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传媒生产贸易中,传媒生产的本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理解:追求利润最大化、传媒生产是天然的规模经济、传媒生产是天然的范围经济、交易成本趋向于零的生产、传媒生产是非进化性生产。传媒生产也要经历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过程,分为创意与复制两个阶段。通过分析梳理,本文认为,传媒生产不能仅仅理解为决定一切的起点,而应该是与消费联结的互为倚仗。  相似文献   

2.
传媒叙事中的时尚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消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社会下,媒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媒介叙事已被置入到了时尚消费生产流通的整个环节。目前,关于时尚消费的探究大多是以一种纯粹的大众文化的角度切入,而缺乏对时尚意识以及以符号为形式的传媒叙事方式的深入研究。传媒叙事是如何嵌入并作用于当代时尚消费的呢?可以从传媒叙事方式入手,以符号逻辑、图像文化、身体美学为外延,展开对传媒叙事中时尚消费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云梦学刊》2011,32(4):F0003-F0003
《传媒消费文化景观》:徐小立著,2010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表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从而促进了社会消费;而且也体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4.
康梅钧 《学术界》2007,(4):87-92
由于市场经济的渗透,传媒文化领域中的消费文化日益增长,并强烈影响着社会整体文化的诸多方面.传媒消费文化对社会文化基础性意义上的改变,使文学生产者与传播者都卷入到这样的文化场景,文学内容与文学审美的方式等随传媒消费文化的不断发展,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媒消费文化重塑了"身体神话",打造了娱乐化审美趣味.文学生产的价值取向与传媒消费文化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文信息》2006,(8):158-158
火热七月,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CES)在青岛举行,全球顶级厂商在这里联袂举行了一场时尚消费电子的盛宴。在四天会展期间,各电子消费产品的制造商们都尽数秀出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世界知名存储产品制造企业金士顿更是以纷呈的节目内容和绚丽的产品秀,让各地的参观者尽情领略了消费电子界中最新最炫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学术探索》2014,(12):76-83
在传媒文化产品走出去中,文化差异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影响国际传媒产品的消费者接受,有特殊的发生机理,并呈现不同的机理形态,主要包括新奇性趋近机理、陌生化排斥机理、偏向性理解机理、反向性误读机理、认同性因应机理、认可性兼容机理、思想场同啸机理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导致了文学生产系列病症,也使得文学的边界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热点.文学边界纠缠于文学门类的含混化之中,文学主体性被褫夺而病态化.为此,回归文学生产程序,在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各个程序关键点厘清文学与传媒的关系,发现文学生产主体多元化和传媒建构中心论、文学传播与文学存在方式的被媒介化、文学消费的杂糅与传媒意志本体性等辩证一体.以此为依据重塑文学主体性,才能问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病症,从而回答文学主体性即文学边界的论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我国长期实行“高积累,低消费”和“先生产,后生活”的经验教训,在倡导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对消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作了大量的论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对我们当前扩大内需、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的消费理论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 一、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论中,对大众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向。在这种语境中所理解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它生产的条件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着眼的。它的生产条件包括3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产品被快速地复制;二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掌握和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三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心理基础。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消费文化的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生产。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是商品化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是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则是当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的产业化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世界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审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世界传媒发展史来看 ,大众传媒出现后经历了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民主社会的大众传媒又经历了传媒政治化、传媒商业化、传媒垄断化三个时期。在不同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 ,传媒的伦理道德问题亦不同。世界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是 ,在媒介体制转型中 ,应该注意强化媒介产品生产的道德考量 ,警惕改革中资本逻辑对传媒业的过度操控 ,确立传媒以人为本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1.
袁园 《北方论丛》2007,(6):50-53
80后文学是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在主流文坛之外生成的青春文学思潮,呈现出青春化、娱乐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处于文化传播核心环节的传播媒介,凭借强大的传播力量使80后作家一夜成名,这典型地反映出:大众传媒在文化市场中由单一的信息传播载体向集传播、生产、策划、营销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产业转变,通过包装作家、引导文学消费、直接生成文学现象等,绕过主流文坛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给当下文学的生产、传播、批评、消费机制带来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一种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众审美意识是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而强势崛起的。其中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消费意识的短期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行、国际文化的多方位对接和个性文化需求意识的自主觉醒,是我国大众审美意识强势崛起的重要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畜产品消费总体而言在不断上升。现阶段畜产品供求的主要特征是价格增长幅度较大,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依赖度增强等。预计未来中长期我国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的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主要畜产品价格总体上将逐步提高。影响畜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市场对畜产品需求的变化、生产规模化、科技的投入、饲料供给的变化、国际市场冲击等。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消费习惯、食品安全状况等。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音乐文化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生产和艺术消费.对网络音乐的存在方式及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引起大众对新媒体与艺术相结合的关注和兴趣,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勇 《北方论丛》2010,(1):51-53
媒介对文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建构力。当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性媒介更易为电子媒介之后,媒介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力更是空前强大。从经验生活层面看,电子媒介构成了当代人最基本的呼吸材料和生存氛围,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等社会生活各领域都谦恭地接受了媒介的改造,日常生活秩序越来越成为一种经由电子传播和中介的新秩序。从社会形态角度看,电子媒介促成了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社会转型。从文化属性角度而言,传统基于印刷媒介的文化形态慢慢转向一种新的依赖于电子媒介的文化形态,文化由此走向了后现代的发展历程。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文化观念,如真实观、伦理观、宗教观、审美观等与传统观念之间出现了难以想像的巨大裂痕。  相似文献   

17.
付瑞珍  张世岩 《河北学刊》2007,27(4):162-164
在20世纪,中国大众文学兴起的背后总有一定的政治动因;另一方面,大众文学又常常被视为文坛的另类,受到正统文学的挤压而被边缘化。后新时期的大众文学出现了四个方面的裂变,即受众的普遍化、生产的工业化、载体的传媒化、品格的时尚化,这些裂变也可以表述为消费的社会化、生产的商业化、文学的娱乐化、审美的生活化。这些变化促使大众文学演变成一种典型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