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考察不同涂层工艺对冠脉支架涂层的影响,分别采用手动浸涂和自动超声喷涂法在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基体表面制备含雷帕霉素的聚碳酸亚乙酯(PEC)涂层。首先对PEC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拉伸实验测试,初步证明其物理化学性质适合作支架可降解涂层材料。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定仪、球囊扩张法等对涂层表面的形貌、亲水性以及涂层和支架基体的结合力进行分析,并在PBS(pH=7.4)模拟体液中测试上述两种工艺方法制备的药物洗脱支架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药物涂层在微观结构、亲水性以及与支架的结合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药物释放速率和释放趋势也有所不同,超声喷涂法制备的药物洗脱支架释放速率和释放趋势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制备方法对高分子载药涂层结构和体外释放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浸涂法和喷涂法在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含雷帕霉素的丙烯酸树脂缓释涂层,并使用FTIR、SEM及DSC对涂层中雷帕霉素的物化状态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了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药物洗脱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曲线,并分析了两种制备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含药涂层药物分布状态存在一定差异,药物释放速率有所不同,以浸涂法制备的含药涂层释放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3.
冠脉支架表面PLGA涂层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静电喷涂沉积(electrospray deposition 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了PLGA涂层.采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涂层宏观表面形貌及三维形貌;通过对涂层支架进行球囊扩张考察了PLGA涂层与支架的结合力;通过血小板粘附实验和动态凝血时间测定研究PLGA涂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PLGA涂层,支架筋拐角处无明显的聚合物胶体缠绕、粘连且涂层表面光滑;PLGA涂层将316L不锈钢基体的微坑覆盖,基体Ra=16.174nm,PLGA涂层Ra=0.149nm,涂层表面粗糙度小;涂层支架撑开后在最大塑性变形位置无涂层撕裂、翘起等缺陷,涂层与支架有良好结合力;PLGA涂层血小板粘附量少,变形小,未引起血小板激活,动态凝血时间长,直到50min未产生凝血,PLGA涂层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冠脉支架表面载药涂层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作为支架表面载药涂层的药物载体聚合物.采用浸涂法制备了不锈钢基体表面聚合物及聚合物载药涂层,并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了所制备共聚物的成分,并评价了物理性能、生物稳定性能以及药物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加入提高了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尤其是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所制备的药物释放涂层具有缓释紫杉醇的功能,其释放周期超过15 d.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携带紫杉醇的载药涂层在生物稳定性、物理性能及药物释放性能方面满足冠脉支架的表面涂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边慧娟  周少雄  梁新杰  李强  韩伟 《功能材料》2012,43(18):2527-2530,2535
以戊二酸锌为催化剂合成可降解聚碳酸亚丙亚乙酯(PPEC,MW=229.338kDa)并首次将其作为载药涂层材料进行研究。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显示分子链中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贡献与原料中两者配比相同,碳酸酯段含量为76.7%。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8℃。拉伸实验得到断裂伸长率为550%。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药物涂层中PPEC和雷帕霉素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球囊扩张实验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药物涂层支架表面完整光滑,没有剥落翘起的现象。药物洗脱支架在模拟体液(PBS,pH值=7.4)中药物释放时间超过60d,速率由快变慢。实验表明PPEC作为支架涂层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将表面抛光和高能喷丸处理的工业纯钛在8mol/L NaOH溶液中处理后,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其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P)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动态凝血实验测试了涂层的血液相溶性;探讨了高能喷丸工艺对钛基体及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sol-gel法,在两种基体表面制备了HAP涂层;高能喷丸工艺增加了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利于HAP的涂覆.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由抛光处理的10MPa提高到喷丸处理的30MPa;喷丸基体表面的涂层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7.
在可降解AZ31B镁合金心血管支架表面成功制备了携带雷帕霉素的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共聚物涂层,评价了涂层的表面形貌、降解性能、血液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PLA-PTMC共聚物作为载药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表面均匀、光滑,降解周期超过1个月,血液相容性良好.涂层具有缓释雷帕霉素的功能,释药周期超过1个月,可在内膜增生期内有效抑制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满足冠脉支架表面载药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碳酸钙颜料粒子的形貌对喷墨打印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分散剂的种类制备不同的碳酸钙颜料粒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粒径分析仪对制备的颜料粒子进行表征,研究分散剂种类对颜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将4种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分别作为颜料,将其应用于喷墨打印纸的表面涂层,并测试涂布纸张的动态渗透性、物理性能、喷墨打印性能。结果 CMC作为分散剂有助于形成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碳酸钙颜料粒子;纺锤形碳酸钙颜料粒子有助于提高涂布纸的平滑度和光泽度;球状体碳酸钙颜料粒子有助于改善涂布纸的喷墨印刷性能和渗透性;颜料粒子的粒径分布均匀性对涂布纸的动态渗透性影响较大,其影响超过颜料粒子形貌对涂布纸渗透性的影响。结论粒径分布均匀的球状体碳酸钙颜料粒子最适合用于喷墨印刷涂层,可以提高纸张的物理性能、印刷性能和动态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撑开后的药物涂层保持连续均匀,没有开裂和剥落。他克莫司洗脱支架的药物释放行为与Weibull模型的相关性最高。体外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粘附、增殖实验表明包载他克莫司的PTMC表面具有显著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中频磁控溅射技术及多弧离子镀相结合的复合镀膜工艺,在硬质合金YT14基体上制备了MoS2/Zr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MoS2/Zr复合薄膜表面及截面的形貌,利用能谱分析(EDX)薄膜的成分组成。测试涂层的厚度、显微硬度及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制备的MoS2/Zr复合薄膜结构致密,结合力约为60N,厚度约为2.6μm,硬度约为HV800。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caffolds)也可称之为药物释放支架,通过包被于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携带药物,当支架置入血管内病变部位后,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有控制地释放至心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学效应,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而预防支架内  相似文献   

12.
Ti(CN)/TiC/Al2O3/TiN多层涂层的结构和界面结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温、高温复合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HCVD)在WC- (6%wt)Co硬质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Ti(CN)/TiC/Al2O3/TiN 多层陶瓷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数显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分析多层陶瓷涂层的表面及断面形貌、物相组成、显微硬度;采用表面划痕实验,结合形貌观察及X射线能谱分析(EDS)研究多层陶瓷涂层/硬质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i(CN)/TiC/Al2O3/TiN 多层陶瓷涂层结构均匀致密,涂层后硬质合金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约2600 HV,多层陶瓷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划痕实验显示临界载荷高达105 N,多层陶瓷涂层界面间的原子扩散作用对涂层/基体界面附着力有较大贡献,而涂层内部少量Ti2O3、W6Co6C 等物相的存在对提高界面结合力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熔覆协同燃烧合成表面涂层技术在铁基材料表面原位生成复相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组织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是由WC、Cr3C2、-σFeCr和Fe2W所组成的复相体系。界面形貌特征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硬度及摩擦磨损试验表明,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明显高于基体材料。热震实验结果显示涂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法制备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洗脱支架。以涂层均匀度和接触角大小来优化壳聚糖单抗涂层参数,在外层喷涂一层左旋聚乳酸作为屏蔽层控制单抗SZ-21的释放速度。通过溶血率检测涂层支架的血液相容性;MTT实验和细胞粘附实验考察涂层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对支架表面涂层进行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和单抗成功涂层到支架表面,且涂层均匀。涂层支架溶血率低于国家标准的5%,涂层支架对血管内皮细胞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涂层支架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利于细胞在支架上生长。具有屏蔽层的单抗SZ-21涂层支架较没有涂层屏蔽层的单抗SZ-21涂层支架的SZ-21释放明显成缓慢释放,无暴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盐电沉积法在W、Mo、Re基体表面分别制备了Ir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涂层的形貌和成分,对比研究了W、Mo、Re在熔盐电沉积Ir涂层过程中的性质。结果表明:W和Mo在氯化物熔盐体系中腐蚀严重,电沉积后在基体和涂层之间形成了含有腐蚀产物的夹盐层,大大降低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在热应力和外力的作用下涂层易...  相似文献   

16.
AlCrSiN涂层因具有高硬度、优异的耐磨损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而备受关注。为提高AlCrSiN涂层的性能,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AlCrSiN涂层,研究了基体偏压对AlCrSiN涂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划痕仪及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AlCrSiN涂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偏压的AlCrSiN涂层具有B1-NaCl晶体结构和无柱状晶结构;适当提高基体偏压,可细化AlCrSiN涂层的晶粒,提高涂层的表面质量及致密性,从而提高涂层的性能;基体偏压为150V的涂层致密性最好,具有更高的硬度(3 430HV)、结合力(76N)及更好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7.
首先将多壁碳纳米管(p-MWCNTs)用混合浓酸氧化成羧基化MWCNTs(MWCNTs-COOH),然后与氯化亚砜(SOCl_2)反应得酰氯化MWCNTs(MWCNTs-COCl);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二乙醇胺(DEA)反应制备DOPO的衍生物DHDOPO;再将DHDOPO与MWCNTs-COCl进行接枝反应得表面功能化的MWCNTs(MWCNTs-COO-DH);最后经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MWCNTs-COO-DH复合材料。用核磁共振氢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MWCNTs-COO-DH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微型燃烧量热计等测定PLA/MWCNTs-COO-D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燃烧性能及残炭层形貌。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DHDOPO,并将其接枝到MWCNTs表面形成了典型核-壳结构的MWCNTs-COO-DH;适量的MWCNTs-COO-DH可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质量分数为0.1%的MWCNTs-COO-DH可显著提高PLA的力学性能,并能降低其可燃性和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丁山林  王疆瑛  张莹  胡利军 《材料保护》2023,(8):116-123+190
为了提高ADC12铝合金材料的耐磨性能,利用多功能离子渗氮炉在ADC12铝合金表面进行离子渗氮,制备氮化铝(AlN)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表面AlN涂层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WS-2005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WTM-2E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试验仪和3D光学显微镜研究AlN涂层与基体的膜基结合力、摩擦系数、比磨损率和摩擦磨损机理。结果显示:表面AlN涂层的相结构为面心立方,没有发现有Al2O3衍射峰存在。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和渗氮温度的升高,表面AlN涂层的厚度逐渐增大,膜基结合力先增大再减小,在510℃、4 h时膜基结合力最大,为56.60 N。相对于基体来说,AlN涂层样品在负载1 N、进行摩擦磨损试验10 min后,摩擦系数变小,比磨损率降低,表面AlN涂层厚度越厚,减缓磨损效果越明显。ADC12铝合金表面离子渗氮所得氮化铝(AlN)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9.
PVD法制备(Ti,Al)N涂层中残余应力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化  陈涛  宋力 《材料工程》2013,(2):60-64,92
在国产离子镀和空心阴极离子镀复合镀膜机上,通过改变脉冲偏压值制备了(Ti,Al)N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相组成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测得的衍射谱线计算了(Ti,Al)N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值;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微观形貌显示涂层表面存在"大颗粒"现象;用材料表面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检测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和涂层的硬度值。对涂层中残余应力与质量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表明:(Ti,Al)N涂层中存在着残余压应力,且随脉冲偏压值的增加其值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涂层中"大颗粒"现象随脉冲偏压值的提高能够显著得到减轻,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得到提高,涂层的硬度值增大,涂层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柠檬酸和硬脂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进行表面处理,并利用TGA、FTIR、XPS等研究了不同改性剂的改性效果,发现柠檬酸和硬脂酸能够成功接枝在n-HA表面,但硬脂酸的接枝率更高。将柠檬酸改性的n-HA与聚乳酸(PLA)共混制备复合材料,通过SEM观察发现,制备的n-HA/PLA复合材料在n-HA粉体添加量不超过20wt%时,经处理后的n-HA粉体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两相界面处结合紧密。同时研究了n-HA/PLA复合材料制备多孔骨支架的3D打印成型工艺,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的支架有良好的压缩模量,但达到10%形变时所承受的压缩强度与PLA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