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东北中俄边境地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及体外寄生蚤、蜱、革螨、恙螨的种类组成及寄生习性。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在东北中俄边境地区5县市捕获鼠3 351只,其中黑线姬鼠1 964只(58.6%)为优势种群。不同县市、生境和月份的黑线姬鼠数量组成有所不同。在黑线姬鼠体采获蚤、蜱、革螨、恙螨7 732只,计18属34种,其中蚤8属11种,蜱2属2种,革螨6属13种,恙螨2属8种,优势种群为栉头细蚤(28.8%),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23.8%),二齿新蚤(19.7%);全沟硬蜱(90.8%);耶氏厉螨(53.5%),厩真厉螨(40.0%);田宫新恙螨(66.4%)。黑线姬鼠体染蜱率(69.2%)及指数(8.7只)最高。结论本调查结果为东北中俄边境地区5县市的黑线姬鼠的种类数量及体外寄生蚤、蜱、革螨、恙螨的种类组成,寄生习性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青州市仰天山鼠的种群组成及体外寄生虫情况。方法在仰天山山顶、山底布夹,晚布晨查,记录分类鉴定鼠种类及体外寄生虫。结果布放有效夹932个,捕获鼠87只,总捕获率为9.33%。优势种群为黑线姬鼠,占捕获总数的88.50%;其次为社鼠占4.60%,褐家鼠占3.45%,大仓鼠占2.30%,小家鼠占1.15%;染革螨鼠16只,捕获革螨48只,总染革螨率为18.39%,革螨指数为0.55。以大仓鼠染革螨率为最高,为100%;其次为褐家鼠,占33.33%;黑线姬鼠占15.58%。结论仰天山鼠形动物优势种群为黑线姬鼠;其次为社鼠,社鼠为青州市首次发现的鼠种。通过本次调查摸清了青州市仰天山鼠形动物的种群组成,为开展宿主动物、媒介寄生虫、病原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蚤的生态学。方法在阔叶林、灌丛、耕地和湿草地生境中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蚤。结果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3市县捕鼠1 453只,采获鼠体外寄生蚤2 456只,计4科12属21种,其中东宁分布16种,萝北和黑河分布均为15种。优势种群为二齿新蚤(26.6%),栉头细蚤(20.1%)和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18.9%)。不同生境、月份和鼠种的主要蚤种类组成有所不同。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体外寄生蚤在4-9月均有活动;这2种鼠体外寄生蚤均在5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出现2次高峰。大仓鼠的染蚤率(73.8%)及指数(5.4只)最高。结论鼠体蚤类的生态研究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蚤的生态、蚤媒病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结果:共捕获鼠类7利568只,其中森林中捕获鼠类5种146只,捕获率为4.06%,以大林姬鼠、棕背ping和大林姬鼠为主;农田中捕获鼠类6种235只,捕获率为6.53%,以黑线姬鼠、小家鼠和大仓鼠为主。另外还报道了不同生境不同鼠种的生物量、年龄结构、肥满度、繁殖指数、性比和繁殖长度。结论:黑线姬鼠的种群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鼠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鼠的种类组成和生态习性。方法采用笼日法和夹日法捕鼠。结果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5个市(县)共捕鼠3461只,计3科8属11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58.3%),室内优势种为小家鼠(75.9%),野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43.4%)。不同生境、场所和月份的主要鼠种组成有所不同。灌丛和阔叶林生境的鼠类均出现2次高峰。野外的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均出现2次高峰;室内的小家鼠和褐家鼠均出现1次高峰。结论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深入开展鼠类的生态和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海浦东机场鼠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浦东机场鼠的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夹日法。结果在浦东机场共捕鼠类660只,计2科4属5种。黑线姬鼠为野外优势种,占68.28%,不同生境和月份鼠种组成有所不同,黑线姬鼠的季节消长呈多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0月,小家鼠呈双峰型,分别在9月和12月。结论此次调查为有效地控制鼠类和检验检疫提供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开展鼠疫宿主动物调查,了解口岸鼠疫宿主动物种群构成及是否存在鼠间鼠疫疫情.方法 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日法;鼠血清F1抗体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法检测.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772只,捕获率为11.2%,隶属于2目4科10属13种,黑线姬鼠占46.2%,为口岸优势种,大林姬鼠占22.2%,棕背鼠平占14.2%;检测鼠疫F1抗体772份,未检出阳性血清.结论 基本查清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7个口岸均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东北地区9市县鼠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夹日法、笼日法和钢闸法捕鼠。结果在东北地区9市县捕获鼠类6 182只,计6科15属18种,不同市县的鼠种分布有所不同。鼠的种群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48.6%)为优势种群。9市县鼠的优势种群分别为:黑河、萝北和密山为黑线姬鼠;绥芬河、东宁和珲春为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敦化为黑线姬鼠和大仓鼠;和龙为大林姬鼠和棕背鼠平;洮南为黑线仓鼠和达乌尔黄鼠。不同生境、场所和月份鼠的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为东北地区鼠的种群组成、鼠媒病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传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于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内4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鼠体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鼠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2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蚤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革螨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应进一步加强鼠类控制,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中俄边境地区鼠及蜱的种类、分布,鼠体幼、若蜱寄生情况,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为莱姆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夹法捕鼠,布旗法捕蜱,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蜱中肠带菌率。结果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莱姆病主要贮存宿主鼠的种类为1目3科8属10种,姬鼠属为优势属.黑线姬鼠为优势种。不同鼠体幼、若蜱寄生情况不同,其中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幼、若蜱寄生率较高,分别为41.8%和40.8%。幼、若蜱寄生指数以花鼠最高,黑线姬鼠次之,分别为8.4和4.3。黑龙江中俄边境地区蜱的种类为1科3属4种。不同生态环境蜱的分布不同,各口岸蜱的优势种不同,全沟硬蜱带莱姆病螺旋体率较高,平均为21.7%。森林硬蜱和嗜群血蜱的带菌率较低,平均为2.4%和3.3%,日本血蜱中没有检出阳性者。结论中俄边境地区有5种鼠,即黑线姬鼠、大林姬鼠、棕背鼠平、褐家鼠、小家鼠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的动物宿主。中俄边境地区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全沟硬蜱。为莱姆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镇江口岸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的种群生态和鼠肺组织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携带情况。方法 将镇江口岸沿江60km岸线区域分为4类生态环境。设8个调查点,用夹日法和笼日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直接荧光法检验鼠肺HFRS抗原。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640只,鼠密度7.41%。隶属3日4科7属9种。黑线姬鼠是草灌区,码头区的优势种;褐家鼠,小家鼠分别是生活区,仓库区的优势种,褐家鼠,小家鼠和大麝Ju的繁殖指数均高于2。鼠形动物的密度高峰在2-5月份。各鼠种的性比和成幼比变化较大,采集鼠体表寄生虫1619只,隶属4目11科19属28种。蚤类,蜱类,革螨,吸虱,恙螨的优势种分别是上海狭蚤,长角血蜱,JuQing赫刺螨,锯多板虱,小盾纤恙螨,总染虫率为50.31%。带虫指数为2.53。鼠体表寄生虫3月份出现高峰,9月份出现次高峰,革螨和吸虱的宿主特异性低,宿主范围宽,鼠肺组织HFRS抗原阳性率为2.50%。阳性鼠为黑线姬鼠。结论 镇江口岸各生态环境的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种群生态特征明显,口岸存在姬鼠型HFRS疫源地,黑线姬鼠是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染体外寄生蚤、革螨、恙螨的率及指数。方法笼日法捕鼠,采集其体外蚤、革螨和恙螨。结果在6县(市)捕获鼠类10种,捡蚤2433只,鼠总染蚤率为52.2%,指数为1.7,其中大仓鼠染蚤率(73.8%)及指数(5.4)最高。采获革螨7497只,鼠总染革螨率为58.3%,指数为3.8,其中大林姬鼠的染革螨率最高(68.0%),大仓鼠染革螨指数最高(12.8)。采获恙螨9295只,鼠总染恙螨率为31.0%,指数为6.8,其中红背Ping染恙螨率最高(92.0%),东方田鼠染恙螨指数最高(51.3)。结论对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染体外寄生蚤、革螨和恙螨的率和指数进行研究,为开展鼠及体外寄生虫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兴凯湖鼠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兴凯湖鼠的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夹目法捕鼠。结果:在兴凯湖共捕鼠2177只,计7属8种,黑线姬鼠(73.3%)为野外优势种,小家鼠(75.9%)为室内优势种。不同生境、场所和月份鼠种组成有所不同。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在5-11月间出现一次高峰。结论:为有效开展调查地区的鼠类防制提供了生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鼠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白山3市鼠的种群组成和生态习性。方法采用笼日法和夹日法捕鼠。结果在吉林省长白山的珲春、和龙、敦化3个市捕获鼠类1 339只,计4科9属11种。优势种群为大林姬鼠(31.5%)和黑线姬鼠(24.1%)。不同生境和月份的主要鼠种组成有所不同。大林姬鼠和棕背?在4~9月均有活动,均在7月下半月出现1次高峰。耕地、住区和针阔混交林3种生境的捕鼠率分别为32.0%,21.4%和5.0%;6,7,8月的捕鼠率依次为14.2%,26.5%,20.7%。结论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深入开展鼠类生态和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结构。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3类生境中共采集鼠类体外革螨22种1081只,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革螨群落在森林中优势种不明显。在农田和灌丛很明显,革螨群落中,巢鼠厉螨为黑线姬鼠和背Ping的优势种;厩真厉螨为大林姬鼠的优势种;毒厉螨为社鼠的优势种;东方真厉螨为大仓鼠的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结构和分类。方法 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虫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参数,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进行分类。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检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蜱类3种321只,螨621只,虱29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与子午沙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结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 经聚类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7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聚类为4个类型:(1)短耳沙鼠、小林姬鼠、灰仓鼠和小家鼠体外寄生虫群落;(2)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3)大耳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4)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虫群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甘肃省迭部林区啮齿动物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方法采集啮齿动物样本,采用PCR检测啮齿动物体内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结果调查采获500只啮齿动物,共计8属12种。对12种500只啮齿动物采用PCR扩增检测,检出莱姆病螺旋体阳性109只,总阳性率21.18%。其中小林姬鼠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最高,阳性率为51.69%(46/89);大林姬鼠次之,阳性率为38.18%(21/55);社鼠和黑线姬鼠居第三位,阳性率分别为13.33%(36/270)和11.11%(3/27);鼩鼱和长尾仓鼠检出莱姆病螺旋体阳性最低,阳性率分别为8.33%(1/12)和6.06%(2/33)。棕背鼠平、黑线仓鼠、根田鼠、褐家鼠、大仓鼠和甘肃鼠兔未有检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甘肃省迭部林区啮齿动物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