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疗效.方法:外伤性张力性气颅患者20例均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结果:患者均治愈,治疗1~2周后复查CT显示气颅消失.出院后随访1个月15例未复发,失访5例.结论: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张力性气颅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损伤小,可替代常规钻孔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疗效。方法:外伤性张力性气颅患者20例均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结果:患者均治愈,治疗1~2周后复查CT显示气颅消失。出院后随访1个月15例未复发,失访5例。结论: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张力性气颅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损伤小,可替代常规钻孔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2例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处理方法以及预后。结果12例中3例行急诊钻孔排气术、9例行开颅气体排除并血肿清除或瘘口修补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颅内气体均在2.4周内吸收,术后未发现复发或原有临床症状迹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脑外伤,尤其有颅底骨折、额骨骨折病史的患者,应警惕张力性气颅的产生。及时行头颅X片、CT、MRI等检查,尤其是MRI对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提供较大帮助。明确诊断后可以结合患者当时情况行急诊或择期手术,彻底根除张力性气颅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徐倩华 《护理与康复》2008,7(12):925-926
总结10例张力性气颅患者的护理。认为给患者安置正确体位、严密观察病情、给予高浓度吸氧、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早期处理张力性气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4例行急诊钻孔排气;6例行开颅排气。治愈9例,颅内积气均在4周内吸收;植物生存状态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情况,并探讨发生张力性气颅(SDTP)的原因。方法:203例CSDH钻孔引流术的患者,术后18例头部CT检查提示有颅内积气。结果:18例颅内积气患者再手术排气后恢复良好。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后SDTP发生率较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合理方法。【方法】对42例获得随访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18例行钻孔引流术,24例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钻孔引流患者中有1例的硬膜下积液在住院期间治愈,其余患者硬膜下积液出院时未见减少,其中15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24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其中21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积液扩大有颅高压表现者行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外侧裂池,术后6个月后随访痊愈。【结论】多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少数有颅高压症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颅底脑池的脑脊液循环较为合适,钻孔引流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方法78例老年CSDH患者(A组)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145例老年CSDH患者(B组)行血肿中央钻孔外引流治疗,两组病例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78例,治愈76例(97.4%),好转2例(2.6%)。术后无张力性气颅发生,脑脊液漏2例(2.6%),癫痫发作3例(3.8%),精神障碍1例(1.3%);B组145例,治愈132例(91.0%),好转9例(6.2%),死亡4例(2.76%);术后发生颅内血肿6例(4.1%),血肿复发5例(3.4%),大量颅内积气并张力性气颅12例(8.3%),脑脊液漏5例(3.4%),癫痫5例(3.4%),精神障碍3例(2.1%),颅内感染1例(0.7%)。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CSDH患者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手术效果好,术后严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孟蕾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85-1486
传统的颅内外沟通瘤切除术需分为颅内部分切除和颅外部分切除两期手术,患者须承受两次大手术的创伤,也增加了治疗的周期、风险和费用.内镜经鼻颅内外沟通肿瘤切除术,能通过鼻腔这一自然通道直达颅底,避免了颅面毁损等严重并发症,是目前前颅底颅内外沟通瘤手术技术研究的国际热点和发展趋势.由于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位置特殊,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神经血管交错,术后仍可发生各种颅内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更易发生.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1月单纯内镜经鼻手术治疗了22例前颅底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钻孔外引流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方法简便,目前已成为治疗这种疾病的主流术式。手术的并发症有术区附近的急性硬膜外血肿、血肿残腔大量积气以至张力性气颅、引流管误入脑实质和癫痫发生等。2002年5月至2007年1月以来本院治疗CSDH113例,各种并发症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额眶筛复合性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2001.7~2006.1收治的6例外伤性鼻额眶筛复合性骨折的患者,早期经双冠状切口进路清除坏死组织和游离碎骨片,矫正鼻额眶筛畸形,其中同时修复颅底以修补脑脊液漏2例,联合犬齿窝入路上颌骨复位术和鼻内镜经鼻进行视神经眶内段减压术行视神经管减压各1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颅面外观满意,随访22个月~5年,未见面容畸形和瘢痕挛缩。有1例术后1月出现CSF鼻漏,经保守治疗1月后治愈,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额眶筛复合性骨折有利于鼻额眶畸形整复、颅神经功能恢复和防止脑脊液漏引起的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修补颅底鼻内型先天性脑膨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应用不同角度的高解像度内镜及图像监视系统探查鼻内颅底脑膜脑澎出病灶及骨壁缺损情况,切除疝入鼻内的变性脑组织和脑膜(如膨出不多可回纳者则不用切除),刮除骨缺损边缘及周围粘膜,用肌浆、筋膜、鼻粘膜及生物材料修补骨壁和脑膜缺损。结果:2例位于筛顶的脑膜脑膨出1次手术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膜脑膨出并蝶窦和筛顶两处脑脊液鼻漏者,先后3次手术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膜脑膨出骨缺损较大者,3次手术成功。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进行颅底鼻内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修补术,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5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漏液糖含量测定即可定性,利用CT脑池造影或MRI检查确定漏口位置;约72%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和腰池引流于3-32d内治愈,6例(24%)并发颅内感染,1例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积极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是预防和处理术后脑脊液漏行之有效的方法;仅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脑脊液漏的前颅底骨折颅底重建的指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2年117例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螺旋CT扫描并根据影像数据将患者被分为3组。Ⅰ型组:单纯骨折无明显移位(垂直脑膜方向≤5 mm);Ⅱ型组:骨折移位明显但不伴有气颅;Ⅲ型组:无论骨折是否移位伴气颅。所有患者均纳入定期随访机制。结果70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24例患者因颅内血肿或脑疝一期手术同时行颅底修复,20例患者因脑脊液漏或继发脑膜炎二期颅底重建。Ⅱ型和Ⅲ型患者进行二期颅底重建术与Ⅰ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脑脊液漏的前颅底骨折患者术前应仔细评估三维CT并作出最佳治疗选择,气颅及骨折移位均是颅底重建的重要指征,应结合病人临床情况及时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下切除鼻窦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在鼻内窥镜辅助下治疗10例侵犯鼻窦的颅底占位性病变结果。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浆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圆柱瘤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CT检查均显示肿瘤彻底切除,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鼻窦的部分颅底占位性病变,可以在内窥镜辅助下采用联合进路手术。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并发张力性气颅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隆华  麦名裕  张志宏 《新医学》1998,29(5):248-249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并发张力性气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5例并发张力性气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张力性气颅病人,经锥孔置管排气流后,转危为安,痊傅出院,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后充满生理盐水,以引流管接闭式引流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术后头颅CT扫描有助发现并发症,一旦出现张力性气颅,调整引流管或作锥孔排气可获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的47例鼻咽癌治疗后颅底骨坏死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充分的医疗护理准备;术后加强鼻部鼻咽腔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的头痛、鼻臭、反复鼻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手术创面完全上皮化。随访3—84个月,46例患者仍健在,1例死于鼻咽部大出血。结论做好微创手术治疗鼻咽癌治疗后颅底骨坏死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和早日康复的前提,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数码图像内镜系统在颅底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窥镜技术在颅底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应用常规内窥镜手术进行颅底手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患者及病变,结合使用特种内窥镜及数码图像技术辅助进行颅底手术。结果:进行颅底手术共47 例,年龄最小为2 岁半,最大72 岁,其中脑脊液鼻漏探查修补13 例,全部成功;视神经减压5 例,3 例视力改善。颅内外沟通瘤联合手术7 例,4 例痊愈,1 例好转,2 例失访。其它22 例不同的病例也获得较好效果。结论:内窥镜数码图像系统使颅底手术操作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由于视角大,图像清晰,手术可做得更加精细彻底,创伤小,部分病例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使用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EEEA)切除的48例术中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切除后采用含带蒂鼻中隔黏膜瓣(HB瓣)的多层颅底重建技术,术后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上述病例术中以鞍上池开放最为常见,第三脑室开放17例;颅底硬膜缺损位于蝶骨平台至鞍底42例,鞍底3例,斜坡3例,缺损面积均大于2 cm2。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例(8.3%),并伴随颅内感染,1例予以延长脑脊液引流时间和加强抗感染后治愈,余3例再次内镜下修补,原因分别为带蒂鼻中隔瓣移位和部分坏死,其中成功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5个月~3年,颅底组织愈合良好,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结论采用含HB瓣的多层颅底重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tension pneumocephalus due to high-dose radiotherapy used to trea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skull base defect causing tension pneumocephalus was identified and was repaired successfully. The cas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areful consideration before applying irradiation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 and urges early detection of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