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对促进大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针灸组同时配合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针灸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 采用针灸辅助治疗有助于促进大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前言自从1958年秋季我院开展针灸学习后,我科开始应用针刺疗法。根据我们的初步经验,证实针刺术确有迅速消除疼痛的效果。同时结合穴位进一步展开孔穴封闭疗法,同样获得良好效果。兹将106例患者的疗效分析报告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90例,其中对照组47例应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应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平均长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剂应用次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切口平均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剂应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是种更加有效安全、创伤性小、疤痕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灸在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中对促进胃排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针灸与胃动力药在钡餐透视中增加胃动力的应用价值.方法 136例胃肠钡餐检查所示胃排出迟缓及障碍者,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口服胃动力药组(对照组)6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足三里、上巨虚、耳穴,部分兼刺中腕、内关、太冲.对照组给予口服吗丁啉.结果 76例胃排空迟缓及障碍者,经针灸后72例钡剂可迅速排出,占94.74%;60例口服吗丁啉者,50例钡剂短时内排出,占83.3%.结论 针刺足三里或兼刺耳穴等其他相关穴位,对钡餐透视中胃排出迟缓者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在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方面,优于胃动力药,且简便易行,无副反应,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对针刺治疗女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女性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各4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刺联合盐酸米洛环素胶囊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针刺基础上接受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7%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82.6%;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女性痤疮的过程中,配合以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予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连 《中外医疗》2010,29(8):155-15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153例腹部手术患者。结果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占2.61%,3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早期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有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大剂量补钾,无禁忌证者早期应用新斯的明,配合按摩、针灸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7.
指压穴位麻醉是据根祖国医学应用针刺穴位镇痛的原理以及在近年来应用针麻施行手术获得成功的启发下,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而作的进一步探索。应用手指压迫的方法代替针刺穴位,经过我们在自己身上的体会与临床实践,证明指压穴位麻醉在拔牙手术中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我们从1971年5月至1972年4月在口腔医院门诊及农村迴巡医疗中,应用指压穴位拔牙603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98.3%,优良91.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方法:对460例大肠癌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4例,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多数发生于术后10多天内,发生率为3%。结论:认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而对粘连性肠梗阻要采取保守治疗;禁食,有效胃肠减压,针刺,隔姜艾灸穴位,石蜡油胃管注入,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能解除梗阻症状,并强调术后早期要协助患进行床上适应性活动,采取穴位按摩,手指扩肛,开塞露刺激肛门,温水泡足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观察及护理.结果 表明多发生于术5d-1个月,死亡1例占2.27%,笔者以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而对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搞炎,纠正水电解失衡,配合针刺,隔善艾灸穴位,中药或花生油胃管注等治疗,能解决梗阻症状.并强调术后早期要协助患者闲上适应性活动,开塞露刺激肛门,温水泡足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59年初掀起学习针灸高潮,自2月19日开始对急性阑尾炎应用针刺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看来“急性阑尾炎必须早期手术”的原则,已无立足之地。由于前几例效果显著,更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截至5月9日3个月中,外科除门诊进行针刺治疗病例外,共收入院急性阑尾炎58例,8例因当时病情严重全肤膜炎征象显著,立即手术。其余50例进行针刺治疗,其中3例针刺失败而手术。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的变化,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刺胃经不同穴位对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具有不同影响。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经脉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妇科开膀手术,由于肠管在空气中的暴露及手术牵拉等因素,造成肠功能的紊乱和失调,容易造成一过性的肠蠕动减弱.甚至肠麻痹,由于手术损伤及局部炎症等原因,会使术后并发症肠胀气,肠粘连,肠梗阻增加。因此,除术中尽量减少肠管暴露时间和对杨管的牵村等技术问题外,术后怎样使病人肠蠕动尽快恢复,防/火后肠管功能失调引起的并发症,就成了许多临床妇科医生的问题。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对新斯的明的药物分析,我们应用足三里穴位封闭新斯的明对40例的术后排气时间进行了对证观察。资料与方法1资料:选择各种妇产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肠梗阻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为病因而造成的肠梗阻,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传统医学则有一定优势,本文对针灸联合隔附子饼灸改善肿瘤后期恶性肠梗阻临床症状进行一举例说明,通过病案分析得知,针刺足三里、内关、丰隆、三阴交等穴位配以隔附子饼灸对改善肿瘤后期恶性肠梗阻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针灸影响内脏活动的工作文献中见到的还不很多,藤井秀二报告灸牌俞曾使胃收缩波显著增高,而石川氏针刺曲池却得相反的结果。张立藩、胡三宽二氏还用电针研究了对胃周期性活动的影响。我院生理教研组同志们曾在狗身上观察了电针刺百会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但诸氏的工作多着重于生理活动现象的观察,而胃活动的生化变化的物质基础却很少有过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导电度的方法研究针刺对胃液离子变化的影响以便探究针刺的生物化学机制。我们首先发现针刺合谷之后胃液中离子活度的改变甚大。为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口服配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6例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针灸科徐明承德市中医院姜东升承德军分区卫生科徐长城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针刺,痹证,历节我们从1988年开始采用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6例,应用电子针灸,耳、体针相结合,点刺、留针相结合,传统穴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和胃颗粒在腹部手术后恢复肠功能、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使用参芪和胃颗粒的病例(使用组)1450例,与同期未使用病例(对照组)415例作对比,评价两组在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出现反复阵发性腹痛腹胀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因肠梗阻再手术4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使用组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为...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经常发生,导致粘连性肠梗阻需再次手术的病例亦屡见不鲜,我们对粘连性肠梗阻137例中69例采用术后24小时起应用肠管蠕动剂,促其尽早恢复肠蠕动,尽早排气排便,减少术后肠粘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人137例,男84,女55,按其是否应用肠管蠕动剂及应用时间分为A、D两组。A组为术后24小,时起应用肠管蠕动剂组,B组为等待肠蠕动自行恢复或72小时后应用胸管蠕动剂者。方法:A组手术后24小时起应用肠管蠕动剂,其中单纯行粘连松解术者应用新斯的明In。gX3,·q”im,蓖麻油60。五口服或冒管注入,温生理盐…  相似文献   

19.
耳穴针刺扩宫止痛68例临床观察李秀珍,石秀华包头铝厂职工医院(014046)刘 针灸系在妇科行人工流产术时,常遇到子宫口紧张或子宫颈粘连者,难于扩宫致使产生疼痛而影响手术进行。我们采用耳穴针刺方法扩宜止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由于病变位于黄斑部,中心视力早期受累,至今尚无较理想的疗法.我们在祖国医学针刺穴位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基础上采用近代激光技术代替针刺疗法,为此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我院自1978年4月开始采用杭州新卫医疗器械厂出品的氦氖激光仪取"向阳"穴位照射(激光针灸简称光针)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44例获得良好效果,有效率达96%.本疗法具有无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