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克  王荣  高尚武 《海洋与湖沼》2001,32(5):534-540
于 1 994年 4月 (春季 )和 1 1月 (秋季 )在东海 41 0站 ( 1 2 4°5 9′E ,2 9°32′N ,水深 85m)对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变化规律进行 2 4h定点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总数量的昼夜垂直移动变化均不明显 ,其数量主要分布在 0— 1 0m的表层水域 ;在桡足类的优势种中 ,个体较大的中华哲水蚤第V期和成体、精致真刺水蚤 ,以及磷虾类的中华假磷虾和太平洋磷虾等 ,其昼夜垂直移动比较明显。而一些个体较小的种类 ,如小拟哲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和其他种类的幼体、被囊类的优势种长尾住囊虫等 ,无论是在春季还是在秋季 ,它们的昼夜垂直移动均不明显 ,主要集中在 0— 1 0m的表层水域  相似文献   

2.
The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ype 1, species with marked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Type 2, species without marked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The former may be further grouped into three patterns: Pattern 1, sinking by day and rising by night; Pattern 2, rising by dawn and evening and sinking by day and midnight; Pattern 3, rising by day and sinking by night. The latter may be further group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tterns: Pattern 1, surface layer distribution; Pattern 2, bottom layer distribution; Pattern 3, even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layers. Among these patterns the two most common ones appear to be the sinking by day and rising by night' and the surface layer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females are no more marked in the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than males in the Xiamen Harbour. The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the animal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spicu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ges and varies markedly with season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地区的埋藏泥炭及其形成的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北纬18°12′—42°间欧亚大陆的东岸,面向太平洋,受海洋影响,是泥炭比较丰富的地区。本区的泥炭大多是全新世12000年来形成的,如今多数已被泥砂掩埋,属于埋藏泥炭。 本区毗邻海洋,泥炭的生成与分布同海洋有关。由于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湿度较大,对发育沼泽、堆积泥炭是较有利的。但我们认为本区泥炭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洋水体对陆地水的水力影响。而它们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则是海面在全新世有过较大幅度的升降,引起沿海地区海进、海退造成的。 本区埋藏泥炭的上覆盖层不厚,一般1—2米,容易开采。可制做各种腐植酸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此外,泥炭对研究第四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本区泥炭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武昌 《海洋科学》2000,24(11):18-21
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DVM———DielVerticalMigration)是指浮游动物以24h为周期有规律地分布在不同水深的现象。它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1)大多数种类白天在水体深层 ,晚上上升到表层(Nocturnalmigration) ;(2)有的种类傍晚和拂晓在表层 ,其他时间在深水 ,叫做“晨昏迁移(Twilightmigra tion)” ;(3)少数种类白天在表层 ,晚上在深水 ,叫做“反向迁移(Reversemigration)”。这些表现形式不是绝对的 ,而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谱。浮游动物垂直…  相似文献   

5.
刘永芹  孙松  张光涛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00-1207
本文对2006年12月、2007年5月和6月在南黄海两个连续站S1-4和S3-3采集的梭形纽鳃樽的昼夜垂直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该种昼夜垂直移动行为略有差异。在S1-4站位, 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从未到达底层(50—70m), 在0—50m的水层中表现出不规则的昼夜垂直移动。从中午(12:00)到傍晚(18:00)主要分布在表层, 之后移动到较深的水层(10—30m), 而单体由于数量较少而未进行昼夜垂直移动分析; 5、6月份, 该种单体和复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向昼夜垂直移动, 即白天迁移到表层, 夜间向底层迁移, 5月份尤为明显。在S3-3站位, 12月份和5月份梭形纽鳃樽的单体和复体几乎在整个水层都有分布。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在夜间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06:00时到达最底层, 白天主要分布在20m以上的水层中。5月份梭形纽鳃樽单体和复体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 但主要分布在10—20m的水层中。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沿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青岛市沿岸,包括栈桥、太平角、石老人三个旅游区的潮间带底栖海藻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采集和观察,分析了1998年春季和1999年春季两年中不同地区藻类种群结构变化和生物量变化。其中,以太平角潮间带的生物量最高,栈桥潮间带的生物量最低。两年共采集底栖海藻用属58种,其中绿藻门6属11种,褐藻门9属11种,红藻门23属36种。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海底表层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和粒度测试,从稀土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高值区呈舌状由西北向东南伸展,正好对应粉砂类型区;而低值区则对应于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说明了本研究区稀土元素分布基本遵循"元素粒度控制规律"。研究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黄河沉积物非常接近;基于若干稳定元素比值的计算对比,验证了研究区沉积物与黄河入海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8.
江豚对食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常随分布区优势饵料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探讨了江豚洄游与饵料分布的关系,并对黄、渤海和东海长江两地理种群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多种核素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和平面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γ谱仪测量了鸭绿江口及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中的多种核素。由于这些区域 ,特别是黄河口 ,沉积速度快 ,泥沙从陆地直接搬运到海底 ,因此 ,2 10 Pb和 2 3 4 Th在沉积物表层均不呈现过剩 ,2 3 8U系的各子体之间基本处于放射性平衡状态。本文中 2 14 Pb的最高比活度是(6 .2 0± 0 .2 1 ) 1 0 - 2 Bq/g,最低为 (3 .0 0± 0 .3 5 ) 1 0 - 2 Bq/g。2 2 8Ac的最高比活度是 (6 .6 0± 0 .5 8)× 1 0 - 2 Bq/g,最低为 (2 .80± 0 .3 8)× 1 0 - 2 Bq/g。诸核素的平面分布与垂直分布均有一定波动 ,这种波动与沉积物的陆源变化及海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Ra与其他核素比较 ,更容易溶解 ,在地表水形成时 ,Ra已出现过剩。因此 ,在河口沉积物的表层 ,2 2 8Th呈现过剩。这种过剩可用来测河口的沉积速度。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已长期停止大气层核试验 ,因此 ,本文测得的 13 7Cs含量相当低 ,有些层次已不能检出  相似文献   

11.
南极洲赖特谷万达盐湖中铬的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洲万达湖湖水上部为氧化环境,铬浓度较低,Cr~(6+)占主导地位,主要以CrO_4~(2-)形式存在;下部为还原环境,铬浓度高,Cr~(3+)为主,以Cr(OH)_2~+和Cr(OH)~(2+)形式存在。湖水中锰、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颗粒对铬离子的吸附和释放过程,控制了湖水铬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By the analysis of a practical calcul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 gravimetric metho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height anomaly and the deflection of vertical in the ocean by Stokes' and Vening Meinesz's formula. There are 84 calculation points distributed uniformlic in a calculated area of 2°×2° in the Mid-Pacific. In the course of the calculation, the gravimetric data measured by us, the 1° ×1° mean gravity data "published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25-ordeic gravitational coefficients of GEM8 were used. The results (Fig. 2b)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area is an uplift of the geoid, with a mean height anomaly of 42 m, the maximum being 45 m and the minimum 39 m. In the whole calculated area, the variation of the deflection of vertical is rather small, with the maximum 7″·1 and the minimum -0″·2.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calculation error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ired with the data from the satellite altimeter.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底质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底质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三种类型,其中粘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侧倒的“Y”字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沉积物各粒级组的含量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在暴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底栖硅藻群落对连续强降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夏季暴雨前(7月27日)和暴雨后(8月11日)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阐述暴雨期前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过滤作用.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71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马里亚纳海沟浮游病毒生态特征的垂直变化规律,本研究于2015年12月采集马里纳亚海沟表层到8727m共六层水样,对浮游病毒丰度,浮游细菌丰度,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以及裂解性浮游病毒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马里亚纳海沟各层浮游病毒丰度范围为1.27×105—1.93×106VLP/mL,其中表层丰度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最低值出现在3699m处。而在深渊海沟区域内病毒丰度略有上升,最深处8727m病毒丰度为2.85×105VLP/mL。马里亚纳海沟裂解性浮游病毒生产力变化范围为2.86×104—4.21×105VLP/(mL·h),其垂直分布呈现出与浮游病毒丰度相似的趋势,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表层,随后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变动,而在深渊海沟区域内随深度略微上升, 8727m处生产力为4.08×104VLP/(mL·h)。同时本文根据假定的研究区域浮游病毒平均裂解量及宿主平均有机物质含量计算出病毒导致的细菌死亡率(VMM)以及相应的有机碳和有机氮释放量,其中VMM变化范围为1.59×103—2.34×104cells/(mL·h),8727m处VMM为2.27×103cells/(mL·h)。而每小时病毒导致的细菌死亡数在总细菌数量中占比在8727m处最低,为4.6%,这表明浮游病毒在深海环境中的侵染活性相对较低,可能由于极端环境下浮游病毒多以溶源状态存在。在深渊海沟内部观察到相对较高的浮游病毒丰度以及相对较低的病毒生产力水平,表明该水域浮游病毒死亡率较低,这或许与海沟内温度极低且环境相对隔离有关。各层浮游病毒丰度及生产力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病毒丰度和生产力均与浮游细菌丰度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病毒生产力也表现出与温度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浮游病毒的活跃程度主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浓度以及海水温度。  相似文献   

16.
17.
福建省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浅海基本为清洁区,约占70.8%;连江以北闽东海域为Cr、Cu超标的轻污染区,约占26.7%;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为Pb、Zn超标的重污染区,约占2.5%。  相似文献   

18.
千岛湖蚤状溞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与昼夜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溞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溞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溞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溞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溞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珠江韩江三角洲海岸变迁遥感解译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建立遥感识别标志和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对珠江、韩江三角洲的海岸变迁及河道演变进行了研究,划分了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和古河道遗迹,并对三角洲的古岸线特征,形成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差别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