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VC-O管材是在PVC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通过双向拉伸对材料的分子进行重新排列,使材料(管壁)形成网状结构,能够承受发源于材料机体微细裂纹或管壁表面划痕的脆性破坏,使管材的强度、韧性和抗开裂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材是通过特殊的取向加工工艺制造的管材,这一加工工艺是把采用挤出方法生产的PVC-U管材进行轴向拉伸和径向拉伸,使管材中的PVC长链分子在双轴向规整排列,获得高强度、高韧性、高抗冲、抗疲劳的新型PVC管材,性能远优于普通PVC-U管材。开发PVC-O管材,可以大大节约原材料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法挤出加工方式,采用纯净配方,在配方和轴向拉伸比不变的情况下,将拉伸温度设置为80、85、88、90 ℃,径向拉伸比设为1.8(坯料管外径63 mm、壁厚5.2 mm)和1.9(坯料管外径为60 mm、壁厚6.0 mm)制备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材。通过对不同工艺生产的管材进行静液压试验、落锤冲击试验、拉伸试验、环刚度试验来表征管材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适合此配方和轴向拉伸比的PVC⁃O管挤出成型的最佳拉伸温度为85 ℃,最佳径向拉伸比为1.9。  相似文献   

3.
现有技术取向拉伸装置,对管胚的外冷却靠的是室内自然冷却,由于PE聚合物的导热性能较差,在连续生产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被带走,不能有效控制对管胚的外表面冷却,使得拉伸后的管材存在壁厚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管材的使用强度。通常取向拉伸装置的设计只能生产一种规格,配备一个取向头,这给更换规格时带来了困难,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PE管材用双轴取向拉伸装置,在变径,冷却,取向装置的前后移动,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保证了对PE管材的径向和轴向的均匀拉伸,从而提高了管材强度,实现了一个取向装置,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内外管材原料、技术和市场的需要,简述了PVC管材现有状况及发展方向.双轴取向拉伸管材作为一种新型先进技术,在提高管材性能的同时节约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竞争地位.文中研究分析了PVC-O管材生产技术、优越性能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Molecor公司(马德里)提供的数据,过去8年PVC-O管道市场大幅增长,其中对大直径管道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PVC-O管道为传统PVC管道的升级产品,是通过将采用挤出方法生产的PVC-U管材进行轴向拉伸和径向拉伸,使管材中的PVC长链分子在双轴向规整排列,从而获得高强度、高韧性、高冲击强度、耐疲劳的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PVC-O管材的拉伸性能、环向拉伸强度、环刚度,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韧性破坏试验、粘接强度试验和弯曲试验,并与PE管材、M PP管材进行了性能对比,分析了其应用在非开挖施工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VC-O管材的性能完全满足非开挖施工的要求,具有抗拉、抗压、抗冲击、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技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PVC-O进行综述,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部分参考.相较于传统的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通过物理自增强双轴取向技术制备的双轴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具有更加良好的机械性能,生产所需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自身的优劣势,引出基于双轴取向拉伸工艺的技术改进方法。通过对双轴取向聚氯乙烯管(PVC-O)现状分析,提出PVC-O管量产化的改进工艺成型方法,并完成了PVC-O管的制备。对成品管与未改进的PVC-U管进行了三组对比关联试验,通过环刚度、环柔度试验,观察两种PVC制品的裂纹微观结构,得到两种管材的制品指标和特性,三组试验均证实了PVC-O管优于传统PVC-U管材,且改进工艺提升了PVC管材产品的质量,这为PVC-O管生产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介绍了双轴取向硬聚氯乙烯(PVC-O)管材的成型原理、相关加工技术以及产品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介绍采用静压挤出、口模单轴拉伸和口模双轴拉伸制备管材的方法,综述用模拉法生产双轴取向管的研究及其进展,同时简要介绍双轴取向管在轴向、周向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塑料》2007,(12):81-81
Molecor公司虽然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在塑料工业领域中却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3名前执行官的带领下,该公司在PVC-O(硬聚氯乙烯)管材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该公司已利用分子取向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PVC-O管材生产设备,并在K2007展会上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计一种新型三层复合挤出机头,该机头能对中间层的玻纤增强料施加旋转剪切,改变中间层的玻纤取向分布。用偏光显微镜(PLM)对玻纤在轴向和环向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对于普通挤出管材,玻纤主要沿轴向取向,当对管材施加旋转剪切后,玻纤取向改为沿环向取向,且取向度随旋转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管材进行了静液压试验和环向拉伸性能测试,表明旋转试样的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内外管材原材料、技术和市场的需要,简述了PVC管材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认为双轴取向拉伸管材作为一种新型先进技术,在提高管材性能的同时可节约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竞争优势。详细研究分析了双轴取向聚氯乙烯管材生产技术、优越性能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管材自增强技术,对聚乙烯取向自增强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包括其无定形区的分子取向和结晶区的晶粒取向,其中取向使球晶破裂形成的伸直链晶体及串晶结构能明显增强聚乙烯管材力学性能;其次介绍了聚乙烯管材取向自增强常用的技术和装置,以及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包括口模拉伸法、旋转挤出法、压缩空气法、剪切拉伸法等。  相似文献   

15.
PVC-U双轴取向管材生产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VC-U双轴取向管材的生产技术概况和拉伸机理,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对实现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的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挤管装置生产出了双向自增强的高密度聚乙烯(PE-HD)管材,研究分析了该双向应力场对PE-HD管材的拉伸强度、微观分子取向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能实现管材轴周向性能的双向自增强,提高管材分子的取向度和结晶度。其轴向拉伸强度最高增强到25.82 MPa,提高了14.8 %;周向拉伸强度最高增强到24.52 MPa,提高了13 %;管材分子由明显的球晶结构转变为高度取向的串晶结构;结晶度达到71.95 %。  相似文献   

17.
张玉川 《国外塑料》2010,28(1):42-46
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是于1974年首次出现的管道品种。本文介绍取向聚氯乙烯管的卓越性能、制造技术的分类和创新突破,并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挤管装置生产出了双向增强的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短玻璃纤维(PE-HD/PP/SGF)管材,研究分析了该装置中剪切套筒的旋转转速和剪切应力场段的温度对体系分子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挤管装置中剪切套筒旋转转速的有效形成可有效促进PE-HD/PP/SGF体系分子的取向,改善体系分子的取向度,但随着该转速的加快和该装置剪切应力场段温度的升高,PE-HD/PP/SGF体系分子的取向改善逐渐变弱,而解取向效应变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管材原料、技术和市场的需要,简述了 PVC 管材现有状况及发展方向。双轴取向拉伸管材作为一种新型先进技术,在提高管材性能的同时节约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竞争地位。文中研究分析了 PVC-0管材生产技术、优越性能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挤管装置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管材;研究了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对管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管材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能同时改善管材轴向和周向的力学性能,其轴向拉伸强度最大提高36.6%,轴向拉伸模量最大提高47.4%;周向拉伸强度最大提高54.6%,周向拉伸模量最大提高140.7%;且周向性能的增强效果更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自增强管材内部由高度取向的微纤结构及二次取向结晶且串品互锁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