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带宽变化和丢包错误是当前Internet视频传输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对信源采用可分级编码和多描述编码。研究表明,这两种编码方法具有互补性,联合起来使用能提供更好的质量自适应视频传输。传统的联合方案是用多描述编码保护可分级编码的基层信息,该文对此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描述可分级联合视频编码方案。在该方案中,首先用多描述编码方法处理第一级可分级编码的基层信息,然后对得到的多描述进行第二级可分级编码。与传统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兼顾压缩视频流的效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多描述可分级视频编码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它是随着Internet及无线流视频应用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多描述可分级编码的特点是不但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而且它适宜于接收端异构的网络应用,适应带宽变化,并具有鲁棒性。本文对多描述可分级编码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实现多描述可分级编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传输中三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然后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可分级编码技 术,包括时间、空间、信噪比、精细可分级技术;最后介绍了多描述编码和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  相似文献   

4.
柳薇  马争鸣 《通信学报》2005,26(9):85-92
随着视频信息在网络上的应用需求的日益广泛和迫切,适合网络传输的视频编码技术成为了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旨在综述网络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并对比了目前主要的网络视频编码技术: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在传输中的应用,视频的可扩展性编码以及视频的多描述编码,最后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网络视频编码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综合运用各种编码技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MPEG-4的一种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案——精细可分级性(FGS)。FGS把视频流编码成两个比特流:一个基本层(BL)和一个增强层(EL)。根据可获的信道带宽或解码器的容量。一部分的EL作为BL的补充被传输,从而使无线信道上传输的视频质量得到优化。同时还介绍了FGS的两种先进机制:频率权重和选择增强。  相似文献   

6.
视频流传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视频压缩技术在采用预测技术、变换编码技术和可变长熵编码技术以减少冗余信息的同时,也降低了视频流的容错能力.传输信道中的差错,不仅严重损害了视频服务质量,甚至会使通信系统崩溃,因此,在有错信道上进行视频传输,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首先指出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由于传输错误而引发的比特流同步丢失及错误蔓延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方法,最后指出:可伸缩视频编码和多描述视频编码是差错复原视频编码的发展方向;多描述编码同多路径技术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压缩视频信号的错误恢复能力和传输信道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MPEG—4视频编码的可分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分析了MPGE-4视频分级编码的基本思想,讨论了如何实现时域和空域上的分级编码算法。在此基础上,结合MPEG-4的抗误码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IP网络传输的精细粒度分级视频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8.
分层多描述视频编码及其在差错网络环境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差错网络视频传输的联合编码结构。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编码结构的特点、应用环境及其优势,然后以两种不同的具体实现方法和不同的分层比例实现了这一编码结构。通过对该编码结构在差错网络环境中的数值仿真,给出了具体的性能评估和分析,证明了这一编码结构的有效性,且其有效性不依赖于具体实现手法和分层比例。  相似文献   

9.
无线Mesh网络视频流媒体自适应编码与传输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锟  王宁 《数据通信》2005,(4):37-39
讨论了无线Mesh网络(WMN)中视频流媒体自适应编码与传输控制的问题,包括视频流媒体可分级编码的必要性和实现原理,传输过程中的主动丢包策略,并讨论了对其进一步改进的方法。使读者对WMN中视频流媒体的自适应编码和传输控制有概括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传输中三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然后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可分级编码技术,包括时间、空间、信噪比、精细可分级技术;最后介绍了多描述编码和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小波图像视频可分级编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探讨了目前小波可分级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转码技术中存在的转码质量低、运算复杂度高、存储容量大和成本高等缺陷,提出一种转码改进方法,将SVC(scalable video coding)应用到转码中以解决以上问题。将改进方法与传统转码技术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基于SVC的转码不仅复杂度大大降低,并且RD性能也优于传统转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多重描述编码与分层传输技术相结合,适用于实时视频传输的分层多重描述编码方法。采用多重描述编码方法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因丢包而请求重传所带来的时延,有利于视频信息的实时传输,但它并不能满足带宽不同的终端用户都能得到最优的重构图像质量。这里所介绍的分层多重描述编码能够有效地实现同时对不同能力的终端用户进行实时的视频传输。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线视频监控传输技术进行无线信道视频图像传输的过程中,经常面临数据传输错误、带宽变化、网络拥塞导致的视频数据丢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Joint Video Team(JVT)of ISO/IECMPEG and ITU-T VCEG提出了可伸缩视频编码(SVC),可实现视频空间、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完全伸缩,本文结合率失真优化算法将可伸缩编码作为容错工具,引入了不同层数据,根据B-D代价函数决定自动重传机制,降低了视频数据丢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视频码流的抗误码能力和传输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方法是目前视频编码的研究热点。该文综合论述了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感知的3维视频编码方法。首先,对目前利用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亮度、对比敏感度、中心凹等视觉感知特性的单视点视频编码方法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基于立体感兴趣区域和双目敏感度特性的3维视频感知编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就基于感知的视频编码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技术与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面向存储的非扩展性视频编码和面向传输的可扩展性视频编码及其网络传输技术 ,以及它们在网络上应用时各自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7.
骆超  史萍  邵丽娜  侯铭睿 《电视技术》2011,35(2):33-36,50
介绍了多描述编码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标量量化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法.该方法将待传输视频量化为两个不相同但互有冗余信息的粗量化版本,并分别对这两个版本进行编码和传输,最后利用其冗余信息进行联合解码.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丢包率条件下,提出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方案的PSNR明显高于传统视频编码.  相似文献   

18.
无线视频流编码与传输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信道的特性和多种无线终端并存的现实,探讨了在时变无线网络中向多种客户终端传送视频流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分级视频编码和逐级加密技术的综合运用,并给出了一种新的无线视频流传输方案。  相似文献   

19.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ng transmission delays, variation of these delays, high bit‐error‐rates, shadowing and the multipath effect which severe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video services. Error control techniques including feedback mechanisms, error concealment methods,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s and error resilience schemes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for achieving a high‐integrity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a mobile satellite channel.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error resilience algorithms, namely Turbo codes, error‐resilient entropy codes and two‐way decoding using reversible codes is presented. Their joint performance is also examined. Furthermore, a low‐delay and low‐complexity video transcoding algorithm which fully interconnects two very low bit rate video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MPEG‐4 and H.263 is also elaborated. This transcoder works as a gateway tool which links two heterogeneous multimedia networks, such as a mobile satellite network and a land‐based network, with negligible processing delay and complexity.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