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自从食品中发现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形成机理、减少措施、暴露研究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均有所进展。本文就丙烯酰胺的性质、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分布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丙烯酰胺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自2002年在食品中被发现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通过大量研究积累,现已明确其在各类食品中的含量、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因素、预防措施及丙烯酰胺的潜在毒性等,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开发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以中国传统食品为探讨对象,阐明其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影响丙烯酰胺形成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为解决中国传统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丙烯酰胺是一种公认的具有神经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物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是由食品中含有的天冬酰胺和还原糖在油炸、焙烤等高温加热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的。综述了各种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方法,以及如何抑制丙烯酰胺在体内产生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丙烯酰胺残留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丙烯酰胺进行检测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食品中检测丙烯酰胺残留量的几种合理方法,以期对我国传统食品和日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康普敦和查理乌德食品研究协会(CCFRA)日前发布声明,研究出了1种丙烯酰胺的新检测技术。研究人员首次将丙烯酰胺的提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检测工艺结合起来。该协会发言人表示,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生产者在不同的加工过程中检测丙烯酰胺。该方法能够检测到食品中任何形式的丙烯酰胺,如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对人体及动物都具有神经毒性、遗传毒性以及生殖毒性等伤害。通过综述油炸食品体系中丙烯酰胺的相关进展,研究丙烯酰胺的形成与毒性、油炸食品丙烯酰胺形成影响因素、降低油炸食品丙烯酰胺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4月24日,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SNFA)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某些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发现有较高含量丙烯酰胺的消息。丙烯酰胺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据SNFA的专家估计,目前瑞典每年有数百例的癌症患者可能与摄入过多的丙烯酰胺有关。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证实了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并认为其可能致癌。1.丙烯酰胺的形成当食物(如土豆)中的某种天然氨基酸(天安酰胺)与葡萄糖等糖分,经过高温油炸后就会发生异常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多环芳烃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中包含有丙烯…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油炸马铃薯制品被证实为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食品之一。自2002年在热加工食品中发现高含量的丙烯酰胺以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及其控制措施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马铃薯品种、贮藏条件、加工温度、加工时间、浸泡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水分含量、pH值、食品添加剂、非还原糖等因素都会影响油炸马铃薯中丙烯酰胺的生成。对油炸马铃薯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在各类油炸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中控制丙烯酰胺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油炸食品由于其有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炸制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通过对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对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如何进一步控制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仍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新华社电欧洲食品安全局3日警告说,油炸食品容易产生常见于烟草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家长务必少给孩子吃油炸食品。欧洲食品安全局说:"大量烘焙或油炸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中会产生丙烯酰胺,例如炸薯条、薯片、面包、饼干和咖啡。香烟中也有丙烯酰胺。"该机构援引动物研究结果说,丙烯酰胺以及代谢物环氧丙酰胺会损害DNA,引发癌症。由于丙烯酰胺存在于很多日常食物中,所以所有消费者都应注意,但儿童按体重比例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酰胺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利用偶联方法合成丙烯酰胺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方法获得抗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应用戊二醛法将丙烯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并对这两种物质及其复合物进行紫外扫描,并用此复合物免疫兔子,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体的效价;应用牛血清白蛋白与丙烯酰胺偶联人工抗体成功,抗体效价大于8100;应用人工抗原免疫成功制备抗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特色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食品辐照保质技术的研究,解决地方特色食品加工过程中贮存保质的难题,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因素特别是食品标签信任对消费者“三品”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及解决食品标签信任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利用西安市实地调查的392份消费者问卷数据,以猪肉产品为例,选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三品”认证食品标签的信任程度等因素对消费者“三品”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三品”认证食品标签的信任程度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猪肉购买行为,忽略“标签信任”变量的内生性,会明显低估该变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另外,标识认知、个人月平均收入、小孩情况、老人情况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三品”认证猪肉的购买行为。政府应主要从加大对“三品”认证标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三品”认证猪肉质量安全标准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食品辐照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阐明了食品辐照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品色泽是构成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保持或赋予食品良好的色泽,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系统研究了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四大类16种食品的胭脂红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采用HPLC法,测定食品的合成色素含量是一种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较高的检测方法,为食用合成色素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食品中,仍有违规使用或者超过使用人工色素的现象,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6.
陕北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并存,在粮食安全上存在问题。在分析该区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产量以及粮食总供给量的同时,研究了粮食需求量。在揭示该区粮食供需矛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起因,提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含有采用DNA重组技术导入的外源基因.由于近年来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引起争论的基础上,讨论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建设进入的一个崭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农村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各省市对农村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保健食品消费已成为健康消费新潮流,其安全性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已经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论述了中国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