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对北京市某星级宾馆中水池和原水池水温进行跟踪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热泵回收其中热量加热生活热水的技术方案.首先根据中水和原水的特点分别试验了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及有曝气闭式系统3种取热方式下热泵的性能参数.而后通过数据整理,对热量回收过程中热泵制热量及能效系数COP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热泵作为燃气锅炉辅助热源以及如何匹配进行了探讨.最后对3种取热方式进行了比较,对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合理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单位冷、热(炯)成本及单位冷、热量成本为指标,分别建立了矿井水源热泵系统与制冷机组十锅炉房系统的热力学模型,进行了热经济学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计算比较了两种系统的热力学成本.结果显示,从热经济学角度来讲,矿井水源热泵系统明显优于制冷机组十锅炉房系统,尤其体现在冬季工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天然气燃烧利用过程的热效率与火用效率的比较。以天然气发动机驱动热泵为例,从热力学与经济学的原理出发,以单位热量二次能源产品的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热经济学优化模型。在优化模拟的基础上对天然气燃烧利用过程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星级酒店中央空调冷凝热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 4h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用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冷凝热输出6 5℃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是一条节能途径。1 实施方案冷水机组在制冷工况下,冷却水设计温度为:出水37℃、回水32℃,属低品位热能,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可充分回收这部分热量。回收利用系统见图1。图1 中央空调冷凝热利用系统当液位开关W达到高位,T5达到6 5℃时热泵机…  相似文献   

5.
以基本的空调系统制冷循环为基础,提出了利用矩阵模式热经济学原理对(火用)成本进行分析的思路,并叙述了建立事件矩阵A及其补充方程的方法.冷水机组 燃气锅炉方案的冷量(火用)成本和热量(火用)成本的计算结果与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接近,并叙述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供热系统中,供热、用热双方在趸售点处根据计量热量进行贸易结算,而热量的贸易计量方法多样。本文调研了黑龙江省的8家热电厂的热量贸易结算模型,分析了各模型中对失水及失水热损失的不同处理方式,并推导出一种贸易计量结算模型以合理考虑由失水热损失产生的水量、热量和水处理费用。通过实际案例对比由各模型计算的费用以及构成,为供、用热双方的贸易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热虹吸管散热器与热管工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水、R11、丙酮、甲醇为热管工质的柱型热虹吸管散热器与以热水作为供热介质的常规散热器,从散热能力和表面温度的均匀性两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热管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及不凝性气体对热虹吸管散热器的影响,以丙酮、甲醇作为热管工质较为理想。实验散热器总放热量中,热对流放热量约占61%,辐射放热量约占39%。  相似文献   

8.
向阳  杨露露  吕怿非  卢军  袁琳琳 《煤气与热力》2021,41(3):29-34,10043
针对制热工况,建立横流热源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选取重庆、长沙、杭州、西安、南京、青岛6座城市作为计算对象,分析计算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一定计算条件下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偏差很小,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信。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影响:当防冻液、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口防冻液温度相同时,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由大到小的城市均为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选取-4、-8、-9、-11、-12、-14 ℃,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潜热换热量增大幅度非常小。空气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为-4、-8.-9、-11、-12、-14℃,防冻液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大。空气质量流量对重庆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分别为长沙、杭州、南京、西安,对青岛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微弱。一定计算条件下,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差别比较小,而潜热换热量差别明显,室外空气含湿量越大的城市热源塔潜热换热量越大。  相似文献   

9.
在对排风热回收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如不考虑房间负荷情况和空气处理过程,视通过热回收装置的新风与排风的换热量为节能量,将导致冬季节热量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建议根据空调系统形式,考虑空气处理过程,逐时计算设置热回收装置前后空调系统实际减少的热量消耗,并基于此实际节热量进行热回收装置的节能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蒸汽贸易结算中,常用的有质量计量法和热量计量法,文中分析了热量计量法的合理性。并区别蒸汽的不同类型和热负荷的不同性质给出了几种常用的热量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型地表水源热泵在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采用黄浦江水作为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热汇。分析介绍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流程、各个子系统、系统的控制、经济性及环境评价等,并探讨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和蓄冷系统相结合在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长江水作热泵系统冷热源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水源热泵系统的形式,分析了长江重庆段的水温和水质情况。研究表明,长江水作为冷热源适于发展水源热泵技术,应优先选择壳管式直接利用热泵系统。此外,针对长江水泥沙含量高、夏季悬浮物和微生物数量多的问题,探讨了江水的净化处理、增强传热和除垢、热泵系统工况分析、取水方式以及江水二次利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回收污水热能是建筑节能的有效可靠的途径之一.介绍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以某宾馆类建筑为例,提出了利用建筑本身的污水排放特点,建立污水源热泵系统进行废热回收的方案,为室内游泳池池水加热.经计算该建筑物排放的污水可以满足游泳池的加热,而且,只利用了所排放污水热能的1/3左右,如果合理地利用中水站,完全可以有效地利用其余的污水热能,减少城市废热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单户住宅太阳能热泵供热的技术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100m^2的住宅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10~15年内全年逐时气象数据对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的结果,分析其初投资,寿命周期内的总能耗、总运行费用,综合热价等指标,将其与常规供热系统进行比较,对比其初投资、运行费用,总能耗等指标。然后分析了每日太阳能负责的采暖小时数、生活热水用量等因素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以及太阳能热泵供热的节能性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戴梅  张萍  刘东 《建筑节能》2013,(11):29-33
描述了热泵热回收机组的工作原理,并以上海某宾馆建筑的空调系统改造为实例,对冷水机组加锅炉、风冷热泵加热泵热水机组、冷水机组加热泵热回收机组等三种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指出热泵热回收机组适合在宾馆建筑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炎热季节和过渡季节的太阳能又确保寒冷季节热水需求量,并避免单独应用土壤源热泵时存在的缺陷,结合广西大学23号研究生宿舍楼热水工程(示范项目),阐述了土壤源/直膨式太阳能双热源热泵系统及自流式供热水系统的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双热源热泵系统比土壤源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电3 420 kW.h,并减少从地下土壤吸热量106 538 kW;自流式供热水系统比循环式一年可以节电5 475 kW.h。  相似文献   

17.
非清洁水源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冬季水温过低和污水水量不足是地表水、城市污水两类非清洁水源热泵遇到的难题,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从分析非清洁水源特点和应对措施出发,提出了地表水与城市污水的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的形式,阐述了系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某医院住院楼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工程为例,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设计原理、经济效益分析等.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水系统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机组供热水的各自优点,既实现稳定的热水供应,满足了业主对热水的要求,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和形式,分析了污水源热泵采暖与生活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包括方案设计、技术参数分析、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水源热泵系统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低,回收期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能源的紧缺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太阳能、浅层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论是太阳能系统,还是水源热泵系统,单独运行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联合运行的应用很少。通过实际工程分析,太阳能系统与水源热泵系统可以联合工作,并可达到预期的室内空调温度;对太阳能系统与水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的运行费用做了技术分析,证实这种联合模式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