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收治的85例慢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慢性腰背痛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腰椎滑脱患者纳入观察组。应用ImageJ软件测量两组患者磁共振T2像上L4,L5中间水平面的竖脊肌、多裂肌、腰大肌横截面面积。结果:观察组L4,L5平面双侧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4,L5平面左侧竖脊肌与多裂肌、右侧竖脊肌与多裂肌、总的椎旁肌与多裂肌横截面积和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退变可能导致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估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因颈部疼痛或根性症状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7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96例,年龄18~79[50.00(40.00,55.00)]岁.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MRI图像中C3~6椎体水平椎管的前后径(AP)...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椎旁肌退变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后引流量的相关性,分析术后引流量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对术后引流量进行预测并采取早期针对性措施。方法 回顾性筛选和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接受腰椎MRI检查及PLIF的10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中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使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患者年龄、性别、民族、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与PLIF术后引流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示不同年龄、术中失血量、合并糖尿病、手术节段数、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节段数、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与术后引流量呈正相关,性别、民族、BMI、合并高血压、竖脊肌脂肪浸润与术后引流量无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示F=86.749,P<0.001,决定系数R2=0.804,检验拟合度高,自变量中手术节段数、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结论 PLIF术后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RI及X线研究腰椎退行性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椎间盘及椎旁肌肉含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和X线检查诊断为LDS患者72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7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高度改变及椎旁肌含量变化情况,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LDS的独立诱发因素。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更大,前椎间盘高度下降显著,多裂肌萎缩而竖脊肌肥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椎间盘高度下降、多裂肌萎缩是LDS的独立诱发因素(P<0.05),而竖脊肌肥厚是独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椎间盘退变、前椎间盘高度下降、多裂肌的萎缩是导致LDS的原因;竖脊肌肥厚可能是一种补偿机制,以补偿腰椎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逐渐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相关的脆性骨折风险上升,其中以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最常见。椎旁肌退变主要表现为横截总面积的下降和脂肪浸润率上升,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也成为近些年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相关性进行综述,关注前沿研究进展和争议,更好地认识疾病,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等中轴关节,且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脊柱活动性越来越减弱.以往主要关注骶髂关节及脊柱的形态学改变.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进展及完善,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及学者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椎旁肌,通过生物力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等技术和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椎旁肌进行研究,为临床早期评估强直性脊柱...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旁肌作为颈椎周围重要的附着结构,其功能状态与颈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手术预后均有着密切关联。颈椎椎旁肌的退变往往会通过影响颈椎稳定性、矢状位平衡等方面进而诱发颈椎疾病,并与颈椎手术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颈椎疾病则通过去神经支配、炎症、失平衡等不同机制亦能加速颈椎椎旁肌的退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疾病的发生和手术预后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剖析颈椎疾病的病因及其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在切除椎旁肿瘤中的应用、疗效及优点。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例胸腰椎椎旁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9例术前均完善MR/CT检查,术中C臂机定位,采用Wiltse入路行肿瘤切除。并于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及9个月复查MR。平均住院时间5 d,所有患者随访4~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9例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复查MR肿瘤切除满意。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神经功能活动未受影响。结论:Wiltse入路充分利用肌肉间自然间隙,能更好地保护椎旁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在神经外科椎旁肿瘤等手术中运用。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构成、影像学、肌电图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双侧椎旁肌肌力不平衡,其与脊柱侧凸的程度和时间密切相关。早期的监测和治疗可以控制病变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改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严重程度与其椎旁肌肌电活动、腰部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AIS患者,根据Cobb角大小将其分为轻度组(Cobb角<15°)36例、中度组(15°≤Cobb角<25°)54例和重度组(Cobb角≥25°)10...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脊柱侧弯椎旁肌肌纤维型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脊柱侧弯动物模型,观察脊柱侧弯对椎旁肌肌纤维型分布的影响, 探讨肌纤维型分布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方法选用6~8周龄家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各7只),3个对照组(每组各5只).实验组兔右侧肩胛骨与股骨之间用钢丝牵拉固定,制成脊柱侧弯模型.于固定后3,4,5个月分批处死,取其椎旁肌,用肌球蛋白ATP酶法染色,光镜观察肌纤维型分布并计数.结果实验组脊柱侧弯角度从平均18°逐渐增至77.7°,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凹侧,且随侧弯角度增加而增加.凸侧椎旁肌Ⅱ型肌纤维含量低于凹侧,凹侧变化相反.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肌纤维型分布凸凹侧不对称现象为脊柱侧弯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肌间隙入路的椎间融合术,并随访4个月以上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4个月腰、腿痛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术后1个月腰、腿痛VAS与术前差值和4个月腰、腿痛的VAS评分与术前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Nakai分级优39例,良7例,可2例。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间融合术具有骶棘肌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引流少、切口不易感染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 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 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在切除椎旁肿瘤中的应用、疗效及优点。 方法:以手术治疗的9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3例)为研究对象。9例术前均完善MR/CT检查,术中C臂机定位,采用Wiltse入路行肿瘤切除。并于术后第三日,术后三个月及九个月复查MR。平均住院时间5天,所有患者随访4 -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 结果:9例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症状均有明显改善。9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复查MR肿瘤切除满意。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神经功能活动未受影响。 结论:Wiltse入路充分利用肌肉间自然间隙,能更好的保护椎旁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在神经外科椎旁肿瘤等手术中运用。  相似文献   

20.
金今  赵宇  邱贵兴 《中国医刊》2005,40(4):52-54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1年8月至2001年12月间于我院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杂交检测脊柱侧凸凸侧、凹侧椎旁肌组织中bcl-2、Caspase-3及bcl-x基因的表达,采用HE染色和SA染色检测椎旁肌组织肌纤维形态,TUNEL原位检测椎旁肌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凸侧肌肉组织bcl-2、Caspase-3及bcl-x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以bcl-2降低最为明显.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对照椎旁肌肉组织均存在个别细胞的凋亡,二者无明显差异.凸侧肌纤维比其凹侧及正常对照的肌纤维明显变细.结论神经-肌肉异常所致的椎旁肌的不对称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不对称很可能与bcl-2、Caspase-3及bcl-x的表达不对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