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小断块油藏开采存在的建站注水不经济、注采井网不完善、采收率低等问题,研究应用了同井采注水工艺技术,形成了采上注下的工艺方案,并在南阳新庄油田B167断块配套实施了新的注水工艺。应用情况表明,该区块3口停产井得到重新利用,区块日产油量由4.7t提高到13.4t,升幅达到185%,对应油井液面平均提升156.6m,区块含水质量分数下降17.4%,改善了自然产能低的生产状况。该工艺技术为小断块油藏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注水开发手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JS油田储量规模小、区块零散的油区,研制设计了采下注上注水工艺潜油电泵机组,实现了JS油田零散区块同井采水注水功能。设计完成的倒置潜油电泵机组泵深1 780 m,日注水量30 m3,注水压力5.5 MPa,正常运行321天,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控制自流注水的智能完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王敏生 《国外油田工程》2010,26(3):38-40,62
自流注水是指流体从一个地层被引流到另一个地层,以保持油藏压力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已在科威特应用了多年,油井通常要钻穿一个含水层和一个储油层,在条件合适和含水层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大量的水从含水层流至储油层。在油藏开发后期,因不可控制的压力补充方式给油藏管理带来很多难题,而且随着油藏压力下降,含水层和油层之间的压差增大,射孔时,压降下降过快,流量过高,导致含水层碎屑基岩不稳定。2007年初,科威特西部油田采用智能井工艺完成一口可控制自流注水井,提高了用自流注水工艺维持压力平衡的油藏管理能力。本文介绍了科威特智能井在自流注水井中的安装原理、设计及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连枝  卢婧  舒杰 《石化技术》2022,(12):128-129+193
针对海上储量规模小、丰度低、天然能量不足的边际小断块油田,常规注水技术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自流注水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涠洲W油田为一复杂断块边际油田,该油田平面多块,纵向多层,各块储量小,储量丰度低,储层物性好,平台无注水设施且无剩余井槽,纵向上有大套稳定发育水层,适合自流注水开发。研究结果表明自流注水能够有效补充油层能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采收率由衰竭开发的10%提高31.4%。  相似文献   

5.
6.
自流注水工艺难点之一是监测和控制注入速度。运用多段井模型模拟自流注水过程,并预测自流注入速度、注入量等关键参数,分析了井筒摩阻,油(套) 管内径对注入过程的影响。以海上油田实践为例,描述了模拟的细节。结果表明:自流注水注入速度和注入量的峰值出现在注水的中后期;改变井筒摩阻或油(套)管内径可以控制自流速度。研究结果可以为自流注水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田注水系统节能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注水量大幅度增加,注水耗电亦大幅度上升,成为造成油田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能量平衡原理出发,分析了油田注水系统的构成、能流模型及耗能等各环节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电机损失、降低承泵损失、降低节流损失、降低管网磨损等措施,以降低注水能耗。  相似文献   

8.
针对惠州25-8油田主力油藏L30up层地层能量下降过快,水体能量供应不足,而目前该油田无注水地面设备及管网设施,无法实现注水开发。文章根据油藏地质分析及水质配伍性研究成果,利用油田现有油井转注,打开L30up层上部的水源层,采用采上注下的工艺,设计开发了Y管自流/助流注水工艺和罐装电潜泵自流/助流泵注水工艺方案,满足大排量自流注水或助流注水过程中温度、压力、流量的监测,以及对注水量的控制和控制线缆的保护等要求。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油田实施自流/助流注水后注水受效明显,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提高了油田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倒置潜油电泵机组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倒置潜油电泵机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与其他形式的电泵注水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了倒置潜油电泵机组在注水方面的独特优势,可实现油井同井分层注水的注水工艺,避免地面建泵站和无输水管网,能有效地降低注水成本,进一步拓宽潜油电泵的应用范围,为偏远、水资源缺乏地区、海上油田实现注水增油提供了一种新型注水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乌南油田近几年油水井动态资料、生产监测结果分析,认为乌南油田乌4断块自2002年开始正式注水以来。仅在部分井组个别并见到了一定的注水效果,总体上注水效果较差。油田地质特征、注采井网等是影响乌南油田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针对油田地质特征。提出了注采井网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城油田B124区普通稠油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平剖面矛盾突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稳产难度大。要通过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改善水井吸水剖面,适时动态调配,确定合理注采比,逐步提高地层压力,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自流注水量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多井同时生产的问题,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距离反比加权法及物质平衡方程,推导了一种计算自流注水量的新方法,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若生产层工作制度不发生大的变动,自流注水开始时注水量最大,后随生产层平均压力的增大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为提高自流注水效果,应最大程度提高自流注水井在注入层的压力,优选渗透率高、供给压力高、流体黏度低的层位作为注入层。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油藏自流注水量的计算及注水层位的优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乔继红 《吐哈油气》2007,12(3):266-268
吐哈盆地雁木西第三系油藏由于注采比偏低,表现为底水上升、产量递减;雁木西白垩系油藏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和上下油组注采不平衡,导致地层压力下降、产量递减。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各个油藏的平衡注采比及压力恢复速度,对注采井网、油水井层位、单井配注提出了调整意见。在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合理配注的基础上,第三系油藏2006年地层压力恢复0.35MPa,白垩系油藏2006年地层压力恢复0.4MPa,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裂缝型新肇油田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分析了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对新肇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将“龟裂系数”和威利公式相结合,对油田不同区块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对比;根据注水压力的变化,研究了裂缝的开启过程及开启压力;通过线性注水试验,确定了比较适合裂缝发育方向单一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15.
16.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shrif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主要有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微孔、溶蚀缝和压溶缝。沉积环境属于碳酸盐缓坡,发育潟湖、滩后、生屑滩、生物礁、滩前和浅水陆棚6种沉积亚相。储层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 准同生期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埋藏期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相带迁移是造成层间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五级和六级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下的差异溶蚀和差异胶结作用是控制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微裂缝的存在改善了局部储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7.
中原油田由于特殊地质条件和油藏类型,给有效注水增加了难度.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井网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剩余油分布重组开发井网,编制技术改造方案.为减少低效、无效注水,提高注水效率,从深化油藏认识入手,细分层系,完善注采井网;采取分层注水、井况防治、调剖调驱、降压增注等工艺技术,使水驱控制程度提高4.31个百分点,减少低效、无效注水量190.4×1 0<'4> m<'3>,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分别下降了1.5和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石油机械》2013,(7):102-106
油田边缘区块和零散单元区块注水开发受到现有管网设计及管输距离等条件的制约,为提高此类区块的开发效果,利用电潜泵的扬程高、排量范围广、技术日趋成熟的优势,开展电潜泵同井采注水技术的研究,解决了防砂、密封、工艺参数井下监测及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采上注下、采下注上和井下增压注水3种工艺方案,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的研究成功为油田开发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能量补充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油田采油平台油井投资高、井间距大、井槽数量少的特点,在充分进行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制适宜的工艺管柱及配套的井下工具,研发了同井注采一体化技术,包括同井注气采油、同井采油注水、同井采水注水和水聚分注技术,可以把原来的1口井变成2口井,在不增加新井的前提下成功缓解了海上油井数量对油田增产的制约,节省了油田钻井和平台建设的开发成本,降低了油田生产投资风险,为油田产量快速增长和节能减排(减排污水、CO2减排)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并在现场应用中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鲁迈拉油田S形定向井钻井过程中摩阻扭矩大,部分井出现扭矩超出顶驱扭矩额定上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速度,导致钻井周期延长、钻井成本增加。为此,从井眼轨道优化、试验应用旋转导向系统和水力振荡器、优选钻井液润滑剂等方面开展了降摩减扭技术研究,形成了适合鲁迈拉油田S形定向井钻井需求的降摩减扭技术:采用S形井眼轨道,最优井眼曲率为(2.85°~3.00°)/30m,最大井斜角为30°;优选应用加量均为3%的液体润滑剂RH3和固体润滑剂超细膨化石墨;水平位移大于500.00 m或定向施工须进入Mishrif层的定向井应用旋转导向系统,其余定向井应用水力振荡器,以提高机械钻速,降低扭矩。该降阻减扭技术在鲁迈拉油田13口S形定向井进行了应用,扭矩降低30%以上,机械钻速提高37.7%,较好地解决了该油田S形定向井钻井摩阻扭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