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1].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常见的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中国突发性耳聋多中心研究的分型标准[2]中将突发性耳聋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其中全聋型较难治愈,治愈率仅为14.29%[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因心因性原因导致的双耳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为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d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1].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内听动脉痉挛、栓塞使供应内耳的营养发生障碍有关[2],主要对第Ⅷ对脑神经损伤[3].现在临床中主张采用高压氧、活血化瘀药物,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我们对收治的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药物+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与耳鼻喉科合作采用星状神经节连续置管阻滞,取得满意效果,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通常是指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展过程为瞬息之间,几小时至几天,病因不明.据研究与病毒感染、血管疾患(血管痉挛、血栓、耳蜗微循环障碍)、膜迷路破裂、自身免疫等有关[1].近年来关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较广泛,本文对我院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与36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以期进一步认识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突发性耳聋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多表现为单侧听力在瞬间或数小时内突然下降或全聋的程度,部分患者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应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急症之一,是指突然发生的,即可在数分钟、几小时或3天以内出现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85%~90%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病因不明.虽然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有自愈倾向,但许多患者虽经精心治疗,疗效却不满意.笔者临床采用灵龟八法结合耳穴疗法治疗经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突发性耳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窦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8年有学者[1] 提出耳聋的免疫病因学说。突发性耳聋多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内听动脉栓塞、血管痉挛等血管动力学的改变[2 ] 。内耳缺血、缺氧及微循环障碍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3] 。检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含量 ,是研究本病免疫性及揭示其免疫学发病机制的主要出发点和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1996年 1月— 1997年 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3 8例 ,男 12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3 7.2岁 ;对照组为听力正常的健康体检者 ,共 40例 ,男 2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3 1.5岁。符合 1996年全国梅…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SD)是指发病突然、原因不明、听力在瞬间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的感应性耳聋[1].由于确切病因不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院采用加压氧(HBO)与金纳多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失聪而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源[1],并出现相应的行为.本文对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常伴有耳呜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本病有自愈倾向,约30%~60%患者大约在发病后2周可自然恢复[1].但大多数临床医生还是认为对于SD应按急症处理,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案及早进行干预[2].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人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病人可在3天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1].而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往往易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面就诊于神经内科,从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对120例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的心里护理、高压氧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84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结论 在突发性耳聋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保护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免疫介导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小琴  洪苏玲 《重庆医学》2007,36(3):222-224
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内耳、耳蜗神经、脑干听觉通路及听觉中枢病变所致听力损失的统称,其中耳蜗听觉感受器的病变导致感音障碍引起的聋为感音性聋.目前,占人类10%以上的成年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耳聋占人类群体的比例会进一步升高,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老龄化人群所占比例会进一步上升[1].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双耳或单耳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其病因主要有:感染、中毒、创伤、噪声、代谢异常、听神经病变、免疫因素等.随着内耳免疫学的深入开展,免疫因素在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内耳并非免疫"豁免"器官,它具有免疫防御系统的解剖学组成和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特性[2~4].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高压氧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在突发性耳聋的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作的原因不明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性疾病,以耳鸣、单耳听力下降、耳闷胀感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1]。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内耳窗膜破裂学说,最终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及内耳代谢障碍[2]。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多采用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突发性耳聋的真正病因尚未明确。但可为感冒、劳累、情绪波动等所诱发,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复杂,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孙亮 《海南医学》2013,24(13):1967-1969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导致患者突发的长期的听力下降,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因目前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并且多种因素均可影响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故对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对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于突发性耳聋预后的评估、疗效的判断等临床治疗可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几种常见的突发性耳聋病因及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国内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状况并对所有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检索获得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随机对照治疗试验的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对其研究对象,随机化、盲法的应用,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干预措施,统计方法,随访情况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有待提高。[结论]应根据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特点,探索建立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国外学者报道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增高.现将有关突发性耳聋与ICAM-1和VCAM-1关系作一综述,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采用高压氧仓、静滴舒血宁注射液及三磷酸胞苷二钠冻干粉方案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32例突发性耳聋,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复方丹参液作为对照,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病人耳聋、耳鸣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较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效果好,舒血宁注射液是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安全、经济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3d内耳聋即达到高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常伴有耳鸣,部分患者伴有眩晕及耳闷,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确定.为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银杏达莫、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两种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58例(66耳)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