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生物力学已被证实对骨组织细胞的形成、增殖和成熟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力学拉伸强度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诱导分化成破骨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体外细胞观察实验,于2008-07/2009-01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完成.材料: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4 d后,分别施加0,1 000,1 500,2 000,2500,5 000 με的基底拉伸应变3 d,1 h/次,1次/d,以静态诱导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拉伸3 d后,镜下观察各组破骨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半定量RT-PCR检测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组织蛋白酶K和碳酸酐酶Ⅱ型基因表达及变化.结果:拉伸3 d后,镜下观察可见1 000,1 500 με诱导组的破骨细胞数量较静态组减少,破骨细胞形态小,胞核数目较少;2 000,2 500,5 000 με诱导组的破骨细胞数量随力学强度增加而增加,伴破骨细胞形态增大,胞核数目增多.与静态诱导组相比,5 000με诱导组细胞增殖明显降低,而1 000~2 500 με诱导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5 000με诱导组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融合.2 000,2 500 με诱导组上调破骨细胞表型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RNA表达,5 000 με诱导组下调破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1 000,1 500 με诱导组对破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所有应变诱导组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组织蛋白酶K、碳酸酐酶Ⅱ型表达未见显著影响.结论:力学因素可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低强度载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较高强度的生理载荷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病理学过度载荷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钙素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调节上,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6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应用1d SD大鼠乳鼠,采用骨髓诱导法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并接种于盖玻片和骨磨片上。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10^-12,10^-10,10^-9.10^-8 mol/L的降钙素作用于大鼠破骨细胞,0 mol/L为对照组。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证实培养的破骨细胞,并于培养48h后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结果:①破骨细胞的一般形态:破骨细胞较其他细胞大,形态不规则者,呈油前蛋形、长条形、腊肠形或漏斗形等,细胞内可见几个至几十个核不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部分为酒红色,颗粒状。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不同浓度降钙素培养液作用48h后,对盖玻片上的阳性细胞计数发现,破骨细胞数目随着降钙索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并且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③破骨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的降钙索均有增加破骨细胞凋亡率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10^-10 mol/L以上浓度的降钙素明显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效率(P〈0.05)。 结论: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促进破骨细胞骨凋亡,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并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保护素和一氧化氮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两者在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方面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验证不同剂量的骨保护素对破骨细胞内生成一氧化氮量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验证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将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分成6个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试剂;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培养液;骨保护素组分为4组分别加入10,25,50,75μg/L不同剂量的骨保护素试剂。采用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破骨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mRNA及蛋白激酶K mRNA 的表达量变化;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破骨细胞中内一氧化氮浓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试剂盒检测破骨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的活力;骨保护素各组加入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荧光定量PCR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mRNA及蛋白激酶K mRNA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骨保护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生成并诱导其凋亡。②骨保护素的质量浓度与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其标志酶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与破骨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③骨保护素可以增加破骨细胞内一氧化氮的生成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升高;骨保护素的质量浓度与破骨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浓度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呈正相关。④Raw264.7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保护素与一氧化氮在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促进其凋亡方面有协同作用,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骨保护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背景:原代培养的破骨细胞数量少,而诱导培养产生的破骨样细胞数量多,能够满足一些研究骨代谢实验的要求.但是两种细胞在特异酶及噬骨能力方面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尽的数据来支持.目的:比较大鼠原代分离的破骨细胞及诱导形成的破骨样细胞噬骨能力上的差异.方法: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四肢长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破骨细胞,将破骨细胞培养过程中消化下来的骨髓单核细胞加入1,25(OH)2 D 3结果与结论:诱导第9天,破骨样细胞数目为破骨细胞数目的11倍,其形态与原代消化获得的细胞形态相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两组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培养时产生骨陷凹面积及深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破骨样细胞的形态、特异酶及噬骨能力与破骨细胞无差异.诱导生成破骨样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用甲苯胺蓝染色共培养骨片比较两组破骨细胞噬骨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小云  张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5):74-77,i0004
目的:探讨磁场直接提高骨密度的作用途径,从而为骨质疏松的磁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别于2003—12/2004—06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及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中心细胞学实验室完成。①体内研究:选择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另5组大鼠均切除卵巢。曝磁处理于卵巢切除2周后进行。假手术组仅手术切除卵巢附近一小块脂肪;去卵巢组仅进行卵巢切除术;去卵巢+钙组另外给予200mg/kg苏糖酸钙灌胃,1次/d;去卵巢+钙+磁30min/d组在去卵巢+钙组的基础上给予30min/d曝磁30d处理;去卵巢+磁30min/d组仅给予去卵巢大鼠30min/d曝磁30d处理;去卵巢+磁60min/d组在去卵巢+磁30min/d组基础上曝磁时间延长为60min/d,共30d。分别磁场对各组大鼠骨密度、骨强度、骨钙含量、雌二醇和骨钙素的影响。检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指标-骨碱性磷酸酶及尿脱氧吡啶交联水平。②体外研究: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阐明磁场影响骨密度的原理,培养RAW264.7细胞株(前破骨细胞),使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外加磁场处理,观察磁场对RAW264.7细胞株生长、成熟情况的影响。另外在不同强度磁场下培养兔破骨细胞,观察对骨片的吸收情况。结果:纳入大鼠9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体内研究:各组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所有曝磁组大鼠的骨密度均高于去卵巢组,其中去卵巢+磁60min/d组大鼠显著高于去卵巢组(F=6.98,P〈0.05)。各曝磁组大鼠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去卵巢组及假手术组(F=6.98,9.14,P〈0.05)。各曝磁组大鼠尿脱氧吡啶交联水平显著低于去卵巢组(F=21.41,P〈0.01)。②体外研究:强恒定磁场对RAW264.7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在磁场作用下培养的经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的RAW264.7细胞株加速凋亡,而兔破骨细胞裙边消失,吸收骨片的能力丧失。结论:旋转恒定磁场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功能、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和破骨功能,从而提高骨密度及骨强度,对于骨质疏松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破骨细胞作为一种终末细胞,获取困难,而且没有成熟破骨细胞株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先前国内外对破骨细胞的获取一般采用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或共培养,或运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诱导形成成熟的破骨细胞。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培养RAW264.7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7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核≥3个为破骨细胞。以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牛骨片表面的吸收陷窝隋况。结果与结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形成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电镜下可见骨片上圆形或椭圆形的吸收陷窝。提示RAW264.7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可用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单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减少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使培养体系更加简单,易于操作,诱导出的细胞纯度高,适合于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质疏松涉及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成骨类细胞凋亡两方面,肿瘤坏死因子α能诱导多种细胞凋亡且效率差异很大,骨保护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成熟,但对成骨类细胞凋亡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能否诱导成骨类细胞凋亡及骨保护素能否抑制其凋亡。设计:以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作为实验对象、以鼠WEHI164细胞系用于阳性对照的观察对比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口腔医学研究所、美国匹茨堡医学院退伍军人医疗中心。材料:本实验于2001-01/2003—12在Dr.Blair实验室和口腔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商品化细胞系,RPMI1640培养液和各种相关蛋白用于实验。方法:用人间充质干细胞在分化培养液中培养21d使之成为成骨细胞,与MG63一起用于凋亡实验。AnnexinV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成骨类细胞凋亡。主要观察指标:全部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和FasL诱导细胞凋亡一样,肿瘤坏死因子α能引起MG63骨肉瘤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并表现为明显的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低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170~500pmol/L)作用于细胞2~4h就显示了较明显的凋亡,而骨保护素在0.45~1.5nmol/L浓度时,几乎完全抑制了500pmol/L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凋亡。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而破骨细胞及破骨前体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它们相互作用降低成骨细胞的凋亡。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能诱导成骨类细胞凋亡,骨保护素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凋亡诱导作用,从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和成骨细胞凋亡两方面表现骨保护素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但对其骨吸收功能关键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K是否产生作用,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中组织蛋白酶K及骨吸收功能影响。方法: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培养72 h免疫荧光检测两组组织蛋白酶K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对照组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双膦酸盐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K因子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破骨样细胞是指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具有破骨细胞的特征,产生的数量较大,基本能够代替原始破骨细胞应用于研究。主要介绍了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诱导培养破骨样细胞和其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破骨样细胞诱导培养及机制等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clasts,ODF,M-CSF,1,25-DihydroxyvitaminD3,IL-6”,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破骨样细胞,破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破骨样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②有关破骨样细胞诱导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9篇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26篇符合要求被选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①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培养:破骨样细胞的细胞来源广泛,诱导剂也不同。(砻破骨样细胞的诱导机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具有其各自的诱导机制,但相互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发挥作用。结论: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培养已逐渐成熟,其具体机制得到初步揭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25-羟胆钙化醇、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虽然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来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各因子间复杂的网络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特异性标志酶,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相关因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方法: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开始时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免疫荧光检测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均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双膦酸盐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双膦酸盐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及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1.
梁静  周琦  魏立  胡方琼  王君 《中国临床康复》2014,(29):4695-4700
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氧浓度过低乃至处于低氧时(体积分数2%O2),破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都受到抑制,但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在不同氧环境下的基因表达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实验拟观察不同氧环境下破骨细胞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规律,探寻氧环境改变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表达机制。方法:将破骨前体细胞株经质量浓度均为10μg/L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诱导成为成熟的破骨细胞,然后分别置于常氧、组织氧、低氧(体积分数20%,7%,2%)条件下培养,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的变化,并分别在培养第1-7天收集细胞,通过定量PCR方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低氧条件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的破骨细胞数显著低于组织氧和常氧培养时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P〈0.05)。不同氧环境下,破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组织氧和常氧培养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mRNA的表达在培养第5天最高(P〈0.05)。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组织蛋白酶K mRNA表达时间延后,组织氧培养条件下此2者的表达可以保持在最高水平。结果证实,与常氧和低氧条件相比,破骨细胞在组织氧培养条件下培养时更易促进其分化,从而维持其活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体外和体内关于细胞对于不同的机械牵张反应的大量研究表明,牵张能够刺激成骨。然而鲜有文献报道不同的牵张方式对于同种细胞的影响有何不同。目的:比较不同机械牵张方式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自行研制的牵张装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施加动态、静态和模拟临床的混合牵张牵张刺激,分别检测3种刺激方式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unx2基因的mRNA表达,并测量细胞骨钙素的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静态牵张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提高18.67%,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表达及骨钙素分泌无明显差异:动态牵张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60.33%,Runx2表达上升49.67%,细胞外骨钙素的分泌提高了48%,然而细胞增殖则受到了抑制;混合牵张组相对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表达以及骨钙素的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动态牵张组明显。结果提示,静态牵张能够显著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而动态牵张对于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作用更为明显,混合牵张方式对于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正畸治疗期间,如何提高成骨速度对缩短正畸时间有很大的帮助。骨保护素能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加速牙周骨组织形成。目的:观察分析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对正畸保持阶段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均以50g力牵引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加力21d。空白组牵引后麻醉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保持前1d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和生理盐水后进入保持期,分别于保持开始后1,3,7,14,21d,每组取5只大鼠麻醉后处死。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见实验组破骨细胞少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保护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第1天与第3天骨保护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14,21天骨保护素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表达强度上,实验组骨保护素的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骨保护素的表达均强于空白组(P〈0.05)。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能使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增多,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从而加速骨组织修复形成。  相似文献   

14.
骨保护素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骨质疏松涉及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成骨类细胞凋亡两方面,肿瘤坏死因子α能诱导多种细胞凋亡且效率差异很大,骨保护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成熟,但对成骨类细胞凋亡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能否诱导成骨类细胞凋亡及骨保护素能否抑制其凋亡.设计以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作为实验对象、以鼠WEHI 164细胞系用于阳性对照的观察对比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口腔医学研究所、美国匹茨堡医学院退伍军人医疗中心.材料本实验于2001-01/2003-12在Dr.Blair实验室和口腔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商品化细胞系,RPMI 1640培养液和各种相关蛋白用于实验.方法用人间充质干细胞在分化培养液中培养21 d使之成为成骨细胞,与MG63一起用于凋亡实验.Annexin V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成骨类细胞凋亡.主要观察指标全部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和FasL诱导细胞凋亡一样,肿瘤坏死因子α能引起MG63骨肉瘤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并表现为明显的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低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170~500 pmol/L)作用于细胞2~4 h就显示了较明显的凋亡,而骨保护素在0.45~1.5 nmol/L浓度时,几乎完全抑制了500 pmol/L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凋亡.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而破骨细胞及破骨前体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它们相互作用降低成骨细胞的凋亡.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能诱导成骨类细胞凋亡,骨保护素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凋亡诱导作用,从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和成骨细胞凋亡两方面表现骨保护素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TRANCE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ctivation-induced cytokine)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membe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that stimulates dendritic cell survival and has also been found to induce osteoclastic differentiation from hemopoietic precursors. However, its effects on mature osteoclasts have not been defined.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hat stimulation of osteoclasts by agents such as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occurs through a hormonal interaction with osteoblastic cells, which are thereby induced to activate osteoclas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RANCE accounts for this activity, we tested its effects on mature osteoclasts. TRANCE rapidly induced a dramatic change in osteoclast motility and spreading and inhibited apoptosis. In populations of osteoclasts that were unresponsive to PTH, TRANCE caused activation of bone resorption equivalent to that induced by PTH in the presence of osteoblastic cells. Moreover, osteoblast-mediated stimulation of bone resorption was abrogated by soluble TRANCE receptor and by the soluble decoy receptor osteoprotegerin (OPG), and stimulation of isolated osteoclasts by TRANCE was neutralized by OPG. Thus, TRANCE expression by osteoblasts appears to be both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hormone-mediated activation of mature osteoclasts, and TRANCE-R is likely to be a receptor for signal transduction for activation of the osteoclast and its survival.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功能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不同矫治器正畸作用下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压力侧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变化,探讨不同矫治器的正畸效果.方法:将6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每组16只.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分别应用对应的矫治器对兔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进行矫治,近中移动牵引力为80 g;对照组不进行矫治.分别于矫治后第3,7,14,21天每组取4只白兔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加力后各矫治器组压力侧牙周膜腔变窄,牙槽骨边缘出现骨吸收陷窝.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矫治7 d时,骨改建活跃,破骨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加力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于加力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加力第7天时,Damon Ⅲ矫治器组破骨细胞数量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BT矫治器组和Begg矫治器组(P 〈0.05).提示在骨改建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与破骨细胞数量相一致,Damon Ⅲ矫治器的矫治效果优于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  相似文献   

17.
杨恒连  肖虎  冉丽  李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2,(46):8685-8688
背景:张力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张力对小鼠增生性瘢痕形成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4周龄大C57/BL小鼠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小鼠背部制作一个2cm长直线性全层皮肤切口,用尼龙线缝合,4d后拆线,再用尼龙线将22-mm扩张螺丝固定到已经愈合的创面上,隔日扩张。对照组扩张螺丝不动。分别于伤后1,2,3,4,5周各取6只小鼠瘢痕组织观察瘢痕组织厚度、横截面积改变,测量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结论:张力组瘢痕增生明显,其厚度、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张力组各时间点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张力导致小鼠瘢痕增生显著,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