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提取塔原1号红花黄色素并分离鉴定其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澄清剂除杂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分子结构。结果从塔原1号提取出的黄色素中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95.09%,产率为0.33%。  相似文献   

2.
均匀设计优化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优选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工艺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及提取率。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0倍量50%乙醇,室温下提取4次,30min/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可作为提取红花黄色素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阳  宋洪涛  陈大为  李丹  罗轶凡 《中草药》2006,37(8):1161-1164
目的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察指标,以红花黄色素在固形物中的质量分数及总出膏率为参考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12倍量水浸泡30min,70℃下动态提取2次,每次20min。结论该工艺可提高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4.
张帆  曾斌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20-1721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的较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法通过各单因素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对红花中的有效成分黄色素进行了综合提取。结果黄色素较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4,浸泡时间30 min,提取时间2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合红花黄色素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红花中提取红花黄色素。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以水为溶剂进行提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纯化。结论:以水煎煮法进行提取,以ZPD400A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50%乙醇为洗脱液对红花进行提取纯化,红花黄色素的收得率为52%,纯度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了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最佳条件。方法:以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计算总黄酮含量,考察了冷浸法、温浸法及渗漉法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渗漉法提取工艺最高,且优化提取工艺为0.06BV/min流速,10BV的水渗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效果,探讨红花黄酮类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提取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红花药材加12倍量纯水,70℃时浸渍提取2次,每次90 min,上样于AB-8型号大孔树脂以6倍量(相对生药材量)纯水洗去杂质,再以10倍量40%乙醇洗脱红花黄色素其红花黄色素含量均大于40.0%.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红花复方制剂制备,同时又为五类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优选大孔吸附树脂,评价各种工艺.结果: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附能力,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09.35 mg/g,静态吸附-洗脱率为90.12%,上样体积为6 BV,清洗剂为pH=3的蒸馏水10 BV,洗脱剂为70%乙醇4BV,按照上述工艺纯化,红花黄色素含量可达到38.35%.结论: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用于红花黄色素的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吉红1号红花黄色素并分离鉴定其成份。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仪确定分子结构。结果:从吉红1号提取出的黄色素中分离出来的成份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B、6-羟基-3,6-二葡萄糖山奈酚甙、6-羟基-3-芦丁-6-葡萄糖山奈酚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红花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进而考察大孔树脂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纯化。结果:红花提取工艺条件是20倍量水浸泡40min;再采用HPDl00大孔树脂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HSYA。结论:优选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纯化工艺操作简单、科学合理,可用于其单体及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红花不同品种和不同花期黄色素含量。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标准品,利用微波提取法提取红花不同品种不同开花时期的黄色素,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结果红花黄色素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400nm,四个品种的红花均在盛花期黄色素含量最高,其中,以吉红一号盛花期含量最高,达到3.791mg/mL。结论实验结果为红花育种和代谢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的清除自由基作用。方法: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检测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对~·OH~-和~·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红花黄色素5.0mg/ml对~·OH~-、~·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68.6%和50.5%,红花黄色素对~·O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加,>5.00mg/ml其清除能力趋于稳定。结论:红花黄色素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脑得生制剂中红花药材的提取方法。方法:通过比较冷浸法、温浸法、渗漉法、半仿生提取法、回流法对红花药材提取的影响,以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红花黄色素占各提取方法所得固形物的百分比。结果:冷浸法2.89%、温浸法1.61%、渗漉法3.14%、半仿生法2.17%、回流法2.37%。结论:以渗漉法对红花药材的提取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红花(Cartham us tinctorius L)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研究表明红花药材及制剂的质量品质的研究主要是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或者红花黄色素A、羟基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为标准.红花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一直是红花有效成分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红花质量分析及提取纯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更深入的开发利用传统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UV,HPLC测定红花中黄色素、多糖和腺苷的含量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V,HPLC分析不同产地红花的化学成分含量(黄色素、多糖、腺苷)?结果:不同产地红花黄色素含量在24.90%~40.34%的范围内,多糖含量在5.62%~10.22%的范围内,腺苷含量在38.7~392.7μg·g-1的范围内?结论:不同产地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P<0.01),巍山红花黄色素含量最高,新乡红花多糖含量最高;吉木萨尔红花腺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红花具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水溶性组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红花黄色素A[1].临床上红花多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肿瘤等.近年来人们对红花黄色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研究多集中在抗心肌缺血,抗血栓等心血管药理活性上[2],对它们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大孔树脂纯化红花黄色素的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性味辛温,人心、肝经,具祛瘀止痛功效.研究表明,红花总黄色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红花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1,2],对红花黄色素类成分的提取采用水提的方法效果较好[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闪式提取法提取红花中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更合理有效地提取红花黄色素A,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实验优化闪式提取法提取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最佳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提取电压,并与温浸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红花闪式提取最佳提取工艺为40倍水,2.5min,90V电压。与温浸法相比,闪式提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转移率低8.25%,但提取时间为温浸法的1/30,且室温下就可进行,提取器耗电量明显比温浸法低。结论: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红花中红花黄色素A的方法高效节能,真实可靠,可在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之一。迄今,红花中已分离并报道的化合物有210多种,包括醌式查尔酮类(红花黄色素和红色素)、黄酮类、亚精胺类、生物碱类、聚炔类、有机酸类等。红花黄色素作为红花主要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常用水提法进行提取分离,而红色素常用碱提酸沉法进行提取。近年,天然深共熔溶剂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红花的色素提取分离中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针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地归纳,并对红花中色素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利用红花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于红花浓缩的影响。方法:以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进行考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温度下红花黄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不同温度的考察,最后确定在60℃下进行低温浓缩,损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