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利用水平并开采浅层超稠油的可行性,在九6区5号供热站/92^#集油站未动用区内,在无法钻直井的情况下,设计布置了3口水平井。文中对水平井的完井方式、工艺配套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和经验,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井楼油田七区核Ⅳ2-3小层属普通稠油油藏,经过多年开发后,油井普遍进入中高周期生产,压力保持水平低,递减加大,汽窜频繁,开发效果变差,吞吐中后期配套化学辅助蒸汽吞吐,但是如何经济应用此项技术尚未深入研究.结合河南油田技术应用现状,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据模拟进行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注入浓度优化设计研究,为经济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井楼油田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开发技术要求,对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固井技术进行了科研攻关,对影响固井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室内试验。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套管入井困难、低温水泥浆体系筛选困难、套管在水平井段不易居中、水泥浆顶替效率低等难题,确保了固井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该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固井技术满足了井楼油田一、二区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浅层稠油热采水平井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连续抽油杆式电缆测试工艺.该技术测试数据采集采用TPS-9000型数控系统,可提供高精度测试井剖面资料,实现热采稠油水平井全井段注汽、采油阶段多点温度参数的录取,具有现场操作简单便捷。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井楼油田零区热采汽窜现象严重,已经形成大面积汽窜,为此,开发过程中通过物模方法探索面积汽窜井区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实验采取单井轮流蒸汽吞吐后转组合蒸汽吞吐、组合蒸汽+氮气、组合蒸汽+氮气+泡沫三组平行实验,通过汽窜井区周期产油量、周期油汽比和温度场变化,研究组合吞吐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氮气辅助组合蒸汽吞吐和氮气泡沫辅助组合蒸汽吞吐均能够有效封堵汽窜通道,扩大蒸汽的热波及;组合吞吐技术是扩大汽窜井区蒸汽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7.
李鑫 《断块油气田》2012,(Z1):36-39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应用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在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3种油品稠油油藏水平井生产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开采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其开采特点既有与直井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的生产特点;投产条件及吞吐周期内加热长度和加热半径的不同是造成水平井自身开采特点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具有不同水平段长度和目的层厚度水平井的开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目前的注汽和工艺技术条件下,目的层厚度对生产效果的影响程度较水平段长度明显一些,提高水平段的动用程度将是改善现有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简述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转汽驱生产后,井筒隔热、井下结构、井下测试,调剖防砂、蒸汽分配与计量等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薄浅层稠油油藏,以某实际油藏为基础进行合理水平井井网形式研究。运用典型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水平井正对井网、水平井交错井网及直井水平井混合井网在不同井距排距、转驱时机及井网形式下的热采效果,优选合理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该薄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开发合理井距排距为100 m;合理转驱时机为蒸汽吞吐8周期;应用水平井正对井网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对薄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开发井网形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开发中,应用热胀式热采封隔器加ZY-1型多轮次注抽泵管柱来实现选柱分采工艺技术,以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达到改造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详细地阐述了封上采下,封下采上以及井筒隔热技术的应有和和配套工具的结构原理,并介绍了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番禺油田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为例,将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类型划分为开井水淹型、快速水淹型、阶梯上升型和爬坡型4类,根据油藏实际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并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夹层范围、原油粘度、避水高度和水体厚比。夹层范围越大,原油粘度越小,单井含水率上升越缓;避水高度越小,水体厚比越大,单井含水率上升则越快。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是驱替模式、原油粘度、水平井避水高度和油藏水体厚比等耦合影响而得到的结果,由此制作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不同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定量组合表,该表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单井生产动态类型、水平井是否存在工程问题及历史拟合迭代建模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采用原产液剖面测试仪存在堵水分段精度低、以及堵水成功率不高等技术难题,开展稠油水平井找堵水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研发了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仪,耐温达到178℃,测试深度达到3 300 m;并研制出水平井堵水配套工具,实现了水平井精确分段,分段精度达到1 m;优化了化学堵剂配方体系,封堵后突破压力达到11 MPa/m。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解决了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存在的技术难题,改善了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XJ研究区浅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充分发挥水平井注汽开发技术的优势,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浅层稠油油藏模型,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水平井眼位于油层中下部,水平井段长度250~350 m,注汽速度200~250 m3/d,注汽压力5~6 MPa,注入蒸汽干度0.7~0.8,注入蒸汽温度300℃的模式进行开发可获得最优的注汽开采效果。优化结果在研究区浅层稠油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研究区增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通过直井蒸汽吞吐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部分储量丰度较差的浅薄层稠油油藏及叠瓦状分布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采用常规直井开发,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合理开发河南油区稠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其地质特点,开展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优化了水平井及注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平井目的层段垂深应大于150m;最佳水平段长度为80~150m;水平井与油水边界的距离大于60m后,基本未见边水入侵;水平井与断层距离大于20m时,断层不会开启;井底注蒸汽干度大于50%,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第1周期注汽量为2000t,油汽比和周期产油量均较高,分别为0.54t/t和1000t,吞吐效果较好;当注汽速度为300t/d时,优选注汽压力为14MPa、排液速度为20t/d左右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水平井极限井距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特点,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给出了较简洁的水平井产能公式。利用该产能公式可以确定水平井的极限技术井距,为具有Bingharn流体流变性的稠油油藏部署开发井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宾汉型稠油水平井产能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梁涛  李刚  许璐  汪萍 《断块油气田》2011,18(3):369-372
由于内部形成的胶体结构,稠油流变特性一般比较复杂,属于一种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宾汉型流体.计算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时,人们往往忽略稠油的宾汉流变特性,导致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由流体本身特性而带来的启动压力的影响,而使计算结果偏大,与现场应用产生一定差距,起不到指导现场实践的作用.在研究稠油流变特性的基础上,运用椭球型泄油模...  相似文献   

17.
建立油藏层面构造模型和属性模型,得到油藏三维精细数据体.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水平井的井位、射孔位置、水平段长度及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根据优化结果.现场应用后取得较理想的开发效果,可以作为指导曙一区杜66块薄互层油藏水平井开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冷采阶段稠油油藏的非牛顿特性导致其产量动态特征有别于常规油井,常规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不再适用。为了提高冷采阶段稠油油藏产能预测的准确性,将其视为宾汉塑性流体,将三维渗流场划分为内外2区,分别推导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各区域产能计算公式,利用平均压力导数法对动边界进行推导,依据内外区流量相等原则,建立关于水平井产量与动边界的非线性方程组,采用Newton-Raphson数值方法进行求解,最终求得任意时刻下的水平井产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产量预测结果符合稠油油藏冷采水平井初期产量高、递减快、稳产期较长的生产特点,可为冷采井产量预测与后期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敏感性分析表明,生产时间相同时,水平井段长度越长,油层厚度越大,水平井产量越高;启动压力梯度越小,原油粘度越小,水平井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马奎前  刘东  黄琴 《岩性油气藏》2022,34(5):152-161
对渤海海域旅大油田新近系典型稠油油藏开展水平井蒸汽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利用长填砂管模型分析了蒸汽温度、注入速度和原油黏度对蒸汽驱油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蒸汽驱油不同生产阶段的动态特征、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及蒸汽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蒸汽驱油物理模拟实验采用长岩心单管模型,设置模型内径为2.5 cm,长度为50.0 cm,填砂后模型孔隙度为35.0%,渗透率为4 500 mD,设置蒸汽干度为0.7,注汽温度为250℃,注汽速度为6 mL/min,驱油效率可达82.52%。②研究区蒸汽驱油过程分为启动、稳定驱替、蒸汽突破和蒸汽剥蚀4个阶段;注、采水平井间蒸汽腔温度场扩展不均衡,水平井底部温度扩展速度快,顶部温度扩展速度慢,在启动和稳定驱替阶段温度场呈“三角形”推进模式,蒸汽突破和剥蚀阶段蒸汽腔温度场沿对角线扩展,速度减小;蒸汽驱替阶段采出程度为51.86%,稳定驱替阶段为主要的产油阶段,采出程度为39.06%。③热力降黏是旅大油田蒸汽驱油最主要的机理,高温蒸汽的剥蚀作用、蒸馏效应、微观波及效率的提高等也影响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