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闪急沸腾喷雾场粒度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全息术测量了闪急沸腾喷雾场的粒度分布,并与常温雾场粒度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闪急沸腾喷雾场的粒度分布具有喷雾粒子直径小,喷注的轴向径向粒子分布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闪急沸腾喷雾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锋  朱国朝 《柴油机》1990,(2):18-22
本文通过采用特殊的高温、高压喷雾罐,可从三个垂直方向的石英玻璃窗口,用高速摄影记录喷雾发展的全过程,探索了各种不同燃料和在不同条件下对闪急沸腾喷雾规律的影响,并在实机做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闪急沸腾喷雾速度场的LD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代用燃料液化石油气LPG和二甲醚DME的喷雾机理,采用LDA技术测量了喷雾粒子的速度分布。为安全起见,用制冷剂R12作试验液体,它与LPG和DME有相似的物理特性。为做比较,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传统柴油喷雾进行了测量。考察了喷雾模式对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R12喷雾的速度分布比传统柴油喷雾均匀得多,前者的平均径向速度远大于后者。这被认为归因于闪急沸腾大大改善了雾化和液气混合。  相似文献   

4.
5.
孙民  陈石 《内燃机学报》1991,9(1):35-40
本文利用模拟在过热状态下的燃油中气泡生成理论与传统的燃油喷雾贯穿距离计算相结合,对闪急沸腾喷雾的贯穿距离和锥角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闪急沸腾喷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在一个定容容器内 ,对溶有 CO2 的燃油在常温常压、常温高压、高温高压 3种环境条件下的喷射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发现对溶有 CO2 的燃油喷射 ,喷雾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温度和压力 ,在常温常压、高温高压 2种环境条件下 ,溶气燃油发生闪急沸腾 ,喷雾初始锥角大 ,最大喷雾宽度大 ,大大地促进了燃油的雾化。并对溶有 CO2 燃油的喷射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DME闪急沸腾喷雾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力定容室内,利用数字粒子图像速度场仪(DPIV)对二甲醚(DME)闪急沸腾喷雾特性,以及DME和柴油的常规喷雾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DME闪急沸腾喷雾的宏观现象学模型,并将该模型与KIVA程序相耦合,藉此对DME闪急沸腾喷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常规喷雾相比,DME闪急沸腾喷雾贯穿距较短,但喷雾锥角较大;喷雾初始段的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较好,但喷雾后期的吻合程度稍差.计算研究表明:DME闪急沸腾喷雾体前端两侧存在着明显的涡环结构,喷雾场中DME的气相浓度大幅度高于柴油喷雾的气相浓度,且其索特平均直径(SMD)比柴油小得多.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在常温常压状态下对二甲醚闪急沸腾喷雾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了启喷压力和喷孔直径对喷雾形态发展过程、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嘴启喷压力越大,涡环形成时间越晚,喷雾锥角越小,喷雾贯穿距越大;喷孔直径越小,涡环形成时间越晚,喷雾锥角越小。喷孔直径对喷雾贯穿距的影响则比较复杂,在喷雾前期,喷孔直径越小,喷雾贯穿距越大,但在喷雾后期,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全息术记录雾场粒子分布的理论进行了较详尽的讨论,推导了部分计算公式,提高了其实际应用的预测能力,针对难题之一的大景深喷雾粒子的测量景深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分层全息记录法,详细讨论了光路的设计问题,提出了球面波记录,平面波再现的最佳方法,从理论上提高了全息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柴油机新概念燃烧中的喷雾混合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一套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光学试验装置,用高压共轨式电控喷射器喷射燃油,其喷射压力达120MPa。此喷射器能在微机控制下实现预喷射和分段喷射。定容燃烧弹预先充上气体,其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一部分是乙炔和氧的混合气。在燃油喷射之前,点燃乙炔和氧的混合气,使燃烧室内的压力上升至6MPa,温度上升至1000K。试验结果与前期的气体射流模型结果吻合,在燃烧室壁面设置限流沿后,所产生的二次射流可以形成稀薄的混合气区。因此,使用限流沿的新概念混合气形成过程有望用于降低柴油机的碳烟和NOx排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个有一定使用价值而又相对比较简单的准维柴油机燃烧模型.模型将喷入的燃油喷雾分成若干计算小区,并假定各小区之间不发生传质,各小区吸收喷雾外区域卷吸入的空气和接收喷入的燃油;除利用一系列经验公式计算喷雾的轨迹、空气的卷吸、燃油在喷雾中的径向分布和缸内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外,还应用了独立的反应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三维流体分析软件STAR—CD模拟研究了偏置燃烧室柴油机机中不同喷孔特性(喷孔与燃烧室壁面距离、喷雾锥角等)对缸内流场和喷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偏置对各个喷孔的喷雾性能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为了使燃油到达燃烧室底部,应适当减小喷孔与燃烧室壁面距离;同时可以适当减小喷雾锥角,提高燃烧室凹坑内的空气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直喷式柴油机近斜壁撞击雾化燃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直喷式柴油机近斜壁撞击雾化燃烧系统。在一个定容压力室内,采用先进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ty)研究了近斜壁撞击雾化的宏观雾化特征,在一台单缸的柴油机上进行了多种方案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燃烧系统在中低负荷时获得较好性能,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可获得更佳性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一个准维多区模型对柴油机喷雾的蒸发、混合和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求解燃油蒸发过程的油滴直径瞬时变化的简单代数方程,考虑了碰壁对喷雾射流贯穿的影响。并对一台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成象技术研究了不同进气涡流比时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程。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涡流从缸心向侧壁发展,更接近刚性涡特性。当涡流比高达4.5时,着火瞬间油束之间拥有空气的面积还相当多;涡流比过高,油雾和早、中期的火焰被局限于活塞凹坑内,这导致了气缸内空气利用率降低和燃烧后期碳粒增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同步双成像技术研究供油提前角对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大供油提前角时,着火会发生在燃油停止喷射后。停喷后着火和停喷前着火相比,其着火瞬间的喷雾场和此后的燃烧场、碳粒场的变化历程有明显不同。增大供油提前角可以减少燃烧过程前期的碳粒生成量,进而降低碳粒排放。  相似文献   

17.
喷雾特性对改善柴油机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为改善CR2柴油机的性能,应用激光全息技术对柴油机的喷雾特性(雾场中不同直径范围油滴的频谱分布、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喷注的贯穿度及锥角)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了不同喷孔长径比与不同压力室参数的长型多孔式喷油嘴,经与柴油机匹配,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整机性能指标;为合理选择与进气系统、燃烧室的几何形状达到良好匹配的喷油嘴结构参数及喷孔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燃烧压力振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抽象出一简化数学模型,采用线性化方法,得出理论解。理论分析结果揭示了柴油机燃烧压力振荡的本质、衰减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