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K2调控Wnt/β-catenin信号对肝癌细胞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10、20、40、80μmol/L的维生素K2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48、72 h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22μmol/L的维生素K2处理细胞48 h后,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MMP-9、Cleaved caspase3、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10、20、40、80μmol/L的维生素K2处理肝癌细胞不同时间均可显著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根据IC50值选择22μmol/L的维生素K2为研究对象,维生素K2组细胞的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及MMP-2、MMP-9、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K2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研究机制。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MTT法检测10、20、40、80μmol/L唑来膦酸对细胞株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加入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对照组不加药物,孵育1、3、6、12、24 h后计算不同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入40μmol/L的唑来膦酸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0、20、4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唑来膦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0μmol/L,用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BGC-823、SGC-7901、MKN-28胃癌细胞株1、3、6、12、24 h后,可见唑来膦酸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唑来膦酸对胃癌正常黏膜细胞GES-1无抑制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4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唑来膦酸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经40μmol/L唑来膦酸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唑来膦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唑来膦酸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EGCG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其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菊  孙丹  肖玉平  辛彦 《山东医药》2011,51(22):25-2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10、20、40、80μmol/L的EGCG培养BGC-823细胞48 h,采用MTT法测定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用12、24、48μmol/L EGCG处理BGC-823细胞24 h,用Trizol法提取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VEGFmRNA;同时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VEGF蛋白。结果 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与EGCG浓度呈正相关(r=0.977、P〈0.05)。EGCG抑制BGC-823细胞增殖的IC50为(47.94±3.26)μmol/L。以12、24、48μmol/LEGCG处理BGC-823细胞24 h,BGC-823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5、0.25±0.02、0.16±0.01,BGC-823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855、P〈0.05);上清液中VEGF水平为(677.32±41.08)、(545.16±28.17)、(256.06±11.02)ng/L,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EGCG浓度呈负相关(r=-0.991、P〈0.05)。结论 EGCG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下调VEGF mRNA的表达,减少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Pdcd4的表达对羟基喜树碱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dcd4的表达对羟基喜树碱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带有全长Pdcd4cDNA的质粒转入BGC-823细胞,MTT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对Pdcd4cDNA转染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羟基喜树碱作用前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Pdcd4蛋白表达.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Pdcd4cDNA的BGC823细胞系:羟基喜树碱作用转染细胞24,72 h后,药物对Pdcd4cDNA转染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均低于两对照组(pCDNA3.1与pCDNA-Pdcd4-D418A)(74.48 μmol/L vs 87.67,102-30 μmol/L;14.30 μmol/L vs 40.59,29.54μmol/L,均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表明,80 μmol/L羟基喜树碱作用转染细胞24h,处于细胞周期G0/G1期的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升高,出现细胞周期S期阻滞,72h,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CDNA3.1:45.40%vs 5.65%:pCDNA-Pdcd4-D418A:36.21%vs 3.07%;pCDNA-Pdcd4:46.17% vs 4.25%,P<0.05):Westem blot结果表明80 μmol/L羟基喜树碱作用转染细胞72 h,Pdcd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提高人胃腺癌细胞BGC-823中Pdcd4蛋白的表达能增强其对羟基喜树碱的敏感性:羟基喜树碱能引起BGC-823细胞s期阻滞,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羟基喜树碱本身也可上调BGC-823中Pdcd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顺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Bax和Bcl-2的影响,探讨顺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化疗药物顺铂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对数期生长的人胃癌BGC-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对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ax及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顺铂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成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BGC-823细胞24小时后,Bax蛋白和mRNA水平成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而Bcl-2蛋白和mRNA水平成浓度依赖性减少。结论经顺铂处理的人胃癌BGC一823细胞,不论是在转录水平还是在翻译水平均上调了Bax的表达,同时使Bcl-2表达下调,此途径可能为顺铂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甘草甜素培养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百分比和迁移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Bcl-2、Cyclin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甘草甜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并且抑制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P0.05).给予40umol/L甘草甜素处理BGC-823细胞后,细胞黏附和迁移的能力减弱,且β-catenin、Bcl-2、Cyclin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甘草甜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调果糖-1,6-二磷酸酶1(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1,FBP1)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BGC-823、SGC-7901细胞中FB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培养的BGC-82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转染)、阴性组(转染pc DNA3.1质粒)和实验组(转染pc DNA3.1-Flag-FBP1质粒),以实时定量PCR检测FBP1 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FBP1、Cyclin D1、c-My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相比,胃癌BGC-823、SGC-7901细胞中FBP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BGC-823细胞较SGC-7901细胞下降更为明显;转染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FBP1蛋白及mRNA、细胞的增殖能力和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能力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P1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上调其表达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下调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钩藤碱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150μmol/L、300μmol/L、600μmol/L的毛钩藤碱处理结肠癌细胞SW480,未经任何处理的SW480细胞作空白对照(NC)组,DMSO处理SW480细胞作为DMSO组,5 mg/L紫杉醇处理SW480细胞作为TAX 5 mg/L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录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毛钩藤碱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的表达,促进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IL-6、STAT3和VEGF的表达。结论毛钩藤碱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与IL-6/STAT3相关,将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溪黄草黄酮[Flavonoids from Rabdosia serra(Maxim.)Har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初步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溪黄草黄酮(0、1、5、10、20和40μmol/L)对Hep G2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1,Cyclin 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溪黄草黄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 G2细胞的生长,当浓度到达20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经溪黄草黄酮干预后,Hep 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Notch-1,Cyclin 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溪黄草黄酮具有抑制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溪黄草黄酮抑制Notch-1-MMP-2/-9和Notch-1-Cyclin D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柴胡皂苷(SS)d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别在浓度0、4、8、10μmol/L SSd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中作用48 h,设为对照组及4、8、10μmol/L SSd组,荧光探针(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SSd对SH-SY5Y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Bcl)-2及Bcl-2相关X基因(Bax)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8、10μmol/L SSd组ROS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且有浓度依赖趋势;4、8、10μmol/L SSd组LDH活性、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SSd能够通过提高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抑制CyclinD1信号转导通路而促进SH-...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研究5-氟尿嘧啶(5-FU)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H129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唑蓝比色法(MTT)检测5-FU(终浓度5、10、20、40、80μmol/L)、阿司匹林(终浓度125、250、500、1 000、2 000μmol/L)单用或两药按1∶1比例联用对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中效方程式计算单独或联用时5-FU和阿司匹林的中效浓度(IC50)同时计算联合指数(CI)。按照5-FU(26.1μmol/L)和阿司匹林(948.7μmol/L)的IC50分别单用或联用处理H1299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的Bcl-2、Cox-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5-FU、阿司匹林单独或联合用药都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用药浓度的提高而升高,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按照5-FU、阿司匹林的IC50分别单用或联用处理H1299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H1299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和Cox-2表达显著下调,Bax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5-FU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时效果更为显著。应用中效原理计算发现,当用较小浓度联用抑制效应<0.6时,CI<1,两药呈协同作用,当用较大浓度联用时呈拮抗作用。结论 5-FU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抑制肺癌细胞H1299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的发生,在较低浓度联用时两药呈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ox-2表达,同时上调Bax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凋亡的影响,并研究Res对SDF-1/CXCR4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以20、40、80μmol/L Res处理SW480细胞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Bcl-2及SDF-1/CXC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es处理SW480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Res处理后SW480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升高(P0.05);药物处理组中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现出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Res抑制大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SDF-1/CXCR4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CSK9siRNA在抗ox-LDL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凋亡中对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ox-LD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表达变化.应用Lipofectamine2000分别转染30、50 nmol/L和80 nmol/L PCSK9 siRNAs 进THP-1 源性巨噬细胞中,作用24 h后加入ox-LDL 处理48 h,免疫印迹法分析细胞Bax、Bcl-2表达,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形态评价细胞凋亡.结果 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呈浓度依赖性,80 μg/mL ox-LDL处理组作用最为明显;80 μg/mL ox-LD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呈时间依赖性,48 h处理组作用最为明显;PCSK9 siRNA能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且均呈浓度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显示,PCSK9 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PCSK9 siRNA在抗ox-LDL诱导的THP-1 源性巨噬细胞凋亡中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胰岛素(5μIU/m L、10μIU/m L、20μIU/m L、40μIU/m L、80μIU/m L)处理人肝癌Hep G2细胞24h,同时设置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80μIU/m L胰岛素处理细胞24h,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 3、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PI3K/AKT信号通路PI3K和p AKT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择80μIU/m L胰岛素进行后续侵袭、凋亡及蛋白表达实验研究;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组细胞侵袭数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 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MP-2、MMP-9、PI3K、p 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 05)。结论:胰岛素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其功能与Cleaved caspase 3、MMP-2、MMP-9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芒柄花素(FMN)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GC-803、MKN28、SGC-790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HIF-1α、VEGF的m RNA表达水平。将生长良好的MGC-803细胞分别设为对照组、30μmol/L FMN组、50μmol/L FMN组、80μmol/L FMN组、80μmol/L FMN+HIF-1α过表达质粒(pc-HIF-1α)组、80μmol/L FMN+阴性对照(pc-vector)组并进行相应处理。MGC-803细胞经上述药物处理及质粒转染后,采用MTT法计算MGC-803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MGC-803细胞凋亡率,成管实验检测VM形成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C-803细胞中VEGF、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种人胃癌细胞株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和厚朴酚对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和厚朴酚(0、10、20、30、40、50μmol/L)联合5 nmol/L紫杉醇处理紫杉醇耐药的肺癌细胞(A549/Taxol),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试验浓度。再将A450/Taxol细胞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和厚朴酚+紫杉醇组和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Jagged1/FC)组,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相关蛋白及Notc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5 nmol/L紫杉醇与20、30、40、50μmol/L和厚朴酚联用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其中30μmol/L和厚朴酚抑制效果最佳,选用此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紫杉醇组比较,和厚朴酚+紫杉醇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Myc、Cyclin D1、N-cadherin、Vimentin、Notch1、Jagged1和Hes1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E-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氧(RO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出的星形胶质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5、10、20、40、80μg/ml人参皂苷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细胞)、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给药组(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作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作用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20μg/ml)细胞的凋亡率、ROS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3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给药组(20μg/ml)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给药组(20μg/ml)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20μg/ml)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给药组(20μg/ml)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20μg/ml)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和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可能是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处理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联合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加药)、二甲双胍组(加入浓度为10 mmol/L二甲双胍)、塞来昔布组(加入浓度为100μmol/L塞来昔布)和联合组(加入浓度为10 mmol/L二甲双胍和100μmol/L塞来昔布),药物作用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Cyclin D1、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均能够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各加药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单药处理组(P0.05)。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均可使SGC-7901细胞在G_0/G_1期所占百分比增加,S期百分比减少(P0.05),但二甲双胍对G_2期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而塞来昔布可使G_2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P0.05);两药联用可增强单药处理组对G_0/G_1期的阻滞(P0.05)。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单药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后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处理组(P0.05)。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均能使SGC-7901细胞中PCNA、Cyclin D1和Bcl-2表达降低,而Bax表达升高(P0.05);联合用药后,细胞中PCNA、Cyclin D1、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明显高于二甲双胍和塞来昔布的单药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作用可协同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Cyclin D1、Bcl-2和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NaAsO2)致人皮肤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周期阻滞及其调控蛋白异常改变的拮抗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yclin D1和CDK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aAsO2单独作用HaCaT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tBHQ预处理后,tBHQ(50μmol/L)预处理的NaAsO2(25、50μmol/L)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有所上升(P<0.01);tBHQ(50μmol/L)预处理的NaAsO2(50μmol/L)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G2/M期细胞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NaAsO2单独作用于HaCaT细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蛋白表达随NaAsO2染毒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1);tBHQ预处理后,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同浓度NaAsO2单独作用组(P<0.01)。结论 tBHQ对无机砷致人皮肤角质细胞细胞周期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环氧化酶2(COX-2)mRNA表达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处理VSMC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凋亡蛋白Bcl-2的变化,明确COX-2表达与VSMC增殖凋亡分子机制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检测20只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前后VSMC中COX-2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兔VSMCs,运用MTF法分别于0,24h,48h,72h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S-39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Cyclin D1、Bcl-2的表达。结果兔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VSMC COX-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VSMC(P<0.01),为正常组2.42倍;对照组S及G2/M期DNA百分含量与处理组比值分别为1.31,1.62(P<0.01),NS-398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VSMC增殖,促进其凋亡。同时,72h时空白组与NS-398(75μmol/L)处理组Cyclin D1、Bcl- 2表达水平比值分别为2.37和3.81(P<0.01),故两者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COX-2在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在VSMC过度增殖、凋亡受阻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能通过Cyclin D1,Bcl-2影响VSMC的增殖与凋亡,提示COX-2抑制剂可作为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新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