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惊厥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脑损伤的评价.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8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脑炎组14例,癫(癎)组16例,热性惊厥组18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短程惊厥组28例(发作次数<3次,发作时间< 10 min),长程惊厥组20例(发作次数>3次,发作时间> 10 min)]和1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血清中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结果 惊厥组血清NSE[ (24.3±8.9)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7.3±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炎组[(22.4±5.4)μg/L]、癫(癎)组[(24.3±8.9) μg/L]与惊厥组比较,血清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惊厥组血清NSE[ (25.0±7.6) μg/L]高于短程惊厥组[(18.3±4.5) μg/L],而且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惊厥发作后引起血液中NSE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热性惊厥(FS)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惊厥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等将研究对象分为FS组(单纯FS、发作1次、抽搐时间小于15 min)、FS1组(复杂FS、发作2次、每次抽搐时间小于15 min)、FS2组(复杂FS、发作1次、抽搐时间大于15 min)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NSE水平。结果 FS组患儿发作第1天及第7天血清NSE水平[分别为(15.16±1.68)、(14.96±1.65)ng/m L]与对照组[分别为(15.00±1.88)、(14.82±1.46)ng/m 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1、FS2组患儿发作第1天血清NSE水平[分别为(19.90±3.63)、(27.44±9.34)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2组患儿发作第1天血清NSE水平[(27.44±9.34)ng/m L]较FS1组[(19.90±3.63)ng/m 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2组患儿发作第7天血清NSE水平[(16.61±3.32)ng/ml]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FS发作后血清NSE水平正常,但不能完全排除脑神经元损伤,复杂FS发作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长程发作较反复短时间发作神经元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再发与血清钠的关系,从而预测和防止热性惊厥的再发生。方法:将53例发热并出现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发热但无惊厥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1小时内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钠浓度。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36.54±3.85 mmol/L,观察组平均血清钠浓度为130.12±2.25 m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惊厥≥2次者血清钠平均值明显低于惊厥1次者(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降低,低血钠可能是同一热性病程中24小时内惊厥多次发作的诱因之一。血钠浓度检测应作为热性惊厥患儿常规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热性惊厥患儿82例,随机抽取4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20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小儿的血清NS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发作后6 h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患儿发病后6 h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铜离子、铁离子在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96例癌症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浓度、血清Cu、Fe离子浓度及总抗氧化力水平。结果 :本测定结果显示 :癌症患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癌症患者111例 (5 21±1 05)nmol/L;对照组36例 (4 04±0 68)nmol/L,两组比较P<0 001。总抗氧化力明显低于对照 ,癌症患者组 (4 39±0 98)U/L;对照组(5.78±0.93)U/L,(P<0 001)。两组比较癌症患者血清水平明显增高 (19.72±4.74)μmol/L;对照组 (14.92±2.71)μmol/L,两组比较P<0 001,但血清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铜、铁离子可促进反应性氧类 (ROS)的产生 ,引发和 (或 )加速正常细胞恶性 ,促进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178例为ACS组,6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ACS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9例、双支病变组65例、三支病变组5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组、Gensini 评分20 ~40组、Gensini评分>40组.对于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0±6)μmol/L比(8±4) μmol/L] (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组[(23±5)μmol/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21±4)μmol/L]及单支病变组[(18 ±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组[(25±6) μmol/L]明显高于Gensini评分20~ 40组[(21 ±4)μmol/L]及Gensini评分<20组[(16±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热性惊厥与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呼吸道感染并发热性惊厥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呼吸道感染无惊厥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患儿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变化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试验组的血清钠离子、氯离子浓度比对照组低,试验组的血糖浓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清钾离子、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钠离子、氯离子浓度比治疗前低,血糖浓度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钾离子、钙离子浓度与治疗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热性惊厥发作与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变化有相关性,儿童在热性惊厥发作时存在血清钠、氯水平降低以及血糖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水平和脑电图(EEG)在热性惊厥(FS)患儿中的改变,揭示NSE血清水平和EEG改变与FS患儿脑损伤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热性惊厥(FS)患儿184例,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15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32例,另选4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组.应用Elecsys201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中NSE水平,对热性惊厥患儿于病情稳定第1天和第14天进行EEG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NSE血清水平在CFS和SFS患儿中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FS患儿血清NSE水平高于SFS组(P<0.01).惊厥发作后第1天152例SFS患儿64例EEG异常(42.1%),32例CFS患儿17例异常(5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SFS患儿仅27例异常(17.8%),而CFS组15例异常(4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后第1天EEG异常的FS患儿NSE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E血清水平可作为FS惊厥患儿神经元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指标,结合EEG检查判断脑损伤程度,对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发育迟缓患儿开展早期认知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发育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108例发育迟缓患儿,按照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刺激训练,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语言功能评分、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各能区发育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儿语言功能评分(85.69±6.98)分高于参照组的(78.67±5.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生长激素水平(4.35±0.89)μg/L高于参照组的(3.48±0.2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儿大运动、社交、精细运动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育迟缓患儿开展早期认知训练,临床康复效果显著,发育水平改善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反复发热及热性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特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并按患儿的发热程度分为A组(轻度发热组)42例及B组(热性惊厥组)44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儿童40例作为C组。分析与对比三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情况,探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三组患儿相比,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0.18±0.28)mg/L明显低于A组(0.31±0.27)mg/L、B组(0.46±0.24)mg/L;C组APACHEⅡ评分(0.25±0.42)分明显低于A组(11.06±2.88)分、B组(25.89±4.86)分;A、B两组相比,B组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患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1.86±0.42)mg/L明显高于急性支气管炎(1.43±0.19)mg/L、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8±0.38)mg/L;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发生与发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类型及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判断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反复发热及热性惊厥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惊厥发生后的30 min内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对照组于发热时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采用去蛋白分光光度法检测H2S,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惊厥后30 min内、对照组发热时H2S分别为(27.62+10.43)、(46.45+11.32)μmol/L;两组热退后分别为(47.36+11.46)、(48.39±11.52)μmol/L.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发生变化并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LEV)联合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难治性癫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单纯采用LEV治疗,B组单纯采用托吡酯治疗,C组采用LEV联合托吡酯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韦氏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评分、头颅磁共振波谱、脑电图棘慢波指数.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智商(FIQ)评分、言语智商(VIQ)评分及领悟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FIQ评分(107.68±2.55)分、VIQ评分(108.15±3.20)分及领悟评分(15.28±2.70)分均高于A组的(100.20±1.83)、(102.36±2.85)、(13.02±1.50)分和B组的(100.15±1.85)、(102.35±2.88)、(13.00±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NAA/Cr、NAA/Cho+Cr与NAA/Cho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NREM期、清醒期脑电图棘慢波指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综合征患儿接受LEV联合托吡酯治疗可显著提升智力水平,改善脑电波指数,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对无痛分娩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分娩的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患者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观察组年龄22~35(26.79±3.18)岁, 孕周37~40(39.15±0.42)周,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25例;对照组年龄23~34(27.01±3.14)岁, 孕周37~41(39.24±0.39)周, ASA分级Ⅰ级28例、Ⅱ级2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 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产程、妊娠结局、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泌乳功能[泌乳开始时间、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分娩前1 d、分娩后24 h)]、分娩前后血清纤溶功能指标[纤溶酶原活性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后10 min、30 min VAS评分[(4.5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 (以下简称 FC)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 1∶ 1配对法对 6 6例 FC儿童的智力发育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FC患儿中绝大多数 (87.88% )的智商 (IQ)在正常范围 (≥ 70 ) ,但与配对组儿童比较 ,平均 IQ低于配对组。FC的首发年龄越小对 IQ影响越大。智力缺陷 (IQ<70 )儿童的 FC的反复发作 (≥ 3次 )率明显高于其他患儿。结论 :FC对儿童智能的影响不可忽视 ,预防 3岁以内儿童 FC的发生和控制 FC频繁发作对保护儿童智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联合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紫外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尿酸水平,采用酶试剂法检测两组血脂水平。观察比较两组血清尿酸、血脂水平及血清尿酸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为(465.3±34.5)μmol/L,阳性率为8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8±24.5)μmol/L、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7.0±3.2)mmol/L、甘油三酯(TG)(4.8±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2±1.8)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3.8±2.6)、(1.5±0.2)、(2.2±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0.5)mmol/L低于对照组的(3.5±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尿酸及血脂的检测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明显反映其指标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2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各46例。左乙拉西坦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卡马西平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骨密度(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VIQ、PIQ、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左乙拉西坦组患者VIQ评分(101.2±3.1)分、PIQ评分(108.1±2.3)分、FIQ评分(105.2±1.8)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的(95.1±2.8)、(94.1±2.0)、(93.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患者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癫痫,左乙拉西坦更能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对患者骨密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65.54±30.55)μmol/L、(14.25±2.22)mmol/L、(1.44±0.24)g,均低于对照组的(202.36±33.59)μmol/L、(16.25±2.36)mmol/L、(1.89±0.25)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星形胶质源蛋白(S100B)的测定对预测早产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日龄2~7 d内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36例无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重氮法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E及S100B蛋白。对部分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患儿NSE、S100B蛋白、TBiL等检测方法与BAEP检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SE、S100B蛋白及TBiL分别为(109.35±33.63)、(3.350±1.677)μg/L及(163.20±77.17)μmol/L,与对照组的(66.28±21.50)、(1.876±0.744)μg/L及(75.84±36.36)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NSE、S100B蛋白与TBiL之间呈正相关性。BAEP异常组与BAEP正常组TBiL分别为(299.90±88.30)μmol/L与(303.20±61.2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NSE、S100B蛋白分别为(144.33±33.06)、(4.259±1.195)μg/L,与BAEP正常组的(86.86±25.02)、(3.097±1.557)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根据TBiL水平判断BEAP的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利用NSE、S100B蛋白预测患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听力损害的临界点分别为110.56、3.606μg/L,NSE、S100B蛋白、TBiL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听力损害的灵敏度分别为91.00%、88.67%、53.47%,特异度分别为78.46%、70.13%、42.88%,NSE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略优于S100B蛋白,两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显著高于TBiL(P=0.003)。结论对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测定血清中NSE及S100B蛋白的含量对诊断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胆红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