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汤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CAD)痰瘀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祛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CRP、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有较好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hs-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保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2.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都伴随着炎症反应。既往研究表明,以下13个炎症相关指标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存在一定相关性。分别是: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细胞因子(TNF-α、IL-6、IL-18、MMPS、MCP-1、M-CSF)、免疫细胞膜分子(CD4\CD4L、PS\PSL、ICAM-1)和脂蛋白(Apo A-Ⅰ、α1-AT)。其中已被公认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证据最多。另外,冠心病患者血中大部分炎症因子水平随着非痰瘀证→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依次升高,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其他证候炎症程度增高。这些指标有助于痰瘀互结证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数。方法:将NAFLD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即脾虚湿痰证(32例)、肝郁脾虚证(30例)、痰瘀互结证(30例)、湿热内蕴证(34例)和肝肾不足证(4例,因样本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并以同期不嗜酒的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AFLD不同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中医各证型间按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依次升高,湿热内蕴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其他三个证型(P0.05);痰瘀互结型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P0.05),但肝郁脾虚与脾虚湿痰两证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各30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及炎症因子血清IL-6和TNF-α水平检测,探索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组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 CA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与非痰瘀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证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与血清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更严重,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和ICAM-1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将60例发病12h内的缺血性中风入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加用丹黄解毒清脑免煎颗粒),疗程14天,分别在治疗第1、3、7、15天测定血清中TNF-α、hs-CRP、IL-6和ICAM-1含量。结果:中风早期TNF-α和ICAM-1即开始表达,IL-6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早期hs-CRP升高,并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1周)。结论:急性脑缺血后的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由TNF-α诱发、以ICAM-1为桥梁介导的。炎症损伤和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痰瘀互结证与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痰瘀互结证在代谢综合征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辨证代谢综合征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54例,根据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25例)和非痰瘀互结型(29例)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RP、TNF-α、血脂等,分析上述指标与MS痰瘀互结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胰岛素、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患者两组比较,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CRP、HOMA-IR均高于非痰瘀互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FIns、HOMA-IR、CRP、TNF-α、TG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痰、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31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单纯组)98例和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组(合并组)221例。将患者分为痰证、瘀证、痰瘀夹杂证及非痰非瘀证4个证型。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6含量,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结果单纯组与合并组患者血清IL-6、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4个证型之间hs-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组中各证型之间IL-6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组中痰瘀夹杂证组IL-6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或P0.01),而其余各证型之间IL-6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时常表现为痰瘀夹杂,此时痰瘀夹杂证可能与IL-6高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热互结证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诊断为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34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30例、健康居民26例分为3组,空腹取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热互结组血清hs-CRP、IL-6的水平高于冠心病气虚血瘀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IL-6的水平与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免疫、炎症角度出发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本质。方法:将60例ACS患者辨证分型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脂、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ACS痰瘀证组患者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FIB、1L-6水平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及血脂等相关,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可为ACS痰瘀证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16例(湿热蕴结证80例,湿热夹瘀证56例,痰瘀阻滞证57例,肝肾亏虚证23例),正常对照组40例,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的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阳性率及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中医证型间患者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湿热夹瘀证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两证,其中以湿热蕴结证为最高(均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与其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试图针对ACS痰瘀证研究的空白,从免疫炎症的角度出发,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的实质,并分析了炎症因子与血脂分组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55例)及非痰瘀证组(3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分别检测CRP、FIB、IL-6、TNF-α及D-二聚体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组CRP、TNF-α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5、P<0.01),痰瘀证组FIB、IL-6虽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ACS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25),其余TG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CRP、TNF-α及D-二聚体等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ACS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痰瘀证形成的始动因素;而高血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CRP、TNF-α、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有可能成为ACS痰瘀证划分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灵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病人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前列灵胶囊和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疗程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前列腺液中IL-8、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组间差异P>0.05。结论:前列灵胶囊可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其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机制为降低前列腺液中TNF-α、IL-8水平,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减轻及控制细胞因子级联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K、CK-MB、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通针法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互结证),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阴类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醒脑涤痰中药汤剂口服及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静脉点滴。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测定hs-CRP、TNF-α、IL-6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s-CRP、TNF-α、IL-6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降低hs-CRP、TNF-α、IL-6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蕴肺、脉络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PCT)水平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清肺化痰通络法治疗AECOP"D痰浊蕴肺、脉络瘀阻"证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规范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肺痰通络法复方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留取血清测定IL-8、TNF-α、PCT含量,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8、TNF-α、PCT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血清IL-8和TNF-α水平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8、TNF-α、PCT参与COPD的急性加重和形成,配合清肺化痰通络法治疗AECOPD,可以更明显的降低患者血清中IL-8、TNF-α、PCT高水平表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阳宣痹颗粒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痹阻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IL-6、TNF-α、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痹阻证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拜阿司匹林0.1 qd,立普妥10mg qd,倍他乐克25mg bid,连续服药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宣痹颗粒方,每日2次口服,每次1剂,连续服药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症状、中医证侯、心电图ST-T改变、炎症因子IL-6、TNF-α、CRP指标变化及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4.28%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2.00%;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照组;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2.85%,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65.71%;两组对炎症因子的比较,两组均能降低CRP、TNF-α、IL-6指标水平,治疗组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个别病人出现腹胀、轻度肝功异常,治疗组较对照组少。[结论]温阳宣痹颗粒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痹阻证疗效可靠、安全。温阳宣痹颗粒方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发热、咳嗽、咯痰量、痰色、气促、舌象及脉象)及炎症因子(包括IL-6、hs-CRP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82.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发热、咳嗽、咯痰量、痰色、气促、舌象、脉象积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TNF-α及hs-CR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白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IL-6、TNF-α及hs-CRP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上海市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中医证型与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12月收集上海市4个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51例,并进行辨证分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患者血样,分析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结果 65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阴虚阳亢证(211/651,32.41%)、痰瘀互结证(156/651,23.97%)、肝火亢盛证(154/651,23.66%)、肾气亏虚证(130/651,19.97%)。不同证型间男女比例不同(P0.01),男性患者肝火亢盛证(87/285,30.53%)为主要证型,女性患者阴虚阳亢证(135/366,36.89%)为主要证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基因型分布依次为CC(329/651,50.54%), GC(280/651,43.01%),GG(42/651,6.45%)。不同证型之间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P=0.005),痰瘀互结证GC型为主要基因型,其余证型CC型为主要基因型。结论老年高血压病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基因型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IL-6基因rs1800796位点GC型有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痰瘀互结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应用中医方法论研究高血压西药倾向化用药可行性。方法:观察痰瘀互结型和非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血尿生物标记物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非痰瘀互结组比较,痰瘀互结组高血压患者TG、hs-CRP、REN、Ang I、ACE、Ang II、ADS、DA、NE、A以及24 h尿ADS、DA、NE、A明显升高,痰瘀互结组与非痰瘀互结组血CF 0点、血CF 8点、24 h尿游离C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在相关高血压指南用药的指导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更有效;应用中医方法论研究西药倾向化用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IL-4、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年Wistar大鼠5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桃核承气汤(大、中、小)剂量组、乳果糖对照组.肠缺血1h再灌注3h后光镜行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及电镜下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4、IL-6、IL-10、TNF-α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严重,肠黏膜损伤评分及血清IL-4、IL-6、IL-10、TNF-α水平均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桃核承气汤各剂量组、乳果糖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及肠黏膜损伤程度轻、IL-6、TNF-α水平均降低,但仅桃核承气汤大剂量组IL-4、IL-10水平有显著升高.经两两比较后,桃核承气汤大剂量作用最好.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IL-4、IL-10的释放,从而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