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6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和8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Hcy、hs-CRP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组中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 急性PE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PE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谢明锦 《海南医学》2014,(21):3175-317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86例,其中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42例作为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COPD稳定期组,以同期健康成人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者的PCT与hs-CRP水平。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例AECOPD患者治疗后有10例死亡,死亡组血清PCT、h S-CRP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升高,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以预测COPD的发生与发展和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脂联素( APN)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38例卵巢EMS患者(观察组)及42例健康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分别测定对照组及观察组手术治疗前、后血清hs-CRP、APN水平,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治疗前、后血清hs-CRP、AP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t =11.47, P <0.01),AP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t =16.57, P <0.01)。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而APN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1.30,11.76, P <0.01);术后3个月后APN水平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t =3.57, P <0.01),而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接近( P >0.05)。结论卵巢EMS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APN水平的变化,其指标可能参了EMS的发生与发展,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并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前后hs-CRP水平.方法 比较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群的hs-CRP水平,并对疾病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梗死灶及转归情况的hs-CRP水平,将疾病组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Ⅰ组150mg/d和Ⅱ组30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变化情况.结果 疾病组hs-CR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疾病组重型>中型>轻型,大梗死>小梗死>腔隙性梗死,恶化>无变化>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组和Ⅱ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Ⅰ组hs-CRP高于Ⅱ组(P< 0.01).结论 hs-CRP水平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判断指标.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且呈现明显量效关系,临床疗效确切.hs-CRP水平高的患者可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 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对比,探讨Ig与hs-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12月接诊的106例HFMD患儿设其为病例组,抽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作儿保的健康儿童102例设其为健康组,对比两组Ig与hs-CRP水平.结果 HFMD组IgG、IgA水平明显不及健康组高(P<0.05),而其IgM与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 临床可将Ig与hs-CRP发生显著变化的特性作为早期诊治HFMD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Fbg)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中青年脑梗塞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hs-CRP及Fb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脑梗塞组的血浆Hcy、hs-CRP及Fbg水平水平较健康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健康正常组。结论 Hcy、hs-CRP及Fbg在中青年脑梗塞患者明显上升,可作为预测中青年脑梗塞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意义。〖HTH〗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HIE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水平,分析cTnI、CK-MB、IL-6、hs-CRP表达差异及其与HIE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度组患儿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nI表达与CK-MB、IL-6及hs-CRP表达呈正相关(P<0.05),CK-MB表达与IL-6、hs-CRP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表达与hs-CRP表达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nI、CK-MB、IL-6、hs-CRP联合预测HIE预后的AUC为0.937高于cTnI的0.702、CK-MB的0.831、IL-6的0.774,hs-CRP的0.743(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cTnI、CK-MB、IL-6及hs-CRP随着病情加剧表达升高,可用于预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痛风性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空腹肘静脉血,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同时进行白细胞(WBC)、尿酸(UA)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测.结果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hs-CRP、WBC、UA及ESR均明显增高(P<0.01);且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hs-CRP较间歇期明显增高(P<0.01);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接受治疗1周后,其hs-CRP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清中hs-CRP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周发为  杨溢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6):1891-1994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二者对AIS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神经科确诊的AIS患者77例为AIS组,及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将AIS患者的不同时期定义为急性期(n=77)和恢复期(n=77),比较AIS组不同时期及对照组IMA、hs-CRP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AIS患者分为中(n=31)、重度组(n=46),比较不同神经损伤患者IMA、hs-CRP水平。同时,对IMA水平与hs-CRP水平以及二者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IS组不同时期及对照组IMA、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IS组急性期、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急性期均高于恢复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恢复期AIS组患者IMA水平与hs-CRP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0.48,P<0.05)。重度组患者IMA、hs-CR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42,P<0.01)。结论 AIS患者IMA、hs-CRP水平均升高,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均与NIHSS评分有关。因此,推测联合检测IMA、hs-CRP水平可能对AIS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白细胞介素(简称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患者作为哮喘缓解期组,选择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IL-17、hs-CRP水平,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hs-CRP水平,分析血清IL-17、hs-CRP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00);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1);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ACT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明显增高。哮喘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与肺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6(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无各种急慢性病者85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组的Hcy、hs-CRP和IL-6显著增高(P<0.01),人院治疗1d,Hcy、hs-CRP和IL-6显著升高(P<0.05),治疗5d稍有降低(P<0.05),至治疗10 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Hcy与hs-CRP、Hcy与IL-6和hs-CRP与IL-6呈正相关关系(P< 0.01).治疗期间,共计7例患者死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d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26.4±3.9 vs 15.2±4.2,P<0.05).结论 hs-CRP、Hcy和IL-6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菲  周娟  朱文军  冉海涛 《浙江医学》2020,42(16):1753-1756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86例)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5例)共11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64例和对照组4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超声测量收缩末期ETA(ETAs)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绘制ROC曲线,根据最大Youden指数确定EATs、hs-CRP最佳预测截断值,分别计算EATs厚度、hs-CR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分析EATs厚度、hs-CRP与改良Gensini评分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分析EATs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CAD组EATs厚度、hs-CRP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与改良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67、0.36,均P<0.01),EATs厚度与hs-CRP呈正相关(r=0.21,P<0.05)。EATs厚度对CAD的最佳预测截断值为5.65mm,AUC为0.728(P<0.01),灵敏度0.688,特异度为0.681;hs-CRP对CAD的最佳预测截断值为3.15mmol/L,AUC为0.828(P<0.01),灵敏度为0.656,特异度为0.872。结论EATs厚度和hs-CRP对CA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EAT厚度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慧  王蓓  徐蓓 《中国医疗前沿》2010,(20):23-23,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hs-CRP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7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升高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的血清hs-CRP含量,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 脑梗塞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hs-CRP参与了脑血管病的炎症反应过程,临床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性反应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另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NSE、hs-CRP和D-D的水平,以及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并探讨NSE、hs-CR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急性脑梗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水平,探讨COX-2与MPA形成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全血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MPA形成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OX-2表达水平,分析COX-2表达与MPA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X-2与冠心病风险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s-CRP、MCP-1、WB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MCP-1、WBC和NLR水平以及MPA和COX-2表达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1)。COX-2表达水平与MPA、MCP-1、NLR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703、0.631、0.603、0.532,均P<0.01)。COX-2水平升高的冠心病患者MPA高于COX-2水平正常者,MPA水平升高者COX-2表达水平高于MPA水平正常患者(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OX-2和MPA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22、5.877,95%CI:4.544~8.978、4.122~7.991,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水平增高与MPA形成有关,COX-2可作为冠心病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MP-9及hs-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分析MMP-9及hs-CRP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MP-9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观察组轻、中、重度患者中,MMP-9及hs-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MMP-9及hs-CR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MMP-9及hs-CRP参与了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用来做为判断病情严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P均<0.01)。结论血清hs-CRP参与了脑血管病的炎症反应过程,测定其水平可为临床评价脑血管病病情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临床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炎性反应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156例SLE患者分为非活动期组50例、活动期且有肾功能损害组32例、活动期但无肾功能损害者74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检测受试者的TG、TC、HDL-C、FIB、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体检组、SLE非活动期组、SLE活动期组(无肾损害)、SLE活动期组(有肾损害)的TG、TC、FIB、hs-CRP水平逐渐升高,HDL-C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DL-C与TG、TC、FIB、hs-CRP各指标间均具有负相关性,而TG、TC、FIB、hs-CRP各指标两两具有正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SLE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SLE患者的血脂、FIB、hs-C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适时地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SLE患者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