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EH)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EH)与2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杓型与非杓型)比较。结果:正常人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血压负荷为0。EH组平均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组血压变异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变异正常人组与EH异常组比较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全部为杓型,EH组非杓型占55%(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了解高血压病血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动态血压负荷值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42例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29例,脑出血13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负荷值的变化。结果 夜间血压负荷值较白昼的高,脑出血组24h血压负荷值高于脑梗塞组(P<0.02),尤其夜间舒张(DBP)明显(P<0.01)。结论 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注意对夜间血压的控制,尤其对DBP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抗高血压病(EH)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34例Ⅱ或Ⅲ期EH伴LVH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6个月后血压和LV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达94.1%;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缩小,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可同时逆转LVH。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张虎祥 《浙江医学》2004,26(4):254-256
目的探讨血压负荷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左心功能损害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40例Ⅰ、Ⅱ期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血压负荷的特征及其与左房射血力(LAEF)、左房分数缩短率(LAFS)的相关关系;另选择40名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EH患者的LAEF、LAFS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期EH患者的各时段血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Ⅱ期患者24h、夜间血压负荷较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EH组患者LAEF、LAFS与夜间收缩压负荷强烈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负荷较血压正常者显著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与高血压病早期心功能损害有关,在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和预后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综合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高血压病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WPT),二尖瓣EF斜率,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脉冲多普勒(PW)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V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VA),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各项参数(LAD、IVST、PWT)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功能(EF、FS、SV)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异常,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压负荷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动态血压负荷(BPL)对左室结构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负荷值分为三组,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功能参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LVMI和RWT在动态血压负荷增高组增大,左室收缩功能(mFs代表)与左室舒张功能(E/A比值代表)随动态血压负荷增高而渐次降低。结论:动态血压负荷异常增高加重了左室肥厚和心功能损害程度,40%和70%的动态血压负荷值可作为高血压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危险分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血压灸荷值与SMI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同步ABPM及DCG的高血压患者120例(A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0例,B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60例)。血压负荷值:轻度负荷(10.1%-40.0%)、中度负荷(40.1%-80.0%)。根据.24h血压负荷值把患者分轻度(A1组、B1组各30例)、中度(A2组、B2组各30例),分别中度组与轻度纽比较、在同等程度血压负荷下B组和A组比较;各组间分白昼、夜间,各组夜间与白昼进行比较、中度组与轻度组(A组间、B组间)以风同等程度血压负荷下B组和A组间(夜间组、白昼组)分别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组间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结暴24h血压负荷值各组比较:轻度负荷下B1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值各组夜间与白昼比较:轻度负荷时A1组夜间与白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收缩期、舒张期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SMI的发作频率、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都随着24h、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值增高而增加,特别是中度负荷以上。且在同等程度负荷下夜间尤甚.舒张压比收缩压曼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对早期高血压病(EH)患者左房扩大逆转作用及对左室舒张功能和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拉西地平对30例(EH)无左室肥厚)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D)的大小,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血浆ANP水平,结果:治疗后LAD明显缩小(P<0.01),VE/VA上升(P<0.01),血浆AN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西地平逆转左房扩大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的可能与ANP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虹 《广西医学》2001,23(5):1071-107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8例EH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无左室肥厚组的SDNN、rMSSD、PNN50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H左室肥厚组上述指标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EH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上述指标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H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EH左室肥厚组患者的HRV降低,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高 血压合并OSAS患者(EH+OSAS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变异差异,观察非杓型血压发生率。结果:EH+OSAS组呼吸紊乱指数( R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 LAT)明显高于EH组(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明显低于EH组(P<0.01);EH+OSAS组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和非杓型血压比例均高于EH组(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血压变异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左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左心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68例CPHD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进行左心功能指标检测,并与对照组健康老人32例对比分析。结果:左心功能指标EF、FS、CI、E峰值均显示下降(P<0.05),A峰值及A/E比值明显增大(P<0.01)。结论:CPHD患者急性加重期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均减退,以舒张功能减退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功能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包括38例正常人,67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LVH)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LVH),应用声学定量技术观测左室的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AF、PAFR、PER均显著增大(P〈0.05~0.01),RF/AF减小(P〈0.05);与高血压病NLVH组相比,高血压LVH组RF、TF、PRFR均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VH组PRFR/PAFR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充盈异常,舒张早期充盈减低,舒张晚期充盈增强;高血压LVH组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受损重于高血压NLVH组;高血压病的舒张功能障碍在心肌肥厚前已经发生,心肌肥厚发生后,舒张功能障碍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最强(r=0.45);(3)24h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最大;(2)24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青年高血压病120例临床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病与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年龄18-43岁,无并发症的12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均为初诊用药且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0例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志愿及44-60岁同期初诊,无其它器质性疾病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206例作为对照,观察其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及眼底血管变化,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青年EH组家族史阳性较非青年组明显增多,其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48%;FS<35%的发生率为18.4%,非青年组则分别为13.5%(P<0.05)和13.6%,(P<0.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青年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左室重量指数,舒张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NO、E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但与非青年E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勺型高血压的发生率,脉压差,NO,E在EH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性。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及尿素氮EH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高血压眼底血管损害较轻。结论:青年高血压病男性多于女性,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发生率(48%)高于非青年组(13.5%),其左室舒张功能损害不明显,但收缩功能减低的发生率较高(13.6%),动态血压的节律及内皮功能均早期即表现为异常,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采用 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方法,对10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负荷、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观 察分析,将10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与无左室肥厚两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24h 收缩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显著差异(P<0. 001;P<0. 005),两组 24h舒张压负荷值 无显著差异(P>0.05),昼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显著差异(P<0.001),舒张压负荷值无显 著差异(P>0.05),夜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和舒张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高血 压左室肥厚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压负荷值 和昼夜节律消失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良好预测指标。夜间血压在左心室肥厚的形成过 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强调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收缩压,特别是夜间血压对预防左心 室肥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健康者、5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EH组血浆ET浓度(76.74±15.62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EHⅢ期>Ⅱ期>Ⅰ期(P均<0.001).EH组中并发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者血浆ET浓度较无并发症者显著增高(P<0.001)。EH患者血浆ET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362,P<0.01)。提示ET可能参与EH的病理过程,测定血浆ET浓度可作为监测EH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左心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左心结构及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1,2级原发性高压血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左房增大发生率为77%(17/22),左房内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张功能指标E/A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1),结论:左房增大及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心脏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