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康复护理服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总结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现状以及经验,认为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要从宏观层面构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康复护理质量评价,并以质量评价为抓手加强社区康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鼓励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康复护理,以此推进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学科建设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以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以医院学科建设理论为依据,审视医院护理学科发展情况,从护理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和护理科研等6个方面,构建了六位一体护理学科建设体系。实践后,该院护士离职率远低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住院患者满意度提升,出院患者回访率提高,慢病管理病种数增加,慢病管理患者数上升,慢病患者复诊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未来,仍需在护理人力配置、患者服务体系、护士职称晋升、患者风险预警等方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区护理是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是实现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保证。作者调查了宜兴市丁蜀镇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概况和建立过程、机构设置和管理要求、硬件设施和服务内容、人员配置和相关待遇,以及在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护理体系的建设,从而满足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卓艺玲 《现代保健》2014,(16):81-83
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医院发展和护理发展的必然需要。玉林市通过强化管理、增强创新意识、保证实效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优质护理服务体系,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为老医疗护理服务的现状,指出上海为老医疗护理服务主要存在服务针对性不强、体系不完善、部门间未形成政策合力等问题,提出要构建包括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功能在内的有机衔接的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对为老医疗护理事业发展的调控能力,建议在具体提供方式上,新增资源更多考虑引入社会资本,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和实行一定的公共政策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5月10日,2012年首都护理发展论坛召开。北京护理学会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市将探索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为大医院压床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  相似文献   

7.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合理的康复服务定价标准和医保支付制度对促进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拥有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病例组合为基础的康复医保支付制度。对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历程进行总结梳理,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无法完全满足居民与日俱增的健康需求,急需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包括分级诊疗模式与社区契约服务.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建议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加强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尤其是慢病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与慢病专项人才梯队的构建;在继续推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发展中,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三方联动,保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设有短板、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重大战略目标的提出,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增加。作者从政府部门、服务提供方、服务受益方三个层面对社区康复医疗服务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大部分利益相关主体对于发展社区康复医疗服务的实施意愿较强,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部分可能存在冲突。建议加强部门联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社区医疗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机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重视宣传引导,不断提升服务满意度,推进社区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美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进程,总结了捆绑支付模式内涵及其对康复护理服务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借鉴美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经验,认为我国应建立基于价值评价的康复护理服务医保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健全多元化的复合型医保支付体系,创建“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的连续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及我国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我国体系存在理论研究较为滞后,评价体系尚未统一,构建方法具有较强主观性,缺乏有效监管平台与机制等问题。建议遵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步骤,加强学术研究,完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内容,开发国家级养老机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整体状况、热点及前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25日收录的中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22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间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有“互联网+”、护理、延续护理、养老服务、社区、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结论“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患者服务;但需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性合作,探索护士上门服务的执业风险防控与质量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加强监护,提供主动性服务,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危机干预、上门随访康复指导等。结果: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提高,病情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以ROCCIPI技术作为理论框架,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信息平台、护士选拔与培训、确定服务内容、确定收费标准、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后,护士在线问诊患者2 982例,患者满意度为96.78%,上门护理服务患者59例,患者满意度为100%。基于ROCCIPI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管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仍需根据患者需求及方案要求循序渐进增设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对接省级监管平台,与医保部门协商报销方案;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患者端申请操作流程;完善问卷内容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加剧,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生理机能的下降,因此,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老年人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宁波市养老服务机构的抽样调研可知,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需求强烈,但养老机构健康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提供的健康服务项目单一,尤其是体制障碍,影响养老机构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发展。对此,提出了建立养老机构健康服务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设计"以需求为中心"的养老机构健康服务项目、加强养老机构复合型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建设以及发挥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机构健康服务领域的双重作用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出院康复期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服务全流程管理,建设一套延续性护理信息系统.方法 为建设延续性护理信息系统,开展“网约护士”延续性护理上门服务工作,发挥医联体优势,联合社区医院做好做实互联网院外延续护理服务.结果 延续性护理信息系统试运行至今,平均每天接2~3单,上线初期已实现为患者提供糖...  相似文献   

18.
何皖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3):471-472,475
目的分析高校医院门诊输液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找出服务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指标并提出对策。方法运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本院门诊输液室的3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方面满意度低;女性患者、慢性病患者满意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工作量过大,患者的满意度降低。结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前提;强化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注重信息反馈和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条件;按需合理的人员配置,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基础,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