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歆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02-2603
目的 探讨分析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后,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米非司酮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5.00%.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由(0.46±0.14)mm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49±0.52)mm(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激素水平FSH、LH、E2、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症状出现.结论 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片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内分泌及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口服地屈孕酮片,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用药前提下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比较两组内分泌情况、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血清抑制素B(inhibin B,INHB)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黄体酮(P)及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FSH、LH、P、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且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N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清TPO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NHB水平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5 mg米非司酮口服+妈富隆1片q12 h口服,研究组患者给予10 mg米非司酮口服+妈富隆1片q12 h口服,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际困难、社交生活、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工作和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与人际关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E_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但两组患者FSH、LH、E_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BC、ALT、Cr、AS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大剂量米非司酮疗效相当,均能抑制性激素水平,且小剂量米非司酮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优思明对育龄期功血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育龄期功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优思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止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及各激素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P)、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优思明治疗育龄期功血,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止血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4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包括青春期功血、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出血。出血阶段口服米非司酮片10 mg/次,2次/日,连服7天,观察止血效果;于治疗前及止血后B超测子宫内膜厚度,抽血测定FSH、LH、E2、P。结果:40例患者均在3~5天内阴道流血停止;治疗前与止血后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对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影响较小,因此也适用于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治疗,同时强调止血后的后续治疗,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杜乔  郑瑜  周露 《中国妇幼保健》2023,(10):1913-1916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病损电切术联合黄体酮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医院接诊的171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研究组86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内膜病损电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内膜病损电切术联合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激素、贫血、凝血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E2、FSH、LH、红细胞、Hb、血清铁蛋白、PT、APTT、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FSH、LH、TT、FIB低于治疗前,E2、红细胞、Hb、血清铁蛋白、PT、APTT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FSH、LH、TT、FIB低于对照组,E2、红细胞、Hb、血清铁蛋白、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51%高于对照组的8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及对维生素A、E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4月-2020年3月入医院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卵泡早期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维生素A、E水平,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以及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月经量、卵泡早期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维生素A、E水平、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调节月经量、卵泡早期子宫内膜厚度、维生素A、E及血红蛋白浓度,且不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方法:将7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于刮宫术后第5天给予米非司酮及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口服3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FSH、LH、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控制出血时间、平均完全控制止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更好,对子宫内膜增长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及醋酸甲羟孕酮片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Excel表格录入、编码后,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对比探究,对照组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与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SH、E2、LH、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抑制患者子宫内膜增生,调节其生殖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为106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接受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法,每组各53例,接受刮宫+妈富隆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诊断性刮宫后第3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其余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时间、控制出血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治疗3个疗程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和控制出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LH、P、E2、F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子宫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少(P<0. 05),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 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25mg,持续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其有效率85%:治疗后E2、P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分别联合地屈孕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玉环市人民医院妇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宫腔镜联合地屈孕酮,57例)和研究组(宫腔镜联合曼月乐,6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SH、LH和E2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时间和月经量均显著改善(P<0. 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时间和月经量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宫腔镜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较宫腔镜联合地屈孕酮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张欣  高珊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90-3991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校一、二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将159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即对照组78例,给予米非司酮6.5 mg/d,治疗组81例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8.8%,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FSH、LH、E2、P水平有显著变化(P<0.05)。T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效果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治疗,分析两组激素水平变化、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围绝经期不适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提升,促卵泡激素(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且研究组E2水平(24.46±3.85)高于对照组(16.35±3.62),FSH(35.86±5.23)与LH(25.61±3.96)水平低于对照组(44.87±4.68),(33.47±3.87);治疗后研究组Kupper-man评分(9.16±2.25)低于对照组(16.42±2.17);治疗后研究组各围绝经期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薄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围绝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PCOS患者,其中60例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曲唑治疗(研究组)、60例单用来曲唑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优势卵泡数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后子宫内膜增生平均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2、P、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妊娠率38.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3%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的效果优于单用来曲唑,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1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及子宫内膜变化,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对照组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5);治疗后两组FSH、LH、P及E2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平均控制出血及平均完全控制止血时间比较无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第1天及第90天tmax、Cmax、AUC0-t、t1/2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对照组第90天Cmax、AUC0-t显著高于第1天(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92,P0.05)。结论:与25mg剂量米非司酮相比,采用小剂量10mg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相似,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对54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米非司酮治疗,共进行了三个月的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FSH、E2、LH、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浓度比治疗前有所提升,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有5.56%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采取了针对性治疗后,均能够顺利缓解。结论: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每天服用的米非司酮剂量为12.5mg,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的米非司酮剂量为25mg,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总结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在血清雌二醇(Ez)、孕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等临床指标改善方面均无较大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例,占5%,对照组中出现5例,占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与常规剂量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无较大差异,但小剂量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敏定偶与孕激素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对比研究,评估不同用药的优劣,选择临床上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22名妇女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敏定偶止血周期治疗和调整周期治疗.两组均在用药前、调整周期3个月后分别检测血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绝经症状评分(K氏评分)和月经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SH、LH和E2的变化类似(P>0.05).A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K氏评分降低(P<0.01和P<0.05);B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K氏评分类似(P>0.05);A组月经控制方面优于B组.[结论]新一代口服避孕药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于传统孕激素,治疗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少,成功率更高,用药简单,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小剂量间断性给药方法 辅助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性手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 mg,服用2周后停药,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30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 mg,月经第一天开始连续用药6个月.分析2组患者疗效、副反应情况以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的痛经症状缓解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SH、LH、E2、PR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小剂量间断性给药用于复发性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