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复杂的、具有异质性、可塑性的细胞,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在启动和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它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最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是抗原蛋白中经抗原提呈细胞(APCs)处理,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并共同被T细胞抗原受体(TCR)特异性识别从而诱导相应的CTL克隆产生免疫应答的短肽.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未致敏的幼稚T细胞增殖,并建立初级免疫反应的细胞。DC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4.
唐艳萍  邵沂 《临床荟萃》2004,19(4):232-234
乙型肝炎目前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而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捕获抗原,经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B细胞等.  相似文献   

5.
19世纪40年代英国外科医生Medawar证实移植排斥的实质是免疫反应,而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诱发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机体对某种抗原刺激不产生反应,而对其他抗原刺激仍有免疫应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简介NK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细胞,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肿瘤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与T细胞不同,NK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平衡调控NK细胞的活性[1]。NK细胞表面受体包含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lin gene superfamily,IgSF)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cytotoxic T lymphocytes receptor,CTLR)  相似文献   

7.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细胞)疗法是指通过基因修饰技术将带有特异性抗原识别结构域及T细胞激活信号的遗传物质转入T细胞,使T细胞直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而被激活、增殖,从而发挥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2016年Ali等[1]首次报道抗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CAR-T细胞应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小板膜糖蛋白,如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b、HPA-2b、-5T/C序列和C807T的多态性被认为是血管病的危险因子。血管闭塞是镰刀细胞性贫血(SCA)的常见病症,导致如中风、急性胸腔综合征、无血管股骨头坏死及阴茎持续勃起症等并发症。血管闭塞涉及复杂的相互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也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血小板多态性是否与SCA中闭塞性血管并发痒(OVC)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最活跃、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C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DC细胞介导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异基冈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多种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NK细胞等)参与allo-HSCT后的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但也能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深入理解移植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各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和细胞因子风暴的关系.是有效预防和治疗GVHD的重要前提.本篇综述主要介绍关于allo-HSCT后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在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和GVHD病理生理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未致敏的幼稚T细胞增殖,并建立初级免疫反应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滕兰菊 《临床荟萃》1996,11(19):878-880
1 T细胞对一般抗原的识别 T细胞是人免疫系统中的一种效应细胞,它通过T细胞受体(TcR)和MHC识别外来抗原。当抗原与提呈细胞(APC)上的MHCⅠ类或Ⅱ类分子结合后,TcR即可识别抗原,这种受MCH限制的双识别,是激活T细胞所必须。内源性抗原在APC内经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处理后在细胞表面与(?)类分子结合,外源性抗原被摄取后经吞噬溶酶体处理在细胞表面与Ⅱ类分子结合。人类外周血T细胞上的TcR是由二条肽链构成,大部分为  相似文献   

13.
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有哪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δT细胞能早期活化是抗结核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并能识别αβ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与之作用互补。(1)通过分泌IL-2、TFN-γ(特别是IFN-γ能启动巨噬细胞抗菌机制)在感染初期完善Th1型免疫反应,使αβT细胞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2)促进肉芽肿形成,γδT细胞在使巨噬细胞进入肉芽肿的有效移动中有一定作用;(3)不介导DTH,但它识别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树突状细胞简介 1.1 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特性 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激活T细胞的能力是巨噬细胞的100~10,000倍,也是体内唯一具有激活初始型T细胞功能的APC,因此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导言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需要有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捕获抗原,经加工处理后使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而递呈至细胞表面,T细胞得到抗原信息后,在强大的共刺激分子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因此,APC是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首要环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一类形状不规则的非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突起呈触须状,使整个细胞形态象个蜘蛛。DC分散于全身的上皮组织和实质性器官,其细胞数量不超过局部细胞总数的1%;也可迁移到血液和淋巴,其数量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1]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 (APC)捕获抗原 ,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 ,B淋巴细胞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因此 ,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诱导 ,树突状细胞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 ,诱导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过程中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的致敏、激活、扩增依赖抗原提呈细胞 ,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是被肿瘤细胞提呈而是被APC提呈 ,而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具免疫治疗活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因而 ,它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抗肿瘤作用目前主要在实验研究及临床Ⅰ ,Ⅱ期应用中。本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佳玉  李凡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2):1573-1576
目的以乙肝核心抗原(HBc)为载体构建含有HCV T细胞表位的表达载体pTrc-core-T1,为HC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法在原核表达质粒pTrc-core的HBc e1-loop处添加NheI酶切位点,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工合成的HCV T细胞表位(1445-1453 aa)基因插入NheI酶切位点处,构建成重组质粒pTrc-core-T1,并经酶切、PCR及测序加以鉴定。结果质粒pTrc-core-T1酶切、PCR及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病毒颗粒样抗原表达载体pTrc-core-T1,为HC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因此,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的致敏、激活、扩增依赖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是被肿瘤细胞提呈而是被APC提呈,而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具免疫治疗活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因而,它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抗肿瘤作用目前主要在实验研究及临床I,Ⅱ期应用中。本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 ,并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1 ] 。临床上将负载了肿瘤抗原的DCs回输机体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 ,已收到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效应[2 ,3] 。但是 ,目前无论用骨髓CD34 细胞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作体外诱导 ,要获得足够数量的DCs进行生物治疗 ,在技术上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探讨脐带血作为DCs来源组织的可能性 ,我们利用脐带血CD34 细胞在体外进行DCs的定向诱导分化 ,并对诱导的DCs进行了功能检测。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CD34 细胞MACS免疫磁性分离…  相似文献   

20.
<正>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发病原因[1]。研究证实,Hp感染后可介导异常的细胞免疫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进一步促进溃疡形成[2],这一结论也使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黏膜损伤免疫机制中逐渐得到重视。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 17,Th17)是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分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