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临床比较。方法我院入选的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37例):将胺碘酮150mg加入葡萄糖20mL,15min左右缓慢静脉推注,继之胺碘酮300mg加入葡萄糖500mL,以0.5~1mg/min静滴维持。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普罗帕酮组(37例):70mg普罗帕酮静脉注射,于15min左右完成。推注完毕尚未转复者,继之140mg以0.5~1mg/min静滴。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所有患者均予持续24h心电监护,记录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37例转复成功27例(72.97%);普罗帕酮组37例转复成功19例(51.35%);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比普罗帕酮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陈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25-2226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可达龙)300mg微泵持续匀速1小时静脉输入,未转复窦性心律者以胺碘酮1mg/分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普罗帕酮组16例: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20ml,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2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者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观察20分钟仍未转复者以普罗帕酮0.5mg/分持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小时。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1.25%(13/16),普罗帕酮组75%(12/16),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转复时间:胺碘酮组(209±133)分钟,普罗帕酮组(166±128)分钟,两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9)。转复后心室率比较:胺碘酮组(69.8±12.2)次/分,普罗帕酮组(83.5±19.7)次/分,两组转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0)。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转复后心室率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高海拔地区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转复<30d的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相对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8月初发房颤<30d世居海拔3800m以上藏族患者3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6例和普罗帕酮组14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在心电监护下于10min内分别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可达龙,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或普罗帕酮70mg(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均于30、60min后对于未转复者重复用药,观察用药后8h转复率及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胺碘酮组转复率优于普罗帕酮组。(2)普罗帕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交界性心律、恶心与呕吐。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复律后出现窦缓、血压轻度下降、注射部位静脉炎。结论在海拔3800m以上地区藏族人群中应用胺碘酮的疗效同样优于普罗帕酮,副作用可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西地兰组、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0.2~0.6mg或普罗帕酮70~210mg或胺碘酮150~60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西地兰组28例,转复成功11例(39.3%);普罗帕酮组38例,转复成功27例(71.1%);胺碘酮组40例转复成功32例(80%)(P<0.05)。平均复律时间:西地兰组(233±100)min,普罗帕酮组(101±68)min,胺碘酮组(180.6±52.2)(P<0.05)。结论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与西地兰组,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 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马方 《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27-127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快速性房颤患者3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8例及普罗帕酮组18例,观察两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 胺碘酮组转复率为83.3%,普罗帕酮组转复率为77.8%,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心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快速性房颤临床疗效均显著,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较短,胺碘酮心率较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推注,10~15min内推注完毕,如果患者20min后没有转复到窦性心律,可采用同样剂量再此推注,如果仍不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应用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推注,10~15min内推注完毕,20min后没有转复为窦性心律,可重复上述剂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复律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普罗帕酮复律时间低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36例,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5~10分钟注射完毕,后以0.5~1mg/min维持静点,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7.5%(35/40),心律平组66.7%(24/3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后窦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房颤比心律平更加快速、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0.
陈雷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88-28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90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5%葡萄糖液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30min后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继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h,观察用药后2、6、12、24h转复率、心室率、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h内转复率30.0%(27/90),6h内转复率55.6%(50/90),12h内转复率70.0%(63/90),24h内转复率82.2%(74/90),且用胺碘酮期间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将9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滴注胺碘酮150~600mg或普罗帕酮70~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0例转复成功42例(84%),普罗帕酮组46例,转复成功31例(67.3%)(P〈0.05)。比较在转复阵发性房颤成功率中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曾益华  张世杰  胡爱民 《中国医药》2011,6(9):1056-1057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静脉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44例)和胺碘酮组(42例),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注射(5 min注完),若无效,20min后重复1次;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5~7 mg/kg加入100 ml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继之以1 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分别为93.2%(41/44)和88.1%(37/42)(P>0.05);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12.4±7.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30.7±10.3)min](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29.5%(13/4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11.9%(5/42)](P<0.05).结论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基本相同,但普罗帕酮起效快,更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胺碘酮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疾患者较普罗帕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得出结论证明静脉滴注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AMI患者分成两组共50例,甲组使用胺碘酮25~100mg缓慢静脉推注法,接着以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直到转复为窦性心律:乙组采用西地兰0.4mg将其溶于5%葡萄糖10mL中,按5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若在1h内还为房颤现象者,再按照甲组方案给予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最后都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是无论是转复房颤所花费的时间或者是累积胺碘酮用量,乙组都要少于甲组。因两组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静脉单独使用胺碘酮和胺碘酮与西地兰联合治疗对于AMI合并房颤都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是联合用药的对于房颤的转复时间更短,并且胺碘酮的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普罗帕酮组28例。密切观察给药前后心律、血压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转复时间和4~8h的房颤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房颤转复时间在1.8~7.5h,平均(4.1±1.4)h,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0.5~5.0h,平均(1.8±0.8)h,平均转复时间胺碘酮组大于普罗帕酮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普罗帕酮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4h内、4-8h、8hN的转复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使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5.
丁大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99-210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h1次,连续应用4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德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普罗帕酮口服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对于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新近发生心房颤动在48h内之患者87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进行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43例;起始口服普罗帕酮450~600mg,12h后未转复窦性心率追加300mg。胺碘酮组44例,起始300mg胺碘酮静脉给药1h,后按20mg/kg持续24h。以24h后恢复窦性心率为治疗有效。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83.7%,胺碘酮组84.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平均起效时间普罗帕酮组2.7h,胺碘酮组7.8h,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普罗帕酮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均可安全有效转复48h内新近发生心房颤动,口服普罗帕酮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袁永生 《海峡药学》2011,23(5):101-104
目的观察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5例发生于48h内的急诊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治疗组,106例)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对照组,109例)。治疗组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如未能复律,30min后再次静脉推注150mg,仍未复律则用微量输液泵以0.5~1mg.min-1剂量持续输注,直至复律或无效终止;对照组则静注普罗帕酮(70mg/次)1~2次(根据治疗反应),未能复律时用微量输液泵以0.5~1mg.min-1剂量维持,直至复律或无效终止。观察并记录患者心脏节律、心室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转复率无显著性差异(80.19%/74.31%),但对照组第一次用药转复率显著高于治疗组(45.87%/29.24%),维持用药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3.58%/10.09%)。治疗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长间歇、低血压、面部潮红和全身皮肤灼热感;对照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和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率较高,且较安全,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吕蒙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近发作(24h之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 23人,普罗帕酮组23人,毛花甙C组22人,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用药开始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比较三组4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4h普罗帕酮组转复21例(91.3%),转复时间34.8±19.9min;胺碘酮组转复15例(65.2%),转复时间37.1±22.3min;毛花甙C组转复10例(45.5%),转复时间92.9±47.5min。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转复率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均P<0.01),而普罗帕酮组优于胺碘酮组(P<0.05)。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转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转复时间均短于毛花甙C组(P<0.01)。普罗帕酮组出现副作用2例。结论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以普罗帕酮为最好,其次为胺碘酮,而毛花甙C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急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86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胺碘酮组41例,分别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转复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14±1.80)min,胺碘酮组为(19.31±2.9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8,P〈0.05);两组转复率分别为84.44%(38/45)、85.37%(3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vs21.95%,χ2=0.01,P〉0.0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均可作为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