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参中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比较了10批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其中河南产苦参(批号110613)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达19.53 mg·g-1,广西产苦参(批号110930)中苦参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为14.44 mg·g-1.结论:不同产地、来源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苦参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检测的可控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动物选用河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雌雄封闭群昆明种小鼠20只,进行体内抑瘤实验,为腹水型小鼠S180肉瘤接种2×10~5/只细胞,24h后将其随机分为2.5g/kg苦参组、5.0g/kg苦参组、10.0g/kg苦参组、对照组四组,每组5只。苦参组采用0.1ml苦参溶液灌胃,每天1次,饮水中不再将药液加入,给药剂量分别为2.5、5.0、10.0g/kg;对照组小鼠任意应用自来水。同时进行体外抑瘤实验,苦参组将不同浓度(5μg、10μg、20μg、40μg)的苦参药液加入到每孔中,平行作3孔,对照组不将苦参加入其中,然后对四组小鼠的抑瘤率、不同苦参含量小鼠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g/kg苦参组、5.0g/kg苦参组、10.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0.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显著低于2.5g/kg、5.0g/kg苦参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2.5g/kg、5.0g/kg苦参组(P0.05),5.0g/kg苦参组小鼠的瘤重显著低于2.5g/kg苦参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2.5g/kg苦参组(P0.05);200μg/ml苦参含量小鼠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100μg/ml苦参含量小鼠(P0.05)。结论:中药苦参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苦参的几种饮片加工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为常用中药。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能,近年研究证明有抗心率失常、抗病原体、抗肿痛和升白细胞、利尿、平喘等多种生物活性。苦参中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是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的含量与炮制加工方法有关。由于各地炮制方法和工艺不同,炮制品中苦参总碱的含量亦有较大差异。本实验试图探讨不同切片加工方法对苦参中苦参总碱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部分一、样品制备鲜苦参:系在山东莱阳八月份采集的野生苦参,去净茎枝泥土供用。经鉴定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样品1:鲜苦参直接切片,晒干。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黔产苦参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日照量及其根中苦参总碱含量,探讨这些生态环境因素对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参根中苦参总碱类成分,薄层色谱法对苦参中生物碱进行定性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结果不同生态环境因素的黔产苦参中苦参总碱含量差异较大,苦参总碱含量与采样区域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3(P0.05)、﹣0.831(P0.05)。结论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对黔产苦参中苦参总碱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日照量对其无显著性影响,为苦参科学的人工栽培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苦参生物硷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苦参又名地槐、野槐、牛参等,为豆科原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是传统药材之一。东汉时期的名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述:"苦参性苦、寒","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具有"燥湿、解毒"之功能。因此,我们根据山西野生苦参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原植物苦参分离、纯制而得到的苦参硷(Matrine),脱氢苦参硷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30-134
目的:基于苦参的传统功效,从利尿、抗炎、免疫增强等方面开展野生与栽培苦参药效学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和肉芽肿方法考察野生与栽培苦参的抗炎作用;以滤纸片称质量法收集小鼠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量和各时间段平均排尿量,考察其利尿作用;以小鼠炭粒廓清、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免疫损伤模型,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考察其免疫增强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3、6 g/kg组排尿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给药2 h后栽培苦参3、6 g/kg组排尿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6 g/kg组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率(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3 g/kg组耳肿胀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比较,野生1.5、3、6 g/kg组与栽培苦参3、6 g/kg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肉芽肿抑制率(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1.5、3、6 g/kg组肉芽肿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各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炭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1.5、3 g/kg组炭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损伤大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免疫损伤小鼠皮肤伊文斯蓝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苦参1、2、4 g/kg组与栽培苦参2、4 g/kg组可明显升高大鼠脾脏、胸腺指数(P<0.05或P<0.01),野生苦参2、4 g/kg组与栽培苦参1、2、4 g/kg组可明显升高白细胞、红细胞数量(P<0.05或P<0.01),野生与栽培苦参3、6 g/kg组可提高小鼠皮肤伊文斯蓝吸光度值(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2、4 g/kg组胸腺指数、白细胞及红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栽培苦参3、6 g/kg组小鼠皮肤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野生与栽培苦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抗炎及免疫增强作用,在相同剂量下野生苦参作用效果优于栽培苦参。这一结果为临床上苦参栽培品代替野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临床医师在栽培苦参用法用量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苦参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建立苦参薄层色谱鉴别的专属性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样品,硅胶G板分离鉴别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结果:薄层色谱检出苦参酮、苦参醇Ⅰ、三叶豆紫檀苷、高丽槐素和槐属二氢黄酮G,色谱斑点清晰,能有效提供苦参的鉴别特征。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为完善苦参薄层鉴别方法提供了实验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参中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比较了10批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总黄酮的含量,其中河南产苦参(批号:110613)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广西产苦参(批号:110930)中苦参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苦参。结论不同产地和来源的苦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苦参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中药资源化学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思路及开发策略,以苦参种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采用UPLC-QTOF-MS和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了苦参成熟干燥种子中生物碱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同属近缘植物苦豆子成熟干燥种子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苦参种子的潜在资源利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种子与苦豆子种子所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苦参及苦豆子种子中7种生物碱总量分别为11.203,15.506 mg·g-1。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在苦参种子中的含量较为丰富,提示苦参种子可作为获取苦参碱类生物碱的重要原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苦参种子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创新苦参资源价值,提升苦参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苦参根(3kg)用甲醇室温提取7d,得到甲醇提取物(352g)。将其混悬于水中,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显示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此部分上硅胶柱,用丙酮-己烷洗脱得到8个部分,其中活性部分进一步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苦参醇E(90mg)、苦参醇B(100mg)、苦参黄酮G(sophoraflavanoneG,80mg)、苦参醇L(60mg)、苦参醇M(30mg)、次苦参黄素(50mg)、kurarinone(20mg)、苦参醇L(90mg)、鸦胆醇(kosamol,40mg)、去甲苦参素(norkurarinol,143mg)、苦参素(kurarinol,72mg)、苦参醇H(80mg)。其中次苦参黄素、kurarinone和norkurar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中提取出苦参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效果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频率、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苦参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min、超声频率35KHz、提取1次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本实验为优化苦参中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斌  石任兵 《中成药》2008,30(4):574-576
目的:研究苦参汤不同配伍和提取溶剂对11种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三叶豆紫檀苷和苦参啶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苦参汤不同配伍和不同溶剂提取物11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不同条件下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结果:苦参、黄芩、生地黄三药配伍,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大于或相似于苦参、黄芩二药配伍,远高于苦参、生地黄二药或黄芩、生地黄二药配伍及相应单味药。结论:苦参、黄芩、生地黄三药配伍,苦参汤主要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其中以苦参、黄芩二药配伍,黄芩黄酮和苦参生物碱溶出率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苦参方凝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传统中药方剂苦参方提取物凝胶,并考察其离体透皮吸收效果。方法:苦参方有效部位生物碱的提取采取醇提-大孔树脂纯化法,挥发油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提取物制成凝胶,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和Franz垂直扩散池,比较苦参方水提液、苦参方纯化提取物溶液、苦参方凝胶的透皮吸收效果,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以累积透皮量、透皮速率、时滞为指标,苦参方纯化提取物生物碱的透皮吸收效果优于水提物,制成凝胶后,透皮吸收效率显著改善。结论:苦参方凝胶可以显著改善苦参生物碱的透皮吸收效果,是适合局部治疗过敏性炎症的剂型。  相似文献   

14.
彭程  胡晋红  朱全刚  刘继勇  覃卓  高丽红  王晶 《中草药》2008,39(11):1631-1635
目的对苦参方有效部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方剂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GC-MS联用技术确定苦参方的有效成分;采用HPLC色谱法对苦参方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方剂配伍后的成分变化。结果苦参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胡薄荷酮、薄荷酮等,苦参方所含苦参生物碱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苦参方的方剂配伍后有效成分发生了转化,氧化苦参碱部分转化成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部位转化为槐果碱,挥发油在配伍后成分及量也有所变化。结论确定了苦参方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的量,明确了该方剂配伍后的成分改变。  相似文献   

15.
苦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苦参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常用中药材。因此从苦参的化学成分、药理、提取工艺、临床及农业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苦参的研究成果,以期对苦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靖媛  苑述刚  阮时宝 《光明中医》2007,22(12):47-50
苦参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关于苦参的现代研究颇多,但对于苦参的历代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在查阅大量历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从名称、品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苦参进行了考证研究,以期对苦参的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苦参与白土苓配伍的合理性。 方法: 采用小鼠体内抑瘤、镇痛、止血、抗炎四种模型,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含生药15,7.5,3.75 g·kg-1)、苦参注射液(含生药10.5,5.25,2.63 g·kg-1)、白土苓注射液(含生药4.5,2.25,1.13 g·kg-1)与药效的关系。 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体内抑瘤(高、中剂量)、镇痛(高、中剂量)、抗炎(高剂量)作用和止血作用(高剂量);白土苓注射液仅有一定的镇痛(高、中剂量)、缩短凝血时间(高剂量)作用;苦参与白土苓配伍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后,可增强苦参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可提高苦参的镇痛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缩短凝血时间(高剂量)和出血时间(高剂量),并提高苦参的抗炎作用(高、中、低剂量)。 结论: 苦参和白土苓配伍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应用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苦参膜在临床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试验组采用苦参膜,对照组采用苦参栓,均为妇科外用,受试者停药后28—35d,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苦参膜与对照组苦参栓在白带性状、白带量、白带气味、尿路刺激症状、外阴瘙痒和阴道充血症状、体征上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苦参膜与对照组苦参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分别为90%,89.6%,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膜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好,使用携带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苦参凝胶是由苦参总碱和基质卡波姆制备而成的阴道用凝胶制剂。苦参总碱具有抗菌消炎、杀虫止痒、抗肿瘤、抗病毒、镇痛等功效,卡波姆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苦参凝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妇科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苦参Sophora flavescens不同组织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LC-MS分析,探讨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不同样品中的异同。方法 首先利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5年生苦参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全面的鉴定分析。再利用UPLC-QQQ-MS/MS技术,对苦参无菌幼苗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苦参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异同。结果 从5年生苦参根中共鉴定出47个生物碱类成分;利用UPLC-QQQ-MS/MS对其中17个主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不同苦参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差异明显,其中苦参无菌幼苗各组织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建立了一种苦参生物碱类成分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5年生苦参根中快速鉴定出47种生物碱;通过对苦参不同组织样品中17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为后续利用比较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并鉴定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生物合成关键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