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原 《食用菌》2017,(3):28-29
通过对8个黑木耳菌株的栽培观察,对其菌丝生长、子实体特性和单袋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H105和H106表现优良,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佳,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进一步示范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菌丝及子实体对铬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对多种重金属都有富集特性,因此应更关注食用菌的栽培和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中,选择了黑木耳的2株野生菌株YAASM1399、YAASM1402和2株栽培菌株YAASM2691、YAASM2692,测定当培养基质中Cd浓度不同的条件下,摇瓶液态培养的菌丝体及袋料栽培的子实体中的Cd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质中Cd浓度的增加,菌丝体中的Cd浓度在极显著增加,而子实体中Cd浓度增加趋势较为平缓,培养基质中Cd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菌丝体中的Cd浓度是子实体中的10倍~20倍;当培养基质中Cd浓度达到0.61 mg.kg-1时,只有菌株YAASM2692的子实体中Cd浓度为0.74 mg.kg-1,其它菌株子实体中的Cd浓度均已超过国家卫生要求标准1.0 mg.kg-1。  相似文献   

3.
4.
近几年来,浙江省南部的龙泉、云和、庆元等县农民兴起袋栽黑木耳的热潮。实践证明,袋栽黑木耳是山区农民科技致富的新兴产业。为推广与普及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技术,结合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提出如下要点,供作参考。1栽培季节黑木耳是中温型真菌,喜恒温多湿。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6~28℃;出耳温度及生长适温为16~24℃,最适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5.
以蛹虫草为试材,研究蛹虫草生长过程中子实体鲜重、培养基pH值、胞外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蛹虫草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大小受氮源的影响,由112U/g提高至213U/g,但形成规律基本一致。胞外中性和碱性蛋白酶的活性高低及形成规律均受到氮源的影响。中性蛋白酶活性在氮源培养基中第30天达到最高峰,为10.2U/g,而在空白培养基上却未检测得显著的峰值。碱性蛋白酶活性受氮源的影响在第10天开始上升,至第50天达到最大值(10U/g)。在空白培养基上,碱性蛋白酶活性在第50天开始上升,培养结束时达最大值(6.5U/g)。这3种蛋白酶中,酸性蛋白酶活性与子实体的生长趋势相关性最大。该研究将为蛹虫草子实体生产的营养生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景宁县袋料黑木耳栽培从2003年开始规模发展,栽培量迅速扩大,由于生产技术及经验不足,在栽培过程中菌筒很容易受杂菌污染而导致烂筒,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为了促进袋栽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对烂筒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找出了烂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袋栽黑木耳烂筒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黑木耳选种效率,同时节省成本。利用TTC-脱氢酶还原法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并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和栽培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TC试验结论与上述两个试验结论一致,显示M10菌株细胞活力最强,M14菌株细胞活力最弱。证明TTC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并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的实验室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木屑麸皮栽培基质中黑木耳菌丝表观生长速度、菌料失水失重和菌丝体呼吸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建立菌丝生长状况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菌丝表观生长速度和菌料失水失重可反应菌丝生长情况,菌丝呼吸量可用于实时监测栽培基质内菌丝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鲍鱼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鲍鱼菇培养料配方以配方④(棉子壳40%,木屑40%,麸皮18%,糖1%,碳酸钙1%)和配方⑥(棉子壳10%,木屑37%,玉米芯27%,玉米粉4%,麸皮20%,糖1%,碳酸钙1%)表现较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平均值分别为1.39 mm/d和1.37 mm/d;子实体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分别为60.74%和58.90%。  相似文献   

10.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大兴安岭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苗圃。地理位置为东经124°09′,北纬50°25′,海拔450m,年降水量为450~500mm,年平均气温为-1~2℃,有效积温1700~1900℃,无霜期100~110天。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采用本所组织分离的兴科1~兴科11共11个菌株进行试验。2.2试验方法(1)二级菌种的制作。包括生产常规固体二级菌种和液体发酵罐专用菌种。固体菌种配方: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1,含水量60±2。液体菌种配方:马铃薯100g,红糖15g,葡萄糖10g,麦麸40g,蛋白胨2.0g,磷酸二氢钾2.0g,硫酸镁1.0g,维生素B1片,泡敌0.3mL。(2)液体菌种制作工艺。培养基(料)煮制→过滤→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接种。(3)培菌室消毒。为了保证黑木耳没有药物残留,在菌袋进入培菌室的前15天进行消毒。消毒顺序按照药物对人体伤害逐渐减小的顺序进行:甲醛、硫磺、过氧乙酸、菇保1号。(4)液体菌种的制作。先对液体菌种发酵罐的罐体进行消毒处理,后将培养液加入罐中,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下(使用火圈),接入液体菌种发酵罐的专用菌种,3天左右可出现球...  相似文献   

11.
菌丝生长速度与呼吸消耗及胞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籽壳为主料,对平菇、刺芹侧耳、黄伞、灵芝、金针菇和香菇原种培养期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呼吸消耗及胞外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呼吸消耗正相关,而有机物的降解速率与胞外酶活性的大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三个单孢杂交的黑木耳菌株和沪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菌株的抗霉能力,产量以及胞外多酚氧化酶、漆酶、过氧化物酶、半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抗霉性与产量呈正比,不同的胞外酶活性又与抗霉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黑木耳的抗病育种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木耳孢子单核菌株培养性状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多态性与其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长势等培养性状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X^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这表明,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菌株(出发菌株AbM9,AbM9经离子束注入选育的菌株AbML2、AbML7和AbML11,及AbM9单孢分离所得菌株AbMD3)在菌丝生长期、菇蕾期、一潮菇期和二潮菇期培养料的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姬松茸菌株AbML11产量最高,与AbML2、AbMD3、AbML7和AbM9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AbML11的产量与菌丝长速相关性不显著;5个供试菌株的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期均最高,与菌丝长速的相关性不显著;蛋白酶活性在菇蕾期最高,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一潮菇期最高,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达显著水平。本研究可为姬松茸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金耳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7种酶均有活性,但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八种灵芝菌株的比较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8个灵芝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沂山灵芝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91mm/d;经150r/min、25℃液体摇床培养10d后,安丘大灵芝菌株获得的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1.22g/100mL;济宁圆芝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17.59μg/mg。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初步认为沂山灵芝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7.
对6株茯苓(Poria coco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中多糖和三萜含量以及菌株间亲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等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优于其它茯苓菌株.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2.10 cm/d;采用松树兜法栽培茯苓,该菌株的菌核产量达到每兜4.76 kg;菌核中还原糖含量为0.43%,总糖含量为7.37%,三萜含量为0.74%;拮抗试验表明6株茯苓菌株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说明茯苓菌株体细胞亲合基因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综合菌棒发菌、出耳情况以及耳片商品品质,对来源于东北、陕西及浙江丽水等地的18个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菌株在浙江丽水地区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新科5、A97-2、A08、Au233、黑丰5号、916-1比较适合浙江丽水地区栽培;其中A97-2、A08、Au233、黑丰5号出耳早,产量较高,可以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品种,品质以A08最好;新科5、916-1出耳较迟,产量高,抗烂棒能力强,是当前栽培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9.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6种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生育期、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使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栽培白灵菇优于以玉米芯、木屑为主料的培养料,其中配方①培养料(棉籽壳80%,麸皮13%,玉米面5%,石灰1%,石膏1%)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最强,出菇较快且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可达50.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