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干新闻这一行的,没有人不渴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精品来,但哪些是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从何发现呢?综观中外名记者们的成才道路,我们不难悟出: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有价值的新闻,而是缺少发现重大新闻的能力。记者只有重视新闻发现、掌握发现途径、培养发现能力,方能成为一代名记者。 一、重视新闻发现 在新闻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同样当记者,有的人手头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好作品不断问世,短时间就崭露头角于新闻界;而有的记者却身在宝山不识宝,吃了上顿没下顿,线索枯竭,在事业上…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电视民生新闻的记者,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经常会接到很多零碎平庸的报料,采写的稿件往往都是涉及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因此经常会被认为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但实际上,在这些平常的事件当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线索和许多有价值的好新闻。关键是看记者如何能够"以小见大",抓住并把握好这些新闻线索的主题,做深做厚。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发现,往往从线索的发现开始。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对于当好记者,采写新颖而富有价值的新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以及记者的新闻敏感入手,阐述了如何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报道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中等城市做好新闻难,做好经济新闻就更难。单纯的事件新闻,记者只要守好了线,一般来说,不存在没有新闻线索的问题。而对于跑经济新闻的记者来说,常常要面临线索短缺,视角不开阔等问题。经济新闻稿件的质量要求要远比一般新闻稿件高。它要求记者在对所跑行业整体情况有了充分了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编辑必须找到合适且足够的新闻线索来保证这一天的报道。这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一线永远离不开线索。另一方面,从职业特点和岗位考核来说,无论是以新闻采访为己任的记者,还是以统筹把关为职责的编辑,寻找线索都是自己的本分。那么,新闻线索到底该怎样寻找?寻找新闻线索有没有独门暗器呢?如何为自己获得稳定且丰富的线索呢?  相似文献   

6.
记者出去采访一般总会有一个题目或者叫线索,这个题目或者线索就是新闻线索。完全没有题目、没有线索的采访是不多的。新闻线索就像是记者生命中的血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一讲如何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获得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8.
黄琳 《记者摇篮》2006,(6):11-11
都市报记者作时政新闻,一个很大的难处是参加不了省市党政高层会议,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要闻。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我做时政新闻记者的这几年,总结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巧做“二手新闻”。如果简单地把人家报道的内容拿过来,一番文字上的改动,直接“搬”上我们报纸的版面的话,既有“剽窃”嫌疑,又不能真正把这些重大新闻的意义充分展示出来,对于受众来说也“不解渴”。所以,做“二手新闻”,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党报所报道的新闻内容作为新闻源,或者说一个新闻线索,就这个重要的我们感兴趣的新闻线索,重新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挖掘,…  相似文献   

9.
种花生的地方,每年霜降前后,花生收获过了,农民还要在地里“溜”一遍,把漏收的花生找回来,叫“溜”花生。“溜”时,先寻小辮儿,哪儿辮儿多,哪儿就能“溜”出较多的花生果。这辮儿,就类似我们记者采访时要寻找的新闻线索。记者有的把上边的意图作线索,“按图索骥”,有的把下边的情况当线索,“径直拿来”。这样,固然能采访出新闻,但不少害有概念加举例的毛病,或者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老话,写不出有新意的新闻。要采访到好新闻,非要挑选出好的新闻线索不可。我们选择新闻线索时,不管是上边的意图,还是下边的汇报,或者是自己的耳闻目睹,凡是具有  相似文献   

10.
郑红英 《新闻窗》2005,(6):49-49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练达处处有文章。”新闻采访需要新闻线索,日常生活中新闻线索有许多,然而,如何发现它的价值以及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并使之成为一则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这些都依赖于记者所掌握的新闻线索。记者该如何挖掘新闻线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新闻线索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有的记者却一点新闻线索也找不到;平常一件事,有的记者从中能抓出引人注目的新闻,有的明明重大新闻就在眼前,反视而不见。对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的一次采访,感受尤其深刻。  相似文献   

12.
金本 《新闻与写作》2002,(4):35-35,36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  相似文献   

13.
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对于党报的记者来说,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面对新的形势,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甚至有些在新闻部门干了好多年的编辑、记者也常常用固有的眼光来审视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其实,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新闻敏感性和悟性。我们依据在党报工作了十几年的采编经历,深切地感受到,要发现、挖掘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三只眼”,细心观察问题,善于抓准问题,准确把握问题,有价值的新闻自然就会被发现,写出的报道就会出“彩”。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看似简单,但在采访技巧和事后服务等细节上如何体现“民意”则大有讲究。例如,有些记者在接到突发事件的线索时,会有意或无意地问“:车祸死了几个人啊?”“还有几个没死的啊?”等,这是对新闻当事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报道交通事故、凶杀案件、火灾等灾难性事件时,镜头画面都要特别注意处理,如特技处理、马赛克等的遮挡,对死者或者伤者的画面少用特写镜头等。这些点滴的细节,都暗含了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做投诉方面的报道,有的记者经常会在稿件的结尾加上一句——“某某部门目前已经介入到某某事情的调查中”。但不能因此认…  相似文献   

15.
张坤 《青年记者》2004,(12):52-54
今年16月1日,新华社正式对外开通了“新闻热线”,有5名用户眼务部人员接听电话,除了承担群众信访工作外,对于重要新闻线索,编辑部还要及时判断、筛选和过滤,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立刻派记出击。运转两个月中,江西烟花爆竹爆炸案、小浪底沉船事件等具有全国影响的突发性新闻,都是从这个“新闻热线”中由“新闻报料人”(也有叫做新闻线人)报上来的。  相似文献   

16.
路上,记者常常会突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有的稍纵即逝,记者紧盯不放地把它抓拍下来,有时还要顺着线索穷追不舍,偷天换日地赶出新闻。这种情况下采写出来的新闻,姑且称作“路撞新闻”。  相似文献   

17.
“养”新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义平 《声屏世界》2004,(11):36-36
在平时的新闻采访报道中,我们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发现一篇颇有新闻价值的报道题材,由于一时找不到新闻由头而不得不暂时搁置;采访某一新闻由于时机不成熟而不得不另择时间或地点进行再采访;开始着手写一篇报道由于素材准备得不充分不得不重头再来;以致有的记者为了采写好一篇新闻报道耗时数月,往返数趟,辗转数百公里。这样一种迂回曲折采写一篇新闻的过程,是否可理解为“养”新闻?当然,“养”新闻的外延不仅限于此,以每年的防汛抗旱来说,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都要有准备。但由于天气变化实在难以捉摸,一阵久晴之后,突然下了一个星期的暴雨,…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19.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主线与新闻副线 新闻线索指新闻语篇中的时间线索.一篇报道中通常只有一条线索,即围绕新闻核心事件(简称"核心事件")前后出现的诸多事件所形成的线索.不过,有时一些复杂报道中会同时出现两条线索--这是由于在报道中出现了与核心事件基本同时发生但事件主体又不同的相关事件,并且围绕相关事件前后也形成了一条线索.本文把前者称为新闻主线,后者称为新闻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