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条带开采保留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与地表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条带开采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除保证留设煤柱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开采宽度不超过上覆岩属所形成稳定结构(托板、平衡拱、粱等)极限宽度外,条带开采还应保证地表不出现波浪型下沉盆地.以概率密度函数法为基础,从开采沉陷的角度分析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采出宽度和地表变形的关系,得出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华亭原安口煤矿工广煤柱地下气化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条带地下气化工作面覆岩移动与地表沉陷观测站。通过地表测点和浅基点岩移钻孔磁环动态下沉过程分析表明,下沉曲线呈"下沉-上升-下沉-上升-下沉"五阶段阶梯式波动下沉规律,条带气化工作面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非连续性。通过不同磁环动态下沉过程分析,确定了岩层离层区位置。通过地下气化炉燃空区物探分析得出燃空区间投影面呈中间宽、两头较窄的似椭圆形。计算了下沉盆地倾向主断面边界角、最大下沉角和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参数(imax=1.385 mm/m,εmax=0.516 mm/m,Kmax=0.275 mm/m2),得出了下沉盆地并没有达到危险移动边界,条带地下气化开采没有产生明显下沉盆地,在观测期内没有对地表建筑物造成危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5,(11):7-9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条带开采的合理采留宽度,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得到:煤柱含水率较高时,地表下沉盆地的范围和移动盆地边界角明显增大,煤柱应力集中程度较弱;煤柱不同的含水率对原岩应力场影响的范围大致相同,影响高度都大致为150 m,而且开采后地表边界和中心的高差与含水率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斜沟煤矿煤柱回收率低且开采导致地表下沉的问题,在斜沟煤矿18114旺采工作面实施条带式旺格维利采煤法,利用传统的刀间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采用两种煤柱留设方案,并通过FLAC3D软件研究宽度不同的刀间煤柱塑性区、巷道变形量及围岩应力情况。现场试验表明:每4个刀间小煤柱留设1个刀间大煤柱的开采方法可靠、稳定性较强,保证了安全高效回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某矿深部25采区开掘一个宽条带后的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出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特征的主要结论:地表下沉值很小,而全采情况下的最大下沉值则是条带开采条件下近10倍大;地表移动的影响范围和全采情况下相差不大,地表下沉盆地十分平缓;地表下沉盆地的拐点一般偏向煤柱一侧,而不是采空区一侧,地表水平压缩变形的范围将延伸到采空区的外侧;时间影响因素表现在地表移动活跃期不存在(下沉速度不大于50 mm/月)、地表移动期推迟、不存在超前影响角等.  相似文献   

6.
深井条带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闫勇  党红蔻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0):108-111
为掌握煤炭深部开采带来的地表沉陷规律,根据矿区实情并参考以往设站参数建立区域观测站。通过4年多连续不间断的监测,拟合出该矿区地表下沉曲线及水平移动曲线,求出概率积分法所需各种移动变形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开采时的基岩厚度增大,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的因素多,地表沉陷在倾向上最大影响范围超过700 m,相应的盆地边缘移动变形值小。条带开采地表下沉比较平缓,没形成大的沉陷盆地,一次采全高情况下地表沉陷值相对较大,地面出现了塌陷区。采全高与条带开采的边界角相差不大,相同的开采影响范围内,条带开采下沉值较小,地表下沉盆地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7.
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多煤层条带开采中不同采深、不同采宽、不同层间距和上下煤柱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地表最大下沉、最大水平移动与采深、采宽、层间距及上下煤柱位置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地表最大下沉和最大水平移动的综合影响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表沉陷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不充分开采移动和动态下沉特征,计算了极不充分工作面开采程度和下沉盆地的范围,详细描述了极不充分开采地表变形以及拐点位置。表明大采深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在上山方向下沉盆地的边缘即使下沉值很小,也会产生较大的水平移动;极不充分开采时地表下沉盆地十分平缓,且位置偏向上山方向;下沉盆地的拐点位于煤柱的上方而非采空区上方。对于指导相似地质条件下开采,解放建筑物下压煤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厚松散层薄基岩条带法开采采留尺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建筑物下条带法开采的地表变形观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条带法开采不同采留尺度的地表沉陷规律.研究表明,按一般条带法设计进行的地表沉陷预测下沉系数较实际偏小;且相同条带采出宽度时基岩厚度小,地表下沉值增大;相同基岩厚度时条带采出宽度小,地表下沉值也小;基岩厚度较小时,地表下沉值随条带采宽增大时增加较大;进行条带开采采留尺度设计时,除了按一般情况下的设计原则考虑外,还应考虑基岩的厚度,使得开采后支托层在基岩内形成,以保证条带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大采深厚煤层条带开采的采动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机制,结合鹤壁九矿二五采区条带开采实例,通过相似材料试验模拟,揭示了大采深厚煤层条带开采上覆岩层的破坏过程及移动变形规律,研究了煤柱压缩量和地表下沉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李朝臣 《煤炭技术》2002,21(11):29-30
通过放顶期间使用丛柱的各种数据分析 ,提出使用丛柱是放顶期间一项合理的未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松散层下缩小防水岩柱留设防砂煤柱开采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学增 《煤炭技术》2002,21(9):27-28
通过对具体水文地质条件情况的分析研究 ,经过近几年防水煤柱下的开采实践 ,成功地解放出近 2 0 0万t煤炭资源 ,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房柱法是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房柱法矿柱回采是国内外均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南温河钨矿为工程背景,先采用理论计算人工假柱尺寸,然后就矿柱回采工艺及预期经济效益预算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人工假柱跨度平均为11m,尺寸不小于4.35m,人工假柱养护龄期不得少于20d;2)试验采场内预计回收矿柱矿石量3 895.417t,矿柱直接经济价值为495.37万元,利润311.92万元。通过试验阶段矿柱回采,能够为南温河钨矿今后矿柱回采大范围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类似矿山矿柱回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采场内不规则矿柱稳定性,以大尹格庄金矿为研究背景,确定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后,应用Voronoi图解法结合AutoCAD计算矿柱载荷,并选择Sjoberg公式确定矿柱强度;基于矿柱载荷和矿柱强度推导不规则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进而对矿柱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MATLAB编程分析采场参数与矿柱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采场极限跨度与矿柱尺寸分析矿柱不稳定的原因。研究表明,矿柱安全系数随矿柱有效承载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矿柱承载边界跨度加大而减小;计算得到采场极限跨度为8.48m,方形矿柱尺寸应不小于4.17m;采场内矿柱破坏或失去承载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采场跨度过大或矿柱尺寸不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郝仕禄 《煤炭技术》2002,21(10):27-28
根据兴安煤矿一水平南 30层三区一段回采实际 ,提出如何进行防水、合理布置巷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炮放工作面防倒柱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怀珍 《煤炭技术》2004,23(11):100-101
结合 340 0 6炮采工作面地质情况、俯斜开采及工艺 ,对工作面液压单体柱倒柱原因进行了受力分析 ,并介绍了防止液压单体柱倒柱技术及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条形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考虑矿岩抗压强度、采深、矿房宽度、矿柱宽度及矿柱高度五个影响因素,基于威尔逊理论,应用正交试验,确定影响矿柱安全系数的主要因素及其主次顺序。结果表明:(1)矿柱安全系数主要受矿岩抗压强度、采深、矿房宽度及矿柱宽度四个因素的影响,且影响因子主次顺序为:矿柱宽度>矿岩抗压强度>采深>矿房宽度;(2)矿柱安全系数与矿岩抗压强度、矿柱宽度呈线性正相关,与采深、矿房宽度呈多项式负相关;(3)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矿柱安全系数与各主要因素之间的简化公式,并将某金矿采场参数代入公式进行检验,计算结果较为可靠,能为现场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黄金矿山深部开采采用走向稳定矿柱和保护矿柱作为区域支护方法的研究工作。关于矿柱设计最重要的事实是,第一,在很岁情况下,迄今采用的矿柱设计准则通常不会获得满意的结果;第二,每个矿柱自身的环境独特,因此不适合于普遍的设计准则。本文提出的走向稳定矿柱和保护矿柱设计方法考虑了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于洋  邓喀中  范洪冬 《煤炭学报》2017,42(12):3089-3095
煤柱在地下水、风化作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剥离和尺寸缩减,使煤柱发生渐进性失稳破坏。基于煤柱的渐进性剥离行为和剥离体的堆积特性,建立了煤柱的非均匀剥离模型;分析了煤柱剥离的影响因素、煤柱安全系数与煤柱剥离的关系,建立了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讨论了采出率、地表沉陷控制和煤柱长期安全系数的协同关系。分析表明:煤柱的剥离与煤的碎胀系数、休止角和采宽采厚比有关,可利用剥离角确定煤柱的极限破坏程度。煤柱的宽高比越大,剥离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越小。该模型适用于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郁瑞田 《煤炭技术》2004,23(3):52-53
在窄小煤柱中掘进时 ,应根据实际巷道顶板压力情况 ,进行巷道的顶板管理。文中介绍了在煤柱中确定巷道位置的方法及巷道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