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茄子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传统的育种手段利用杂种优势所需时间长,选择效率低,而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能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茄子单倍体育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且成功的应用在生产上,然而仍然存在再生率低、倍性混杂等问题。本文将从茄子小孢子发育机理,影响小孢子再生的因素以及茄子小孢子培养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了茄子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春云 《作物研究》1994,8(3):1-3,5
本文介绍了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研究进展情况,并认为这一新的技术方法在我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芸薹属植物未成熟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供体植株状态、取样、分离和培养方法、胚状体发生和小植株形成、再生植株性状表现等方面研究芸薹属植物未成熟小孢子培养技术。这一技术与诱变、基因转化、原生质体融合、性状遗传研究、育种方法结合,广泛应用于遗传和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油菜小孢子培养及其单倍体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与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分与培养条件(如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激素、活性炭、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单倍体在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等领域的应用,对单倍体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碱在油菜小孢子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评述秋水仙碱在油菜小孢子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和前景,表明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在油菜小孢子培养不同时期应用秋水仙碱可以加倍染色体,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分离小孢子能提高出胚产量,诱导小孢子出胚。  相似文献   

6.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十字花科油菜等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在禾本科作物上进展不大。技术体系难度高和材料基因型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禾本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总结了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中的关键步骤与优化条件,将该优化技术体系应用在来自全国大麦青稞主产区的500多份育种材料上,获得了10万多份再生绿苗,并高效形成了加倍单倍体株系,经各地育种团队在当地开展鉴定和品比试验,选育出了一批抗病、耐逆性强、综合性状突出的大麦青稞优良新品系(种),同时在小孢子高频再生技术基础上还拓展了系列遗传改良新方法,显示了该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种)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单倍体苗接种含70-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4-5d,植株染色体加倍率50%以上;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1-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3-6h,加倍率50%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10-50mg/L秋水仙三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8h后,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加倍率80%以上,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嵌合植株很少。  相似文献   

8.
基因型依赖及白苗再生等问题限制了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潜力的充分发挥。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高花药离体培养效率,国内外学者采用传统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分子标记、基因克隆、转录组学及蛋白组学等方法,在小麦、大麦及小黑麦花药预处理、胚状体和愈伤诱导、绿苗再生及白苗形成遗传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γ射线和X射线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甘蓝型油菜初花期植株和X射线辐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发育到单核晚期至二核早期的花蕾后,分离小孢子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和植株,探讨了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的剂量和诱变方法.结果表明,γ射线对油菜离体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均有很大的抑制作用,15Gy和40Gy处理平均每花蕾小孢子的产胚量分别是0.574和0.268个,40Gy可作为小孢子诱变的参照剂量.X射线对4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状体再生也有影响,40Gy处理平均每蕾小孢子产胚4.086个,80Gy处理为0.834个,120~200Gy处理下降到0.021~0.019个,120Gy以上的处理剂量严重阻碍了小孢子胚的发生.采用X射线80~120Gy较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麦F1、F2代为供体材料,通过技术优化,建成了大麦小孢子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利用大麦小孢子加倍单倍体育种技术平台,二年内就可获得种性稳定的株系,四年内即可参加新品种区试。经过田间严格鉴定与选择,育成了大麦新品系“花98-11”和新株系“花01-3”、“花01-12”。  相似文献   

11.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作用,主要探讨大豆原生质体融合的途径和方式,以期达到在大豆育种改良中克服远缘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和创新种质等目的。通过对其他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豆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刘忠奇 《作物研究》2019,(3):240-245
简要概述了ZFN、TALEN和CRISPR/Cas系统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CRISPR/Cas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候选基因功能分析(验证)、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其在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及水稻雄性不育系创制上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项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应用中的新思路及安全性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遗传基础和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杂交稻稻米品质的特点以及各品质性状的遗传特征 ,指出选育优质杂交组合必须以收集优质亲本资源为前提 ,并通过杂交选育、回交选育以及群体改良等手段加以改进 ,在创造出更为优良的亲本 (不育系与恢复系 )之后 ,采用优质亲本与中等或中等偏上米质的亲本配组 ,可以选育出适合广大群众所需要的普食型高产优质组合 ;采用优质亲本配优质亲本 ,可以选育出符合特殊消费和出口要求的高档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pol-CMS杂交亲本是可行的.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及供体材料基因型有关,胚状体经低温诱导及适当增大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可有效提高胚状体直接成苗率.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并以1.5%琼脂浓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打破有性杂交不亲和障碍,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引入普通栽培种,丰富马铃薯遗传基础,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融合体的筛选、杂种的鉴定等方面对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体细胞杂交技术在马铃薯遗传研究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试管苗的保存和壮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为材料,研究多效唑在试管苗继代和移栽中的应用.试验发现多效唑能明显抑制油菜试管苗的株高.经0.325mg/l多效唑处理的试管苗壮苗作用最明显,后期移栽方便,成活率提高.在添加多效唑的斜面培养基中多次添加液体培养基可免除继代工作,并且将试管苗保存时间延长到144d以上.  相似文献   

20.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在花生遗传改良上的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的基因的分离,外源基因的转化和植株再生等三个方面,概述了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于花生遗传改良的研究近况.并对将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尽快应用于花生品种改良的实践,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