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1976—2013年新疆主要冰雹多发地区及新疆总的年冰雹灾害面积资料,依据所选地人工防雹业务发展关键历史节点,确定其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年份。采用Welch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以年冰雹灾害面积作为统计变量,对所选的新疆主要冰雹多发区,以及新疆总体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的显著性进行评估分析,以得出新疆重点雹灾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结果表明: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阿克苏地区防雹减灾效果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在显著性水平α=0.01时,年平均减少冰雹灾害面积15 062.9 hm~2,相对减少43.14%,按农业生产值计算,年平均减少冰雹灾害损失28 109万元,年平均挽回农业生产值损失3.49%,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6;利用区域回归分析法得出,年平均减少冰雹灾害面积23 802 hm~2,相对减少54.5%,年平均减少冰雹灾害造成损失44 417万元,年平均挽回农业生产值损失5.51%,年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10,显著性水平高达0.01;奎玛流域和伊犁河谷地区显著性水平均为α=0.2,未达到0.05的临界值,因此显著性一般;新疆总体防雹减灾效果显著性水平α=0.05,减灾效果显著。在显著性水平α=0.01时,新疆年平均减少冰雹灾害面积3 374.3 hm2,相对减少4.1%,换算成农业生产值,年平均减少冰雹灾害损失6 663.6万元,年平均挽回农业生产值损失0.09%;兵团博乐垦区和五家渠垦区防雹减灾效果显著度均为α=0.05,减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上旬,阿克苏地区遭受强烈冰雹灾害,我随自治区慰问团活动结束后,考虑到防雹工作对阿克苏地区的重要性,又单独去访问了四个县的高炮防雹队,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了解。阿克苏地区从1987年以来,连年遭受冰雹重灾,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五年多来,仅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达4.4亿元之多。拜城的防雹工作开始较早,其它都是这几年陆续建立起来的。人工防雹的作用是明显的,每次雹云出现,只要在高炮的有效  相似文献   

3.
川西地区一次人工防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防雹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冰雹引起的气象灾害,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对冰雹云的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防雹活动。本文对雅安市汉源县2016年5月6日发生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人工防雹作业,通过分析人工防雹作业前的天气背景,作业情况和冰雹实况,以及利用雷达、卫星、雨量来分析防雹效果,并对如何提高本地防雹作业效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平面、高度变化,结果显示五次防雹作业后雷达图平面显示云团分散,高度显示云顶高度、45dBz高度均降低,这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效,提前识别冰雹云、集中作业是防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州烤烟生产区人工增雨防雹技术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地形地势复杂.每年都有干旱、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对优质烤烟生产影响很大.该文就黔西南冰雹天气的成因、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移动路径、人工增雨防雹技术及实例进行总结,以期今后更好地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冰雹灾情变化看人工防雹作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山东气象》2013,(4):28-30
通过对山东123个台站1951-2010年60年冰雹资料的统计,分析了山东冰雹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根据同等权重将冰雹发生的台站·次总数进行等量化处理,从而对防雹作业效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防雹作业后山东出现冰雹的台站、次数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通过对防雹作业前后冰雹灾情的变化分析,建立了防雹作业效益的评估方法;利用近五年的冰雹灾情资料对防雹作业效益进行了评估,通过与实际评估的防雹效益对比,分析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冰雹是农一师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4~9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名交出现,对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了解冰雹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对人工防雹炮点的合理布局,防止或减少冰雹灾害,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农一师垦区历年气象资料和l993~1996年雷达回波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1引言人工防雹[1],是对将要降雹的冰雹云施加人工影响,以减少和避免冰雹灾害。目前,人工防雹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群众所愿意接受的减灾手段,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雹作业后,冰雹的密度、质量、个体减小,减轻了雹灾程度。冰雹云内存在着雷电和强大的升降气流,给观测和试验研究带来了困难,人工防雹至今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雹云认识的深入,人工防雹工作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2冰雹的预报冰雹预报有下面几种主要方法。有天气图方法、点聚图、T-LnP图及高…  相似文献   

9.
烤烟大田期利用“三七”高炮防雹收到很好效果,把烤烟遭受冰雹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人工高炮防雹是目前较为经济、实效的最佳措施,具体有关理论数据需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启泰 《贵州气象》1996,20(6):47-48
贵州省开展人工防雹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尽管在全世界人工防雹仍然主要是一项科学实验,在冰雹灾害严重的我国许多地方,它已经以大量成功的事例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证明了它存在和推广的价值。但在取得成功、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欢迎肯定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工防雹本身的不成熟性和进一步加强其科学性的迫切趋势。它作为一项全省每年投资数百万元的科学实验性质的防灾减灾技术,有必要不断加强其中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我们注意到,尽管全省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人工防雹抗灾,但仍然每年都有冰雹灾害发生,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1.
沙雅县的人工防雹工作已开展三年.为了农业的丰收,沙雅县人民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取得了较好成绩. 冰雹给沙雅县农牧业生产曾造成严重的威胁.冰雹灾害这一项,使农作物失收面积最多年份达7万亩,经济损失约1700万元.1986年至1988年连续三年冰雹灾害严重,使棉花生产受到很大损失.棉花种植面积得不到发展,每年只能播种几万亩,平均单产不  相似文献   

12.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两块冰雹云催化防雹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防雹技术、客观评价人工防雹效果和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物理效果检验方法中的对比方法,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两块冰雹云防雹作业前后动态雷达回波特征.对雹云A实施防雹作业1次,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 dBz,45 dBz回波顶部高度降低0.8 km,云体加宽、减弱.平面显示,回波面积扩大,云体分裂,移动停止,并与...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是全国主要的烤烟生产区,每年6~10月极易发生冰雹灾害,通过对地形地貌和每年6~10月天气系统的分析,找到了会东县的主要孕灾因子,分析了会东县高炮作业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会东县的冰雹天气系统有四种,分别是高空冷平流型、高空低槽型、高空强辐散型和暖湿气流型;会东县的冰雹孕灾环境有两个,一个是地形地貌,一个是6~9月的暴雨天气;会东县冰雹天气类型为本地型约24%,输入型约19%,局地型约57%,高炮作业挥洒碘化银是会东县主要的防雹方式,通过这种防雹方式,烤烟生产受冰雹灾害的影响会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田英 《贵州气象》2005,29(1):47-48
分析2004年3~8月全省降雹日的统计资料以及影响较大的4月5日、4月23日的冰雹灾害和人工防雹作业情况,提出了在人工防雹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益,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樊鹏 《陕西气象》2008,(4):17-20
分析了渭北优势果业区的地理、气象条件,通过渭北苹果优生区与世界苹果生长最适区气象条件的比较,渭北苹果生长的7项指标均符合世界苹果生长最适区的条件,是苹果产业发展的最优地区之一。但发源于白于山、子午岭、六盘山、黄龙山等地的冰雹,对渭北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冰雹灾害的损失,在渭北人工防雹基地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人工防雹科学研究的内容,从冰雹云预报预警、三维冰雹云模式、雷达探测、决策指挥、空域申请、作业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研究和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世海 《青海气象》2000,(4):48-49,52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乐都县冰雹活动的主要规律,并按照冰雹云活动规律对乐都县人工防雹炮点布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乐都县经多年实践经验,近年对炮点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合理,冰雹灾害持续减少,防雹效果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8.
昔阳县人工防雹效果分析探讨@史耀明¥昔阳县气象局昔阳县人工防雹效果分析探讨史耀明(昔阳县气象局045300)昔阳县人工防雹已进行了30年,从开始试验到转向防灾常规性运行,成为我县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主要措施之一。昔阳县历来冰雹灾害严重,俗称“十年九旱,年年有雹...  相似文献   

19.
冰雹灾害是威胁长春市农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因雹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如何建设长春市防雹体系,科学开展防雹减灾作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依据1995年以来长春市辖区冰雹灾害资料,综合分析出近10年来影响长春地区的主要雹线(冰雹路径),并依据雹线和各地实际防雹需求,对长春市防雹体系建设方案进行了专项研究,本文对于长春地区开展人工防雹减灾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加剧,各地冰雹灾害出现的机率明显增加,同时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经济作物对冰雹灾害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人工防雹也就越发显得关键与重要。如何开展防雹工作,有效地发挥防雹工具的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