者和6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CD3和CD4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2个对照组(P<0.001),而CD8则高于2个对照组(P<0.05);3组的Th17淋巴细胞亚群、血IL-17和IL-23的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AT对CHB患者血清中IL-17的影响.方法 收集105例CHB患者血清,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IL-17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CHB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IL-17及HBV-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HB轻、中、重度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该组治疗前水平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HBV-DNA含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22,P <0.05).结论 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17水平,使肝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7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l7细胞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IL-17抗体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01,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表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比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明显增加,IL-17和IL-22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13.
根系是影响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碳(SOC)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水土流失区,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对了解区域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燕沟小流域,选择地形条件类似的梁峁坡,采集了10种不同植被治理恢复措施下的剖面(0—100cm)根系和土壤样品,研究了根系生物量和SOC在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治理措施下的SOC呈现出灌木〉乔木〉灌草〉草本的趋势,而根系生物量呈现出乔木〉灌木〉灌草〉草本的趋势;SOC和细根生物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但同一土层SOC和细根生物量的分布不一致,且根系比SOC的分布浅。  相似文献   

14.
王洪燕 《现代医学》2014,(8):909-912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的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湿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各48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口服咪唑斯汀10 mg·次-1,1次·d-1;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10 mg·次-1,1次·d-1。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5、TNF-α、IFN-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5、IFN-γ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5、IFN-γ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血清IL-4、IL-5水平明显低于西替利嗪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湿疹的治疗应优先选择那些对Th1/Th2失衡改善作用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月于笔者医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HSPN患者84例,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和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每组42例,另取笔者医院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辅助性T细胞(Th17)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介素-17(IL-17)的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Thl7细胞在外周血的比例和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Th17细胞比例和IL-17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和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8%(P<0.05).对照组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出现库欣综合征,观察组未见库欣综合征.结论 来氟米特可以显著减低HSPN患者Th17细胞和IL-17因子的表达,临床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患者Th17细胞的数量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收集15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PV患者以及配对的11例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V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IL-17、IL-6、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的水平。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血浆中IL-17和IL-6水平升高,IL-23的水平降低,TGF-β的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Th17细胞的增多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与PV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对CHB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的研究方法,选择40例明确诊断的CHB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ALT、AST)、HBV—DNA、HBeAg和血清IL-4、IFN—γ的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结果40例CHB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CHB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HBeAg转阴率37.5%;CHB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CHB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CHB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能纠正CHB患者Th1/Th2失衡状态,明显改善CHB患者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早期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CHD患者分为黄芪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另选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黄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黄芪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CHD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而且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轻中度哮喘病儿(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57-8.379,P〈0.01)。哮喘病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健康对照组(F=32.825,q=16.05~35.68,P〈0.01);发作期血清IL-17水平及EOS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781、79.471,q=3.56~8.35,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846,P〈0.01),IL-17、EOS计数与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哮喘急性发作时IL-17与IgE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IL-17可能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联合检测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白三烯B4(LTB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哮喘患儿为急性发作组,经治疗缓解后复查患儿37例为缓解组,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PMN计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计数Th17细胞,ELISA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清中IL-17及LTB4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中IL-17、LTB4、Th17细胞、淋巴细胞及PMN与健康对照组与缓解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外周血WBC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与LTB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34,P<0.05),且二者与PMN及Th17细胞比例亦呈正相关(r=0.398,P<0.05;r=0.391,P<0.05;r=0.856,P<0.05;r=0.759,P<0.05)。结论 IL-17、LTB4、Th17、PMN均为参与哮喘发病发展过程的关键炎性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