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用沉淀外示体积法,电导滴定和pH滴定法研究了Ce(Ⅳ)、Th(Ⅳ)与四偏磷酸钠(Na_4P_4O_(12)·4H_2O)的配合反应,合成了固体配合物Na_4[Ce(P_4O_(12))_2]·4H_2O和Na_1Th(P_1O(?)4H_2O。讨论了配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X—Ray粉末衍射及热谱性能。  相似文献   

2.
赵国良  冯云龙  刘卫东 《稀土》2007,28(1):17-22
合成了亚硝酸根·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三水合铒(Ⅲ)配合物Er(ONO)(C8H7O3)2(H2O)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Er(Ⅲ)与2个香兰素配体中的2个酚羟基氧和2个甲氧基氧、亚硝酸根中的1个氧及3个配位水分子中的3个氧原子发生配位,配位数为8.用热重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3.
《稀土》2017,(4)
合成了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TTA)3phen以及掺杂过渡金属离子Zn~(2+)的掺杂配合物Zn_(0.4)Eu_(0.6)(TTA)_2phenCl_(0.6)。分别对两个配合物的C、H、N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图谱(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Zn~(2+)有效地掺杂到了铕配合物中形成掺杂配合物,并且掺杂后配合物与掺杂前结构类似。紫外光谱显示两种有机配合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紫外光,吸收峰主要来自于参与配位的有机配体;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掺杂过渡金属离子Zn~(2+)对于铕配合物具有荧光增效作用,发射光强度是未掺杂之前的1.5倍,并且对可能的荧光增效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稀土硝酸盐与N、N′-二(3—醛基水扬酸)二乙基三胺(H_4L)在甲醇介质中反应,合成了9种新的固态配合物RE(H_2L)NO_3·nH_2O,(RE~(3+)=Y~(3+)、Pr~(3+)、Sm~(3+)、Eu~(3+)、Gd~(3+)、Tb~(3+)、Dy~(3+)、Ho~(3+)、Er~(3+),n=0~4不等);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及热分析鉴定了所有配合物,从而推测配合物中可能RE~(3+)在O_2O_2室,—COO~-单齿配位,NO_3~-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4种稀土元素与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BPMPBD)和2,2′—联吡啶(BiPy)的配合物。配合物组成为:Ln_2(BPMPBD)_3(BiPy)_2·nH_2O和Ln_2(BPMPBD)_3BiPy·nH_2O。研究了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和差热—热重谱。认为BPMPBD为二价四齿配体,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6.
《稀土》2017,(1)
设计合成了新的β-二酮配体1-(9-蒽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并与Yb~(3+)和第二配体邻菲罗啉(phen)配位,形成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和三元配合物YbA_3ph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和三元配合物YbA_3phen中,都没有出现Yb~(3+)的特征发射峰,配合物的荧光属于配体发光,但是三元配合物YbA_3phen的发光效率要强于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这与第二配体邻菲罗啉的引入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合成了镝、钬、铒硝酸盐与一份α,α′-联吡啶(bipy)配位的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示扫描(DSC)和热重(TG)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Ln(bipy)(NO_3)_3·3H_2O。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配位聚合物{[Nd2(C2O4)3(H2O)6].3CH3OH}n(1),得到该配合物的粉红色块状晶体,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1200(2)nm,b=0.96325(17)nm,c=1.02580(18)nm,α=90°,β=114.278(3)°,γ=90°,Z=4,V=1.0088(3)nm3。配合物中钕离子为九配位,与配体结合生成蜂窝状二维层,通过氢键的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The title complex [ErY(Gly)_6(H_2O)4](ClO_4)_6·51H_2O has been synthesized.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The crystal is tr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The unit cell parametersare as follows:a=1.1518(4) nm,b=1.4105(7) nm,c=1.5530(6) nm,α=96.61(3)°,β=102.74(3)°,γ=105.70(3)°,V=2.3277(17) nm~3,Z=2,D_(calc)=2.091 g/cm~3.The structure has been refined to a final R of0.0785.The crystal-is an infinite chain complex,in which four carboxyl groups from glycine molecules bridge theEr~(3+) and Y~(3+) ions,and the other two carboxyl groups bridge two adjacent Er~(3+) or Y~(3+) ions.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_(507))萃取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1.0—3.0范围内,钯的萃取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钯的萃取率分别与钯离子浓度、高氯酸根离子浓度无关。采用等摩尔系列法和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L_2。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萃取钯的过程,确定其萃取反应为:Pd~(2+)_(A)+(HL)_(2(O))(?)PdL_(2(O))+2H~+_(A)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型三脚架结构配体E(2-苯甲酰胺乙基)胺及其稀土Eu(3+)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TG-DTA和摩尔电导对此化合物进行组成和结构推测,结果显示配合物[EuL(NO3)2]·NO3是1:1型配位,3个硝酸根中有两个处于配位内界与Eu(3+)配位,总配位数为8.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粘度法及其与溴化乙啶(EB)的竞争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情况,结果显示,配合物与ct-DNA作用时,其紫外吸收产生明显增色效应,荧光强度增强;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迅速减弱;配合物的加入使ct-DNA的粘度增加;实验结果证明,配合物与ct-DNA以插入方式结合,其键合常数Kq=8.86×10(3)L·mol(-1).凝胶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EuL(NO3)2]·NO3不能将pUC19 DNA选择性的断裂成线型和开环型DNA,并分析讨论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365nm光激发下,Eu(Na,Mg)_2(VO_4)_3:Eu(20%)的发光亮度是Eu(Na,Mg)_2(VO_4)_3亮度的二倍,为YVO_4:Eu亮度的六倍。室温下Y(Na,Mg)2(VO_4)_3:Eu(20%)的发光亮度与Eu(Na,Mg)_2(VO_4)_3Eu(20%)亮度相同,但两者的热猝灭在高温时均非常严重。虽然Y(Na,Mg)_2(VO_4)_3:Eu(20%)的主峰610nm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由于5D_0—7F_2的跃迁产生劈裂,新峰616nm和620nm上升。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N ,N′ 双 (2 水杨醛缩氨基苯基 ) 1,3 二丙二酰胺 (H4 L)及其 7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经NMR、IR ,UV ,摩尔电导 ,元素分析 ,TG DTA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初步认证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 ,确认配合物组成为 :(Ⅰ ) :LRE2 Cl2 ·6H2 O (RE =La3+,Pr3+,Nd3+,Sm3+,Eu3+,Gd3+) ;(Ⅱ ) :LCe2 (OH) 2 ·(NO3) 2 ·2H2 O。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测定 ,其中Eu ,Sm ,La配合物荧光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光效、高稳定性能的发光材料,探讨β-萘甲酸(β-NPA)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合成了Eu(Ⅲ)与β-NPA及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二元、三元荧光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征结构表明,两个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β-NPA)_3·3H_2O和Eu(β-NPA)(TTA)_2·2H_2O;紫外光谱研究表明,β-NPA与铕离子配位后整个体系的共轭程度增大,使得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荧光光谱研究显示,与铕离子反应后的配合物的配体β-NPA、2-HTTA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两个配合物Eu(β-NPA)_3·3H_2O,Eu(β-NPA)(TTA)_2·2H_2O均以~5D_0→~7F_2跃迁的荧光发射最强。得到了两种高效的红色荧光配合物Eu(β-NPA)_3·3H_2O,Eu(β-NPA)(TTA)_2·2H_2O,它们可望成为制备鲜艳红色发光材料的侯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氯桥二聚体(F_2ppy)_2Ir(μ-Cl_2)Ir(dfppy)_2、辅助配体4,4′-二溴-2,2′-联吡啶(Br_2bpy)和阴离子六氟磷酸根(PF~-_6)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铱配合物[Ir(F_2ppy)_2(Br_2bpy)]~+PF~-_6,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NMR)、红外光谱(FT-IR)及质谱(MS)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并且首次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a=0.98612(9) nm,b=2.2240(2) nm,c=1.47121(14) nm,α=90°,β=98.574(2)°,γ=90°,V=3.1905(5) nm~3, C_(32)H_(18)Br_2F_(10)IrN_4P,分子量M_r=1031.49,密度D_c=2.147 mg·m~(-3),μ(Mo Kα)=6.831 mm~(-1),F(000)=1960,横型拟合性GOF=1.029,Z=4,可观测衍射点的残差因子R值:R_1=0.0321和wR_2=0.0741且I2σ(I)。阳离子型铱配合物[Ir(F_2ppy)_2(Br_2bpy)]~+PF~-_6为电中性八面体配合物, Ir-C键的平均长度为0.2018(3) nm,而Ir-N(C^N配体)键的平均长度为0.2052(3) nm, Ir-N(N^N配体)键的平均长度为0.2138(3) nm。该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其常温最大发射位于551 nm处,显示发射强烈的黄绿光,初步推测该磷光发射可能来自金属到环金属配体和辅助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跃迁。  相似文献   

16.
Coordination compounds of lanthanide trichloroacetates with 1,10-phenanthroline were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s Ln(CCl_3COO)_3·(phen)_2·2H_2O(phen=1,10-phenanthroline,Ln=Tb~Lu)by chemical analysis,IR spectra,thermal analysis and crystal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The crystal ofEr(CCl_3COO)_3·(phen)_2·2H_2O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with space group P2_1/c,a=1.6969(6)nm,b=1.3776(5)nm,c=1.7563(9)nm,β=114.79(9)°,V=3.727(1)nm~3,Z=4.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电导滴定和pH滴定法研究了乙醇—水液溶中UO_2(Ⅱ),Th(Ⅳ)及Ce(Ⅳ)与1,6—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已二酮的配合反应。合成了固态配合物:UO_2L·H_2O,ThL_2·2H_2O和Ce_2L_3(NO_3)_2·4H_2O,研究了它们的UV,IR,~1HNMR,荧光光谱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由摩尔比为3∶1辛酰丙氨酸配体和稀土卤化物作为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三种稀土配合物。将配合物在有机溶液中进行净化处理,再经过加热(110℃)和冷却(25℃)处理后得到结晶态与非晶态性质的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13)C-NMR和水分测定分析结果确定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组成。XRD衍射曲线证实了这些金属配合物具有周期性长程有序/无序结构,并发现了稀土配合物易形成多样化状态物质。使用同步辐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对稀土配合物样品进行结构解析,通过数据最小二乘拟合给出样品中稀土原子周围近邻配位氧原子配位数、配位距离和Debye-Waller因子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钇及镧离子—O结合的配位数在一水和配合物中为接近7(6+1),二水和配合物中为接近8(6+2)。全系配合物中铕离子—O结合的配位数全部系内几乎等于8(6+2)。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合成了13种RE(PMαFP)_3·(DPSO)_2型混配配合物,其中RE为La、Pr、Nd、Sm、Eu、Gd、Tb、Dy、Ho、Er、Tm、Yb、Lu,HPMaFP为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DPSO为二苯亚砜。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量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孽尔电导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合成出Ce(PhenNO)_4(ClO_4)_3·H_2O和Ce(PhenNO)_2·(NO_3)_3两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谱、摩尔电导及溶解性,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