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明显改善大小肠蠕动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  相似文献   

2.
《长寿》2013,(8):65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强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必要。经常巧妙地按摩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防止人体大腹便便,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3.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之一. 1.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揉腹可增加腹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內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中医学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现代医学则认为,摩腹可增加腹肌和胃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强胃肠内壁肌肉的舒缩能力,使肠胃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能促进小肠的  相似文献   

5.
《长寿》2013,(2):64
按摩,是中医治病的传统手法,能强身祛疾、延缓衰老,其中腹部按摩更能保健养生。早在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到:"腹宜常摩,可祛百病。"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强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代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认为腹部按摩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奇效。中医学认为,人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现代医学则认为,摩腹可增加腹肌和胃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强胃肠内壁肌肉的收缩能力,使肠胃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能促进小肠的蠕动功能,可有效地预防便秘,对老年人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营养支持与肠道细菌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暂时性或永久性肠功能衰竭病人,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近年来有文献报道TPN时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是TPN时消化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肠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到门...  相似文献   

8.
揉腹是一种适合中老年人坚持自我保健锻炼的好方法。在睡前醒后,仰卧床上,心想着肚脐,先用右手顺时针方向,绕脐揉摩;累了再换左手,方向相反。揉摩次数不限,只要用力适度,有益无害。 揉腹的保健作用 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其内有胃、肠、肝、脾、肾和膀胱等重要脏器。这些器官机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与寿命。古人非常重视对脾胃的保健。他们认为,摩腹之法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症;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有祛病延年之实效。现代医学认为,揉腹能使胃肠及腹部的肌肉健强,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使吃进的食物能充分的消化、吸  相似文献   

9.
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中心器官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小肠在创伤和感染所致蛋白质分解反应中起着中心器官的作用。粘膜利用谷氨酰胺因而节省糖——推动必需使用糖的组织节省这个重要的能量来源。随着不恰当的营养支持和长期的应激,血浆和组织的谷氨酰胺水平下降,提示发生了谷氨酰胺缺乏。这立刻导致胃肠粘膜萎缩,提供含谷氨酰胺的食物能纠正不正常的低谷氨酰胺水平,增加肠粘膜的细胞数目。肠粘膜的紊乱连同饥饿、创伤、感梁、免疫抑制、化疗、缺乏肠内营养及其它应激一起造成胃肠粘膜屏障的崩溃。细菌及其毒素从肠道迁移入血侵袭宿主。通过与网状内皮系统的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刺激垂体—肾上腺轴,进而加强了应激反应。皮质激素的释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分解,骨骼肌的谷氨酰胺释放增加,用于肠修补。尽管机体内稳定机制看来是要尽力帮助肠粘膜修补并维持免疫反应,可是严重的创伤或长期的谷氨酰胺缺乏不能适当地支持肠粘膜修复,同时使此循环自身维持运转下去。 疾病早期开始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能维持足够的胃肠粘膜屏障。在许多情况下此途经营养支持不合适或不可能时,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为维护肠道和免疫功能提供了一个替代途经。同时它能增加胃肠粘膜的细胞数,增加肠损伤后的存活能力。特定的激素也能刺激粘膜的生长,可以预料激素和特异的营养素相  相似文献   

10.
<正>肠手术后由于麻醉、胃肠暴露、手术刺激、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肠运动受到抑制,出现时间长短不等的肠麻痹,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对胃肠恢复功能起到促进作用[1]。本文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干预与否对肠道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妇女怀孕后,胎盘内会分泌出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种激素会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减少,活性降低,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孕妇产生恶心、欲吐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酸性食物能刺激分泌胃液,又能提高消化酸的活性,促进肠的蠕动,增加食  相似文献   

12.
<正>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倡导老人揉腹养生。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不仅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而且有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便秘使我苦不堪言。我曾采用多种药物疗法,效果不佳。后经多次实践,运用“揉、喝、动、吃、定”五字诀,得以根治,从未复发。 揉:早晚揉腹,以帮助胃肠蠕动。每日清晨起床前和晚间上床后,身体仰卧,将两手搓  相似文献   

14.
胃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及安全控制血糖的方法. 方法:对28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期间,血、尿糖可调控在安全范围内,血脂无升高,术后尿素氮增加,体重下降,血浆蛋白减少. 结论: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是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正确、及时应用胰岛素调控血糖、尿糖是肠外营养支持的关键步骤.营养支持只能达到保护和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减轻葡萄糖代谢障碍和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分解,推动各种代谢通路,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五联悉生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和失血性休克造成创伤的实验模型,动态观察了不同时间标准TPN后增加休克造成肠缺血对肠屏障的叠加损伤作用,探讨了TPN支持后休克致肠道菌群生态学改变及其在内源性感染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标准TPN可使肠粘膜菌群中需氧菌明显增加,厌氧菌相对减少,肠粘膜菌群严重乱。即 长期标准TPN损害肠生物屏障功能,TPN时间愈长,损害愈害;休克后严重感染的发生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严重休克、感染、心肺脑复苏后、呼衰、创伤术后所致脓毒症或伴有MODS者84例,APACHEⅡ评分为15~40分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32例和非大黄预防组52例,将非大黄预防组中出现的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患者作为大黄治疗组的研究对象,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研究大黄对MODS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中尿素氮及肌酐的影响.结果大黄预防组患者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预防组,大黄对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的有效率达82.6%,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达84.2%,其中有47.6%的患者恢复了25kJ/kg的胃肠营养.此外,大黄能降低MODS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中尿素氮及肌酐的指标,使肾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危重病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使部分患者恢复胃肠营养.此外,大黄的清热解毒、攻下泻火、荡涤胃肠等功效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泄,降低MODS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中尿素氮及肌酐的指标,使肾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揉腹养生是一种比较适合老年朋友们使用的自我保健方法,这种养生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祖国医学认为:揉腹可以使胃、肠、腹壁肌肉强健,增强消化液的分泌以及肠胃的蠕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揉腹养生一般宜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其揉法简便易行。揉腹时应取仰卧位,以右手撑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眼揉腹,先从肚脐眼开始转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术后镇痛的方式将6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对照组,肌注哌替啶),B组(布比卡因),C组(布比卡因 吗啡组),观察三种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用于胃肠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与从组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B组有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应,但术后镇痛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多次检查并未发现肠道有器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或腹痛,并有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及排便后腹痛缓解,等。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高,难以彻底治愈的临床特点,长期、反复或持续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已知影响因素有内脏感觉过敏、肠动力学异常、结肠分泌和吸收异常、胃肠激素变化、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感染性腹泻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感染性腹泻是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Lew等分析 2 85 3 8例腹泻死亡病例 ,年龄 >74岁占 5 1 % ,5 5~ 74岁占 2 7% ,>5岁儿童占 1 1 %。老年人死亡率高是因为老年人动脉硬化常见 ,心肌、肾脏、脑血管和肠缺血 ,加之老年人有免疫系统功能改变有关。1 免疫衰老 (immunosenescence)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功能降低 ,对胃肠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死亡率也高。表现在 :(1 ) >75岁胃肠感染死亡率增加 40 0倍 ;(2 )许多老年人因疾病导致衰弱伴有免疫衰老 ;(3 )与年龄相关TH 数减少 ;(4 )钙流入T细胞减少 ,致T细胞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