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诊断的12例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分析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临床特征及CTA的影像表现等。结果:11例男性,1例女性,中位年龄57(51,70)岁,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9例,主动脉人工血管感染3例,术前CTA确诊为感染性动脉瘤6例,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肠瘘,术后至确诊移植物感染的间隔中位时间为1(0.75~10)个月;术前CTA确诊为非感染性动脉瘤6例,术后至确诊移植物感染的间隔中位时间为36(1~156)个月,感染性动脉瘤移植物感染的发病时明显短于非感染性动脉瘤的时间(P<0.05),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9例(75%),CTA影像表现为移植物周围血管壁外不规则渗出影和(或)移植物周围少许气泡影9例;移植物周围不规则动脉瘤伴周围模糊渗出3例。10例患者术前做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检查,与CTA确定的是否存在移植物感染及感染范围、程度均高度一致。结论:CTA能直观显示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征象及明确感染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停经、反复阴道流血,实验室检查提示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妇科B超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孕囊,腹部B超检查显示腹主动脉旁异常回声,内见卵黄囊、胚芽及心管搏动。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左侧旁(脐水平)可见一囊状低密度影,囊内密度欠均匀,隐约可见小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囊壁厚约5.7 mm,边界尚清,大小21.9 mm×17.8 mm×22.2 mm,增强后明显环状强化,病灶由腹主动脉分支供血,由左侧髂总静脉引流;病灶紧贴邻近腹主动脉、左侧卵巢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增粗(宽约6.7 mm)。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清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结论 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是位于腹主动脉旁的厚壁囊性灶,囊内可伴小片状软组织影,囊壁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囊壁明显强化,病灶由腹主动脉系统供血,由腔静脉系统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病例资料,1例保守治疗,8例行腔内治疗。其中I型3例,行假腔栓塞治疗,II型5例,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一期技术成功率100%,所有腔内治疗的患者夹层假腔均消失。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假腔再次显影,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假腔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临床少见但高危疾病,腔内治疗封闭夹层破口并闭合假腔,是治疗腹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给患者服用胃肠动力药吗叮啉,观察肠系膜主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十二指肠横段在服药前后的扩张程度变化,以探讨十二指肠肌张力在本病中的致病作用。1.资料与方法:患者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10~76岁。以上腹胀痛不适伴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同种犬腹主动脉段移植的方法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研究该模型的病理特征。方法8条犬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接收对照组的腹主动脉段(0.5%戊二醛浸泡30s),对照组接收试验组的腹主动脉段(0.5%戊二醛浸泡90s)。结果 术后1月起,试验组3条犬移植的腹主动脉进行性扩张并逐渐成瘤,瘤壁内膜出现钙化斑块,中膜弹力纤维降解,外膜炎性细胞浸润,1条犬移植段血管未扩张,腔内血栓形成;对照组4条犬移植段腹主动脉未扩张,动脉壁结构完整。结论 犬腹主动脉段适度去抗原处理后,同种移植能诱导腹主动脉瘤形成,并类似腹主动脉瘤的病理特征,其原因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病变同时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主动脉疾患,同期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脊髓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本中心收住院的病变同时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年龄50 ~ 78岁,平均(61.13±7.25)岁,其中胸主动脉瘤伴腹主动脉瘤10例,胸主动脉穿通溃疡伴腹主动脉瘤5例,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均为穿通溃疡2例,胸主动脉夹层伴腹主动脉瘤1例,全部采用双侧股动脉切开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其中胸主动脉根据病变范围置入1枚或2枚覆膜支架(部分重叠),腹主动脉置入分体式或一体式支架.结果:术后1例脊髓供血障碍(5.6%),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性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无支架移位或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覆膜支架同时覆盖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处理主动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个别可引起脊髓缺血,应进行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肠瘘合并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登记的5例腹主动脉瘤肠瘘合并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5例患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表现,病情凶险,内镜检查阳性率不高,4例患者腹盆腔CT检查有特异性表现,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术后2 d死亡,1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死亡率高达40%。结论对存在腹主动脉瘤、有腹主动脉瘤手术史、反复消化道出血、腹部或腰背部疼痛、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腹主动脉瘤肠瘘,并及时进行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成像检测腹主动脉位移、应变和应变率等运动特征,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对7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6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腹主动脉位移、应变和应变率检测。冠心病组患者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2个亚组。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腹主动脉前后壁位移、后壁最大应变、前壁应变率s、后壁应变率s、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单支与多支冠脉病变组比较,腹主动脉前后壁位移、应变、应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腹主动脉位移、应变和应变率对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其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胸、腹主动脉夹层破裂并不少见,但成功救治者报道不多。笔者曾遇2例胸、腹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均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病变患者224例,其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20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腹主动脉穿通性溃疡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后二次介入治疗4例;男性206例,女性18例;年龄36~90岁,平均(69.0±9.2)岁。患者出院前,术后1、6、12个月及每年行主动脉CTA检查。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率分别为0.9%(2/224)和10.3%(23/224)。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13例、支架移位2例,瘤颈医源性夹层1例,脊髓缺血1例,入路血管损伤2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3例,严重低血红蛋白血症1例。随访12~4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8.9%(20/224)和4.5%(10/224)。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4例、间歇性跛行3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2例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复发1例。结论: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可靠,但严重并发症不客忽视。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细致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此外,应重视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 (CTA3D)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1例腹主动脉CT血管三维成像 ,其中正常 4例、腹主动脉瘤 3 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 9例。造影剂量按 1 5ml·kg- 1,注射速率为 3ml·s- 1。扫描延迟时间按 2种方法进行 :①造影剂跟踪扫描 ;②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RealTime 3D及Fly 3D(VR) ,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 (MPR)、曲面重建法 (CPR)及仿真内镜 (VE)。  结果  51例腹主动脉CT成像 ,4例为正常 ,3 3例腹主动脉瘤和 5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经MPR、RT3D、VE等成像 ,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 9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可清晰显示支架的部位、范围、通畅情况。  结论 多排螺旋CTA3D腹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 ,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主-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腹主动脉-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9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6~68岁,平均47.5岁。均为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受累,I型病变3例,Ⅱ型6例,其中2例共三支肾动脉受累。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造影后,经股动脉或肱动脉路径采用导丝开通、溶栓、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8例采用尿激酶60~165万单位(平均110万单位)溶栓,7例行PTA治疗,5例(9支动脉)行内支架治疗。结果 除1例主、髂动脉和另2例各一条髂动脉未获开通外,共计8条腹主动脉,14条髂股动脉和1条肾动脉均得以开通。3例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5例明显改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3d。8例随访4~46个月(平均15.5个月)症状无加重或再发。结论 多种介入方法综合应用是解决腹主-髂动脉病变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可使大部分血管闭塞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主动脉周围炎是罕见的慢性系统性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累及腹主动脉并侵及邻近组织脏器。该文报道了一例以胸背痛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慢性胸主动脉周围炎的罕见病例,有助于完善对慢性主动脉周围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声学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怀疑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行超声声学造影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例患者中,超声声学造影和CT血管造影均显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例均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与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符合率为66.7%,联合使用超声声学造影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声学造影可以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陈娇燕  陈茹妹 《山东医药》2007,47(31):100-100
2003年7月-2007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4例。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56—74岁。患者均进行彩超及CT探查确诊腹主动脉瘤。13例择期手术,1例急诊手术。常规全麻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达剑突下,下达耻骨联合上方或脐下横切口,进腹后将肠管用温的大厚盐水纱垫向上向右牵开或将肠管放人盛有少许生理盐水的无菌洁净袋内,切开后腹膜显露腹主动脉瘤,游离阻断瘤体近端腹主动脉,阻断前静脉注射肝素钠1mg/kg,全身肝素化,阻断腹主动脉及两髂动脉后切开瘤体,迅速清理积血及血栓,填塞压迫止血,缝扎腰动脉,准备分叉型人工血管与腹主动脉及动脉血管吻合,人工血管置换完成血流通畅后,触摸足背动脉或踝部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将动脉瘤壁严密包裹人工血管,缝合后腹膜,关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的选择。 方法 总结主动脉损伤患者17例(其中胸主动脉损伤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 结果 17例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中,12例减速伤,1例为摩托车外伤,高空坠落伤2例,腹部挤压伤1例,胸部震荡伤1例;从受伤到确诊时间6 h~15 d,2例胸部CT平扫确诊,15例CT血管成像(CTA)确诊;胸降主动脉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13例胸降主动脉损伤行腔内修复术,1例腹主动脉损伤患者行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腹主动脉夹层随访观察,2例患者未及治疗死亡。 结论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可以通过CTA明确诊断,应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的程度、并发损伤尤其是脑损伤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腔内修复手术是目前治疗胸降主动脉损伤的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分析该人群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s KL)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3个月的患者8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应用侧位腹平片评价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A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 KL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 KL预测腹主动脉钙化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80例PD患者中,发生腹主动脉钙化患者41例(51.3%),钙化主要发生在第4腰椎节段,并随着节段的上升逐渐减少。血清s KL与AAC负相关,与FGF23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KL浓度较低(OR=0.969,95%CI 0.947~0.991,P0.01)和高龄(OR=1.115,95%CI 1.044~1.191,P0.01)是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s KL预测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AUC为0.800(截点为361.50 pg/m L,其准确性为71.4%,特异性为84.6%)。结论:PD患者血清s KL浓度降低与发生腹主动脉钙化显著相关,血清s KL浓度可能在腹主动脉钙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例4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上狭窄,腹主动脉狭窄学生,男性,15岁。患者于2000-11起出现发作性头晕,无晕厥,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未正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患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对62例高脂血症患进行腹主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腹主动脉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测定其内径及峰值流速,计算最大剪切率。结果 斑块组患腹主动脉的峰值流速及最大剪切率明显低于无斑块组,年龄及收缩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两组患的舒张压、血脂、血糖水平及吸烟指数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最大剪切率减低及年龄和收缩压的升高与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致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升主动脉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致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升主动脉瘤2例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10220)李恒青姚楠卢智例1女68岁。1994年11月因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尿毒症,肾性高血压Ⅲ期入院。该病人1990年患间质性肾炎,1993年4月起因CRF尿毒症开始血液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