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0例早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空腹血糖≤13.9mmol·L^-1)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和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均按初始剂量0.2u·kg^-1·d^-1 ,ih,q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减少(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是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有效的基础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柴杰 《中国医药》2009,4(7):513-514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分别联合3餐前注射短效人胰岛素(Novolin R)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6例1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儿童1型糖尿病3例,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13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2组,甘精胰岛素组10例,每日3餐前注射Novolin R,8例患者每天22:00注射甘精胰岛素,2例患者每天7:00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6例每日3餐前注射Nov-olin R,22:00注射NPH。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血糖变化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血糖控制达标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酮体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日用胰岛素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平稳下降,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能模拟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利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有效的控制空腹和饭后血糖,且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HbA1c〉7.5%,FBC-8-13mmol/L)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组,23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组,22例),疗程16周。以两组FBG〈6.5mmol/L为治疗目标,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索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血糖.不易出现低血糖,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霍丽梅  高哲  杨立群 《河北医药》2013,(24):3699-3700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重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组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预混胰岛素2坎/d注射。2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2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10.0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lC的变化。通过比较2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重指数以评仇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2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10.0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重组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而且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体重指数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索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诺和灵N,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每天所用胰岛素总量;观察两组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较短时间控制皿糖,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消化道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2例消化道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组),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组(CSII组)及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空腹、三餐后2h、OAM及3AM血糖,比较三组胰岛素用量、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结果三组治疗后各点血糖控制均较理想,G组与CS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低于NPH组(P均〈0.05);G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CRP恢复时间与CS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NPH组(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消化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降糖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选择困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平均血糖为(13.5±5.7vs.13.2±5.9)mmol·L^-1,治疗组(n=24)采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对照组(n=22)采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可进食患者三餐前半小时注射诺和灵R胰岛素。两组患者监测三餐前、睡前及清晨3时血糖,每日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缩短调整期及治疗期的治疗时间(P〈0.01),且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甘精胰岛素对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安全、有效、灵活、便捷,为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应用诺和灵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和HbA1c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糖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胰岛素用量更少(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继发失效2型糖尿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44例GDM患者随机、开放、平行分为两组,即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观察组)22例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诺和灵R笔芯(100u/ml)将每日总量的40%作为基础量持续输注,每日总量的60%作为3餐前大剂量。对照组:3餐前给予诺和灵R皮下注射,睡前给予诺和灵N皮下注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均行85g标准餐试验,测定空腹,餐后1h、2h、3h静脉血浆葡萄糖,同时记录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餐后1h、2h血糖较对照组控制满意垆〈0.05X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可使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目标范围内,低血糖发生率低,母婴未有不良反应,胰岛素泵使用简单、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庆芬  邓宁  邱宇阳 《河北医药》2016,(7):1065-1067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初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2次/d)皮下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FPG、2hPG、HbA1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组内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组间、组内TG、TC、HDL-C、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15.4±6.8)U/d]、血糖达标时间[(4.6±2.4)d]、低血糖发生率(2.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24.6±7.5)U/d]、血糖达标时间[(6.3±2.5)d]、低血糖发生率(29.79%)( P <0.05);2组患者日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好,同时具有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采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A组)和赖脯胰岛素治疗(B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等。结果A组与B组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所用甘精胰岛素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照组55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TC,TG,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TC,T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两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5;ALT升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糖、血脂,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治疗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5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分别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pH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CSⅡ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CSⅡ治疗DKA较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吴海波  郑海飞  曹晓华 《江西医药》2006,41(11):877-879
目的比较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CSⅡ)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予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两组均按常规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炎等。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达到靶血糖值平均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监测的数值。两组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但CSⅡ组优于CVⅡ组(P〈0.05),而且CSⅡ组的胰岛索用量明显少于CVⅡ组(p〈0.01)。CSⅡ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达到靶血糖值控制时间较CVⅡ组显著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与CVⅡ组相比,低血糖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治疗相比。其降血糖的效果更佳,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尿酮阴转的时间、血糖达标时问更短。是目前抢救治疗DKA与DK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先服用二甲双胍至少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二甲双胍加甘精胰岛素,B组予阿卡波糖加甘精胰岛素,C组予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加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三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治疗前治疗,A、B两组HbAlc部分达标,C组HbAlc全部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达标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A、B组BMI无增加,C组BMI有所下降(P〉0.05)。三组低血糖发生率均〈1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阿卡波糖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对体质量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总体安全、有效、方便,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bA1c、2hPG、F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2hPG、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维持血糖稳定性,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洪兵 《安徽医药》2010,14(1):102-10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门诊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格列吡嗪组,一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每日定时注射0.2U·kg^-1;一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每日早、晚餐前151服5mg;8周后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及空腹血清C肽、餐后2hC肽水平。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控制上与格列吡嗪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糖波动程度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优于格列吡嗪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水平高于格列吡嗪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20.
张晓云 《中国药师》2011,14(11):1652-1654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和传统葡萄糖注射液对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选择60例行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治疗组患者静脉输注混合糖电解质,对照组患者输注10%葡萄糖注射液,连续4d。记录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检测尿酮体、尿糖和尿氮排量,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2~4d治疗组血糖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4d胰岛素用量明显降低(P〈0.01);术后3d和4d的IL-6和TNF-α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尿酮体和尿糖阳性率相近;尿氮排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混合糖电解质对血糖影响较小,胰岛素用量少,机体炎症反应轻,适合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