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67~95岁,平均71.8岁;传统切开复位DHS内固定59例,男49例,女10例,年龄70~82岁,平均70.3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FNA组64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DHS组59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5.3个月,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结论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在适应证选择得当情况下,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石膏临时固定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石膏临时固定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4例Pilon骨折,入院时手法牵引简单复位后行踝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固定,6~9 d后采用前正中略弧向内侧的弧形切口并L形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61 min;术中出血量300~700 ml,平均500 ml。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4(12~24)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3例,复位一般1例。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5.3周。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结论石膏临时固定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LCP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优点及手术要点。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肢复杂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全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316个月)。本组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无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对于下肢复杂骨折创伤小,利用骨折间接复位技术,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在骨科手术床牵引闭合复位下行髓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01—2013-11诊治的127例外伤性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其中股骨颈基底关节外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2例。均在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下行髓内固定(PFNA或改进型Gamma钉)。结果本组127例手术过程顺利,骨折端复位良好,术后X线片示髓内钉及固定钉位置满意。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70 ml;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8 min。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髋痛,下地行走正常。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骨折端再移位现象。结论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下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复位可靠,固定良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手术治疗207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失效情况。结果 20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5例,髋内翻8例,内固定松动6例,骨折不愈合5例,术后假体脱位2例,再骨折1例,手术失效率17.9%。结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成败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内固定选择及手术操作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izarov架在胫骨干陈旧性骨折带锁髓内钉手术中的复位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自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应用Ilizarov架术中牵引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6例陈旧性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本组均闭合复位成功。术中C型臂及术后X线检查,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无骨不愈合发生;无感染发生。结论应用Ilizarov架牵引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胫骨干骨折,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鹏  李东亮  杨飞  徐九峰 《中国骨伤》2016,29(8):693-696
目的 :分析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像学特点,评价闭合撬拨复位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闭合撬拨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28例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2例,女16例;年龄58~89岁,平均72岁。根据AO分型:A2.1型5例,A2.2型10例,A3.3型13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前X线片判断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困难,但三维CT有特征性的表现:近骨折端向前旋转移位。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80~300 ml,平均160 ml。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6周。术后有2例患者存在内翻畸形,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失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7±5.3,优14例,良12例。结论: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三维CT可很好的进行预测。闭合撬拨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徒手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徒手牵引复位PFNA固定治疗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3 d采用Baumgaertner改良法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40~100 min,术中失血量100~300 ml。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评价:优21例,良14例,差2例。2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优9例,良13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22/29。结论徒手牵引复位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架下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下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7例胫骨骨折患者,均闭合复位穿钉。结果手术时间20~40 min。45例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其中1例多发损伤患者延迟至术后8个月愈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37例,良8例。结论便携式下肢手术支架辅助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胫腓骨骨折操作简便、微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γ-Ⅲ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γ-Ⅲ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7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30~55 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7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均良好复位并愈合。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标准γ-Ⅲ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骨折复位良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复位器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难复性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8月,采用复位器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管状骨难复性骨折29例,包括股骨骨折27例,胫骨骨折2例。首先安装复位器,轴向牵引矫正短缩畸形,如残留明显侧方或旋转移位,安装辅助装置,施加径向牵引,达到骨折复位,经皮逆行或顺行置入弹性髓内钉固定。[结果] 29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应用复位器闭合复位成功。24例股骨骨折行逆行弹性髓内钉置入,3例股骨骨折行顺行弹性钉置入,2例胫骨骨折行顺行弹性钉置入。手术时间27~56 min,平均(39.31±3.03) min。术中出血量5~29 ml,平均(11.76±4.27) ml。末次随访时根据Flynn评价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为100%。[结论]复位器直接作用于肢体骨骼,符合生物力学,力量持续有效,闭合复位质量高,减少术中X线暴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手术治疗策略,评价采用加长型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12—2012-12采用加长型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3例,骨折按AO分型.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辅助复位,复位满意后按伽马钉操作常规置入髓内钉。术后1年采用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按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2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AO分型简单实用,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采用多功能骨科牵引床牵引结合股骨粗隆下小切口辅助复位、加长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辅助闭合复位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应用术前及术中跟骨牵引辅助闭合复位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4例。AO分型,A型21例,B型9例,C型4例;伴腓骨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Ⅰ型8例,Ⅱ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7d,平均2.5d。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平均时间(60.30±20.22)min,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68±1.61)个月。无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发生。患肢踝关节功能按Johner-Wruhs评分,优24例,良4例,差6例,优良率82.4%。结论跟骨牵引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156例高龄髋部骨折的病例资料。年龄75-96岁,平均83.7岁。股骨颈骨折61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6例,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5例,应用DHS内固定82例,应用支架外固定13例。结果术后共150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7%,发生并发症27例(17.3%)。结论根据髋部骨折类型,结合患者手术耐受能力评估,选择个体化的的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supra acetabular spinal pedicle screws and a subcutaneous connecting rod,INFIX)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用INFIX手术内固定治疗12例骨盆环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38岁;病程均在2周内。按照Young-Burgess分型,其中LC型5例,VS型3例,APC型4例。术前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摄片示骨盆环断裂骨折移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佳,无相关并发症。12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患者髋部疼痛缓解,X线片示骨盆复位满意,骨盆环形态恢复良好。按照Ma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优10例,良2例。结论:INFIX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40~76岁,平均66.2岁。左侧18例,右侧10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15d,平均7d。按AO分类,A1型10例;A2型12例;A3型6例。均为闭合损伤。致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10例,滑跌伤16例。其中合并脑外伤2例,骨盆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2.方法:患者入院后术前常规行持续骨牵引3~5d。术中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内收和内旋位牵引,将C型臂X光机置于髋部,透视下对骨折行闭合复位。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顺势牵引微创治疗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复位技巧和闭合复位的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创伤骨科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的58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张氏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治疗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选择接骨板经皮置入或髓内钉内固定。采集闭合复位成功率、术后感染率、神经血管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5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1±4)个月。在顺势双反牵引辅助下,所有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均获得成功,36例胫骨平台骨折有21例闭合复位成功,15例有关节面塌陷的骨折结合阶梯钻和顶棒复位成功。1例切口出现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没有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获得愈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复位丢失等并发症。53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52例患者恢复到伤前生活或工作状态,1例工伤患者未回到工作岗位。 结论在下肢骨折的治疗中,顺势微创技术是一种简单迅速、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应用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Hangman骨折患者经颅骨牵引获得复位后,行C2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50~90min,失血量100~30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复位满意.12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无迟发畸形.2例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前Franke1分级为D级,术后3~6个月均恢复至E级.结论 C2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侧卧位微创置入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09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的股骨中上段骨折65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05(75~155)min,失血量平均233(190~340)ml,平均住院时间16(12~22)d。骨折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0(8~1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0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2.3%。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创伤小的优点,是微创治疗股骨中上段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