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和金融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与国外的金融、投资、贸易等领域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汇率是影响对外经济的关键因素。针对中国现实经济状况和汇率发展历程,中国应实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即中国汇率调控仍然应在政府的宏观掌控下进行,汇率水平应在市场供给与需求要素的作用下在狭窄的区间内波动,在外部影响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突破区间的限制进入新的波动渠道。  相似文献   

2.
汇率传递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传递问题是国际金融的中心问题。自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汇率传递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分析框架上,汇率传递理论经历了从产业组织理论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转变;在研究内容上,该理论不仅把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和汇率传递弹性的决定因素分析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而且开始关注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包括支出转换效应、国际收支调节和最优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演进历程的三个阶段,并结合中国的贸易收支、国内外利差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这三类经济基本面因素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分析发现,近期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存在大幅低估,甚至可能存在高估的可能,无需一次性大幅升值.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源于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的外部施压.因此,中国必须认清升值压力的本质,继续坚持“自主性”掌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路径,必要时可实施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如何退出已有汇率制度安排,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转型?这是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维持已有制度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一致时退出已有汇率制度是最优的。最佳退出时机的经验判断原则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冲击、政治与制度因素等。这些因素同时也决定了该国汇率制度退出和转型的策略选择。汇率制度转型所需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流动性的外汇市场,一套连贯的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措施,一个恰当的名义锚,监测和管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外汇风险暴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郭晶 《浙江学刊》2005,(4):175-180
汇率政策有效性受产权、交易费用、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约束.人民币汇率政策有效性的阶段性变化与同期的制度约束变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在减弱,政策有效性逐步增强.笔者认为充分认识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对于转轨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具体表现为国有产权制度缺陷、来自国外的新形式交易费用增加、汇率形成非市场化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制度低效.提高汇率政策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各项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态和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存在着结构性变动。此外,针对近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本文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建安 《日本学刊》2006,8(4):87-98
本文重点研究了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本在被动地调整外汇制度及汇率政策过程中美日两国的博弈,分析了美日贸易摩擦这一贸易领域的问题是如何被扩展到日本的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宏观政策及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日本为了避免日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调整外汇制度和汇率政策及实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汇率市场化和对外贸易增长会增加资本项目开放度,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增长会减少资本项目开放度;固定汇率制下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比浮动汇率制下更高;不同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主要因素不同,但经济发展特点相似的国家往往类似;在美洲地区、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资本项目开放共同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基本面(GDP、CPI)和汇率.中国应借鉴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争取在2022年左右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剑力 《创新》2010,4(6):61-63,68
创业型经济是主要靠创新和创业驱动发展的新经济形态。鼓励创新与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的政策取向。目前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因在于文化、制度、机制和资源四大制约,因此需要从制度、机制、战略规划与途径等多个方面入手整体设计,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失衡是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主要经济体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结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同时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由此引起的外汇储备管理、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瞩目的经济热点。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更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进而建立全球性的多边竞争贸易政策协调机制等,对于巩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而缓解全球经济失衡都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