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总结了已报道筛选获得的致病菌、生物毒素、抗生素、兽药、农药、重金属等食品危害物核酸适配体现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核酸适配体技术实现食品危害物多靶标检测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检测最常用的理化检测法由于受影响因素较多而容易出现误差,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下大功夫对食品理化检测进行深入研究,探寻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提高检测精准度,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为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需要,结合食品消费量、危害物在食品的含量水平与危害物毒性,首次提出食品潜在危害物风险分级模型,量化特定食品类别中各危害物的风险程度,并以乳制品为例进行应用示范。该风险模型不仅可简易地识别重点监测的对象,集中监管资源,也有利于后续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4.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Egg Yolk Immunoglobulin)是一种与哺乳动物IgG结构类似,具有较强免疫特性的功能蛋白.口服IgY可使机体获得被动免疫,抑制有害细菌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因此IgY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以具有免疫特性的卵黄制成抗体食品,达到防治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化学危害物种类多,含量一般在痕量和超痕量水平;食品基质复杂,要在低含量水平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选择合适样品前处理技术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不同类别化合物的检测需要,根据不同食品基质的特性及分析目的,依靠近10年来食品化学危害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开发经验,探讨样品前处理技术的选择,综述前沿技术进展。提出基于“食品基质”和“分析目标物”的具有实际应用性的前处理方法选择策略,并结合应用实例,提出针对性前处理方法开发的建议,旨在为基层技术人员选择可靠的前处理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油炸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烹饪与食品工业.油炸过程复杂且剧烈,若控制不当则极易产生一些加工危害物,从而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油炸食品中几类典型危害物,包括反式脂肪酸、丙烯酰胺、多环芳烃、杂环胺的生成途径、影响因素、潜在危害及减控措施,以期为消费者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油炸食品工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常会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且一些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在污染食品后,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物的概念,分析了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重金属污染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提出了预防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策略,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肉类休闲食品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肉类休闲食品属于零食的一种,是人们在闲暇时所享用的食品,也是快速消费食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肉类休闲食品种类繁多,在味道、便利、营养、口感和健康方面备受人们青睐。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理念不断更新,肉类休闲食品品质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肉类休闲食品在目前的发展面临诸如肉制品的品质较低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升其品质,尤其是在减盐、减糖、减脂、增鲜等方面。在食品加工中存在一些危害物等安全隐患,如化学性、物理性及加工伴生危害物等,需要建立起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以做到安全控制。基于此,文章系统性总结了肉类休闲食品品质提升的方法及安全控制领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类休闲食品品质安全保证及产业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进而促进肉类休闲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组米因方便、易熟及营养多样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重组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重组米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作用原理,并概述了食品添加剂对重组米糊化、质构、老化、消化以及营养功能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农药残留新型检测方法——免疫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农药残留免疫检测中关键步骤——抗原合成的基本方法、免疫途径和抗体获得的种类以及最新的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食物过敏原蛋白单一组分的品质是制约食物过敏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大肠杆菌、酵母表达系统生产出的过敏原重组蛋白,具有产量高、纯度高、均一性好等优点,已在过敏原蛋白标准物质的制备、食物过敏原的检测、低致敏性蛋白的生产以及其他基础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具体的应用。食物过敏原重组蛋白作为天然过敏原提取物的替代物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总之,DNA重组技术是制备高品质过敏原蛋白的一条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田翠芳  张昭寰  陶倩  吴倩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2022,43(11):265-272
生物被膜的形成给食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危害之一。抗生物被膜材料具有降低微生物危害、减少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抗生物被膜材料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根据活性物质的种类对抗生物被膜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进一步描述了抗生物被膜材料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抗被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抗生物被膜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促进此类材料在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并为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提供有效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
食品基体标准物质是目标分析物和食品基体的结合,与真实检测样本的成分具有一致性,可以更好地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作者从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分类、国内外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孙晓红  陶光灿 《食品科学》2021,42(21):271-277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是为保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食品静态和动态风险因素产生的影响并进行风险分级的一种方法。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能够优化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为食品安全管理奠定基础。本文总结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食品行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不同主体应用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的优势,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的发展,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宁亚维  杨正  马梦戈  刘茁  陈艺  赵忠情  李强  张岩 《食品科学》2021,42(15):319-328
近年来,食物过敏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由食物过敏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对于食物过敏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避免摄入含过敏原食物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因此,过敏原检测与标识对过敏人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本文介绍了8 类常见致敏食品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与致敏特点,综述了现阶段用于过敏原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基于蛋白水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及质谱技术,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开发出用于简便、快速和灵敏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是在体外筛选,并能特异性识别目标物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因具有易合成、易标记、易修饰、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分子量小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霉菌毒素、农兽药等目标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中霉菌毒素的限量和危害,以及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筛选技术用于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食品风味是优质食品的重要属性,味觉和嗅觉感知很大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食品的接受度。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包括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人工感官分析可靠性高,但味觉易疲劳且存在主观性;智能感知仪器结构复杂,其工作原理与实际味觉传递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基于细胞的传感器法是以活细胞作为敏感元件,与换能器以及信号处理装置结合,从而对食品风味进行检测、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等特点,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成果简单阐述细胞传感器的概念与基本结构,重点讨论细胞传感器在味觉及嗅觉评价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与应用,阐释其在实际应用中感受与传导的机制,总结已获取食品的风味感知信息,最后讨论细胞传感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球关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经过加工重组的动物源性食品,其物种的原有形态已被破坏,感官鉴定很难辨别真伪。因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定义、分类、掺假类型,说明了掺假的潜在危害,主要总结了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动物源性食品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在食品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主要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发展前景及问题。  相似文献   

20.
食物过敏原构象性表位鉴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2,33(17):279-283
构象性表位是表位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表位定位工作是过敏原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应用于构象性表位研究的方法主要有3类:基于线性表位的氨基酸组成和特性预测构象性表位;利用噬菌体筛选得到模拟肽,通过生物信息学定位构象性表位以及利用光谱学等方法测定构象性表位与抗体结合的相关参数确定构象型表位。前两种方法比较常用,而光谱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准确性更高。这3类定位方法可为过敏原的研究提供认识和了解构象性表位的途径,并为构象性表位在过敏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