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都可喜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都可喜。治疗6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P300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HDS测定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1);原络通经针法联合都可喜治疗,可使SAE患者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SAE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SAE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都可喜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都可喜.治疗6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HDS、TC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3%;治疗后HDS测定表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Vm增加,Vs和PI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SAE,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针刺有助于病人智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特殊类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中的针刺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21例和针刺药物组21例进行对照观察,单纯药物组静滴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针刺药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来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智能和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1),同时在两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药物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脑得生治疗,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治疗3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改良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R)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DS-R测定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DS-R测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脑得生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说明脑得生有助于病人智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对5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设药物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总疗效及每1疗程的治疗效果。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98%,药物组总有效率88%,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1、2疗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3疗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针刺治疗该病疗效优于药物组,各疗程的疗效亦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倦怠思卧、表情呆板、思维迟钝、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内关穴位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奕 《中国针灸》2002,22(4):6-14
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发病1星期内针刺比1星期后针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选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陆瑾  李杭京 《中国针灸》2003,23(4):215-2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髂腰三角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髂腰三角区特定穴位组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率74.0%,有效率98.0%,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