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从建国后沿用至今,尽管其间在征地补偿标准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土地征用制度本身,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已经很不适应。尤其是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征地目的界定、征地范围划分以及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既造成了“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和“征而迟用”等现象,降低了土地配置效率,又带来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亚 《规划师》2006,22(6):61-64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应为:在法律层面明确区分"为了城市建设储备土地"的征用和"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征用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目的的土地征用;必须强化国家(或城市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一级土地市场的政府垄断;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应得利益和使城市政府具有支付能力为目标,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方法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传来的消息,国家将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抓紧出台新的土地征用办法。 据了解,新的土地征用办法将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严格控制征地规模。 对于公益性用地实行征地价格听证会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157-15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周边农业用地的大量占用,使得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即我们常讲的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群体。在征地过程中丧失土地的农民,由于获得的补偿和社会保障是十分有限,使得他们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虽几经修改,但只是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仍存在诸多缺陷,引发不少的社会矛盾。在我国集中精力解决三农问题之际,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探讨由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002 6 陆红生、韩桐魁,《关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征地补偿制度:5786,补偿标准:3966,征地补偿费:3687,实践启示:3404,被征地农民:2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转型中的征地冲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学广 《规划师》2011,27(3):61-65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增长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社会一空间转型中最敏感、最显著的地域类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中由土地征用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我国矛盾最为集中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征地冲突是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转型不同步的产物,其外在表现为土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于土地征用的程序运作环境,根...  相似文献   

7.
陶然 《四川建筑》2014,(1):22-23
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文章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中相关问题的研究,总结了它们与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更好的推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正>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1、土地征用制度和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然而在实际中,"公共利益"这一范畴被扩大化了。国家建设用地也成了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征用土地,即公共利益与国家建设划上了等号,这就人为地扩大了征地范围。征用权没有限制,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认动了农民的奶酪?——反思我国农地征用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兴国 《城乡建设》2003,(11):21-23
征用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但不容忽视的是,现行制度设计存在很多缺陷:如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较低、受益主体模糊、征用操作不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农"难题的破解。因此,有必要对征地制度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中农地征用制度的残缺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征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首要问题,成为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农地征用制度的残缺成为妨碍失地农民顺利城市化的关键因素。要改革并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分类界定农地征用范围,确立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地位平等,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科学合理论证农地征用补偿标准以及采取多渠道安置办法,并完善司法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