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978年李镐汪首次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病毒后,1981年我国又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并建立了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法,取得了本病研究上的重大突破。目前国外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国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两法在早期治疗、抢救休克、防治肾衰与并发症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现结合笔者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中医温疫范畴,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重大突破。我院著名老中医周楣声主任医师应用灸法治疗EHF取得较好疗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艾灸前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吸附活性的变化及机体抗EHFV作用的影响,以便为艾灸治疗EHF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热退病重、五期经过为特征。根据本病发病特点、临床证候及流行性和传染性,属于中医学“温疫”、“疫疹”、“疫  相似文献   

4.
清瘟冲剂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实验研究过伟峰,陆平成,王永山,李法卿中药清瘟冲剂具有清气凉营作用,临床观察表明,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本实验发现清瘟冲剂在细胞培养上有抑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作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5.
清热解毒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高热急起,传变快,易恶变,死亡率极高。因西医目前对病毒尚乏特效药物,故探讨其中医中药治疗迫在急需。近年来,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本病收效颇佳,但对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出血热,临床观察中发现,蓄血与休克、急性肾衰关系密切。临床资料低血压休克期患者12例,其中危重型5例、重型5例、中型2例。低血压2例(收缩压低于90  相似文献   

7.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8):13-14
刘仕昌教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经验史志云主题词出血热,流行性/中医药疗法,刘仕昌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所致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等地区流行较广,近几年广东也有散在发病,值得引起注意。本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体会黑龙江省山河农场医院樊长安,王军华,罗衍庆,鲍利明【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民的健康危害相当严重。我们在近10年工作中采用中百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8例山东省金乡县高河医院(272212)李永泰【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流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性医源性疾病.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流热38例,与...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及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为4~45天,一般为1~2周。200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758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5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男性690例,女性68例,年龄4~82岁。住院时间2~31天,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轻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24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是急性传染病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 ,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 ,其病死率已从 2 5 %降至 10 %左右[1] 。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4年 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343例 ,死亡 2 4例 ,病死率为7 0 %。笔者对 2 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是出血热病毒引起多脏器受累的全身性感染,病情多变,极易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是出血热并发症中较多的一种。本文出血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于病毒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起短程发热、显著出血、低血压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典型病例有“热退病进”和病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特点。目前国内学者一致将其归于温病范畴,并有疫毒新感与伏气温病之说。笔者结合近十余年来的防治实践经验,试就出血热的辨证施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多脏器损伤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其预后除与病型、治疗早晚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外,也与观察是否细致、护理是否恰当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我科2年来收治9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早期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危重 ,并发症多 ,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995~ 1 997年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0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4~ 56岁 ,以青壮年农民居多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均为 1 :40以上 ,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确诊。就诊时间在起病后 2~ 4日。1 .2 临床表现 以肾脏受损最多见 ,一般均有典型的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演变过程 ,也有“五期”过程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动物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 ,其发病率高 ,传播快 ,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调查 ,约 6 0 %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疱疹病毒性疾病 ,以及新近发现的死亡率极高的艾滋病、Sars等。病毒是细胞内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无具体形态 ,其核心是核酸 (RNA或DNA) ,外壳为蛋白质 ,大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 ,不能独立营生 ,必需依赖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 ,在病毒核酸基因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 ,装配有感染性的毒…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煤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循环衰竭及肾损为特征,发病范围广,病情复杂多变,死亡率高.近两年,我们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0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其血小板恢复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索洮南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和传播规律,掌握发病趋势和特点,同时为流行性出血热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12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流行特征:病例呈散在分布,农村患者多于市区;病例集中在2055岁之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民发病最多。2.监测结论:病例多为农民,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发病多,这与接触鼠污染的环境、物品的机会多有关;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该市出血热病毒宿主主要鼠种,染毒鼠可能由外地输入;鼠肺检测结果阳性,可以认定该市已成为新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3.控制策略:防鼠、灭鼠是控制本病的主导措施;重点人群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的强力手段;疫情监测是制订控制对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群中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水平是影响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是监测人群感染出血热病毒水平,以及流行性出血热是否处于活动期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县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水平,搞好疫情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达到控制发病、暴发乃至流行,2003年7月对全县九个乡镇10~24岁年龄组321人进行了出血热抗体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