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对婴幼儿烧伤休克进行个体化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2000年9月间共有37例年龄<36个月,烧伤面积15%-55%的重度烧伤合并休克的患儿接受了液体复苏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24h液体需要量,输液泵均匀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进行调整。结果:37例烧伤休克患儿在伤后16h内全部成功复苏,未出现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实际输液量与按体重计算量无差异(P>0.05),低于传统补液公式计算的输液总量(P<0.01),结论:婴幼儿烧伤休克液体复苏应用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复苏比标准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和胶体效果更好,按患儿不同的体重段和烧伤面积估计输液总量可能更合理,有效和精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应用乳酸钠林格氏液与血浆对婴幼儿烧伤休克进行个体化液体复苏的特点。方法1985年以来,我科收治6160例各种原因小儿烧烫伤,其中2583例入院时需要液体复苏,年龄〈36个月,烧伤面积10%~85%的重度烧伤合井烧伤休克的患儿接受了复苏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24h液体需要量,我院地处海南,热带潮湿特点应用烧伤治疗机(额外丢失量)增加200~300ml水分,输液泵均匀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调整。结果2583例烧伤休克患儿在伤后24h内全部成功复苏,未出现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电解质紊乱,实际输液量与按体重计算量无差异(P〉0.5)。结论婴幼儿烧伤液体复苏应用乳酸钠林格氏液与血浆抗休克并按患儿不同体重段和烧伤面积估计输液总量是比较合理,有效和精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62例患者按手术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n=31例)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 ml,麻醉后以3~4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n=31例)当静脉输入以3~4 ml/(kg.h)乳酸林格氏液时立即实施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和血压下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及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9.68%、16.13%,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及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4.84%、58.06%,两组经x2检验,x2分别为14.47、11.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前常规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和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8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 ,随机等分成两组 ,A组 (实验组 )于麻醉前 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5 0 0ml,麻醉后以 3~ 4ml/ (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B组 (对照组 )于静脉以 3~ 4ml/ (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立即实施麻醉后。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 12 5 % ,B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为 4 5 %。A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0 kg体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从2005年3月-2011年6月,选择纳入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分析各项围术期指标与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关系,讨论该类婴幼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决策。结果共纳入体重≤10 kg的婴幼儿42例,呼吸机使用时间(42.74±52.55)h,中位数20.88 h;发现术后2 h入量(mL/kg),术后4、8、16 h总入量(mL/kg)与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相关(P<0.05),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与患儿ICU入住时间约成线性相关(P<0.05)。结论影响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是术后液体管理,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治疗策略可能会促进患儿的术后快速康复。术后液体管理如何具体影响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影响患儿的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联合乳酸林格氏液治疗失血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乳酸林格氏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麦注射液组)和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组),每组各30例。在心电、血压监测仪监测下,实验组采用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在10min内快速滴完,继以乳酸林格氏液维持,对照组快速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000mL。观察并记录两组各时段血压、尿量(用药前、用药后15、30、45、60、120min)及生命体征,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乳酸林格氏液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作用早、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及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液滤过组( NVHF组)和HVHF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模型建立后每组均应用乳酸林格液液体复苏,以每搏输出量变异率( SVV)<10%作为液体复苏终止指标,之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保持SVV<10%,如平均动脉压( MAP )仍未达到基础值的90%以上,予持续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在基础值90%以上,记录实验开始后基础、成模及治疗1、2、3、4、5、6 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维持SVV<10%,以及MAP达到基础值90%以上各组乳酸林格液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VHF组在开始治疗1 h后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 P<0.05), NVHF组在1、3、4 h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与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2 h后,HVHF组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4 h后,HVHF组维持MAP所需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NV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明显减少猪复苏液体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8.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3-53
答:静脉输液常用溶液有4类: (1)晶体溶液:分子量小,在血管中停留时间短,常用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热量及纠正酸中毒。如0.9%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补充电解质;5%~50%葡萄糖液供给热量;4%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头孢哌酮钠加入林格氏液中静脉点滴,约2~3min液体呈现乳白色,当即停止输液。为进一步确定其配伍反应,我们进行试验观察,配置方法: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g溶于林格氏液20ml中,静置2~3mni后,变成白色混浊液。按上述方法重复多次,均出现相同反应,由此证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林格氏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支持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4 88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的术后呼吸机支持与管理资料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心血管外科监护室共收治4 8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患者 ,本组患儿呼吸机临床资料见表 1。本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男 2 95例 ,女 193例 ,年龄 12~ 36个月 ,平均年龄 (2 1± 12 )个月 ,0~ 12个月 15 9例 ,12~ 36个月 32 9例 ,体重 3.0~ 16 .5kg ,平均体重 (9.6± 2 .8)kg ,≤10kg 77例 ,平均体重 (7.75± 1.35 )kg。本组患儿临床诊断 :VSD +PH 32 8例 ,F4 72例 ,F39例 ,APVC 2例 ,DORV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6%贺斯及林格氏液对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等患者30例,年龄36—72岁.ASAⅠ~Ⅲ级,符合下列条件:两周内未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术前经TEG检测MA〉68mm。术中出血〉500毫升的除外。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其中A组术中输液用林格氏液维持;B组入室后输入6%贺斯15ml/kg。其后用林格氏液维持。两组患者入室后及术毕拔管后分别取血做TEG检测及FT、APTT、FIB凝血分析,并记录两组出血量,术中的输液量。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EG参数及凝血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R、K、FIB值与术前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值与术前比较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毕R、K、FT、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FIB值与术前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患者术中单纯输注林格氏液可能会加重患者的高凝状态.同时输入6%贺斯则对高凝状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各种原因造成的脱水都可能危及到患儿的生命,所以对脱水患儿进行液体补给是非常重要的。 液体补给 (1)体液恢复:对于脱水患儿体液的补给,在最初要迅速给予20ml/kg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确定要补给的液体类型(晶体或胶体),评估并补给已损失的和继续损失的体液量;(2)体液恢复后的补给:①计算与儿童体重有关的24h所需液体维持量:15kg重儿童的体液维持量为1250 ml;②确定脱水的百分率,估计用量参数。脱水率7%的患儿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正常、烦躁不安、哭声微弱、无泪、眼球凹陷、有尿量减少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麻醉前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和乳酸林格液快速扩容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血糖(Glu)、糖代谢相关激素如: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及皮质醇(Cor)以及糖代谢产物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入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L组)和乳酸林格液组(R组)。两组入室后分别给予相应液体15 ml/kg,输注时间30 min。分别于输液前(T0)、输液后30 min(T1)、输液后60 min(T2)、输液后90 min(T3)及输液后120 min(T4)抽血,检测血糖、血气、电解质、乳酸,并于T0、T4时测定血中Ins、GC及Cor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输液前后血钠、钾、镁、钙离子、pH、CO2、乳酸均无明显变化;R组血糖先略有下降随后升高,L组血糖一直呈升高趋势,但仅T1时L组血糖显著高于R组(P<0.05);两组T4时的Ins、Cor水平均显著高于T1时(P<0.05),但T1及T4时,L组与R组的Ins、Co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1及T4时,两组的G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乳酸林格液相比,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快速扩容,不明显影响血糖、糖代谢相关激素以及糖代谢产物乳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激光氧液+东莨菪碱(LOLS)辅助治疗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5%葡萄糖按患儿体重10ml/kg注入DJFIA型多功能激光辐射血液治疗仪石英瓶中,接受He—Ne激光及紫外线照射8min,同时充氧(3L/min);将制成的充氧液加入东莨菪碱0.01~0.03mg/kg,输给患儿,1次/日,7~10天1个疗程。结果:该疗法治疗婴儿痉挛症、脑性瘫痪、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9%、86%、90%。结论:激光氧液加东莨菪碱辅助治疗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婴幼儿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们测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在术中输注不同液体时的血糖及电解质,可供术中正确补液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7例,女13例,25~56岁,均为单纯胆囊结石择期手术患者,禁食12~14h,患者均无明显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术前1日7时抽空腹血查电解质及血糖,所有病例从禁食到麻醉前均未输液。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安置无创多功能参数心电监护仪,全麻快速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将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手术始终输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B组输3:1的复方氯…  相似文献   

16.
生物蛋白胶致全麻病人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5岁.体重65kg.ASA11级.术前诊断为胆总管外伤性狭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胆总管重建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病人人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建立输液通道,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补液,测BP124/70mmHg、HR60次/min、SpO:100%、ECG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脊柱手术患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①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②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18.
缩短婴幼儿术前禁饮时间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术前禁食水是保证胃排空 ,防止全麻后返流、误吸的重要措施。但是婴幼儿代谢旺盛 ,体液丧失较快 ,传统术前禁食水 6~ 8h的规定对婴幼儿来说时间太长 ,患儿入手术室前哭闹、脱水、低血糖的发病率高。近年来 ,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倡缩短婴幼儿术前禁饮时间 ,但文献报道资料不多。我们对患儿 30 2例采用缩短术前禁饮时间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2 0 0 2 - 0 9我院住院择期手术患儿 30 2例 ,男 15 4例 ,女 14 8例 ,年龄 8月龄~ 3岁 ,体重 7~ 16 kg,胃肠功能正常。手术方式为 :隐睾下降术 32…  相似文献   

19.
烧伤病人体液丢失严重可引起休克,不少基层单位先口服或静注含钠溶液进行其急症抢救。一般沿用乳酸盐林格氏液(含 Na 130mEq/L)。有人按 Parkland 公式:3~4ml/kg/总烧伤体表面积的百分数,进行静脉输液,并按尿量调整输液速度。但是烧伤面积大到20%~25%以上时,则上述治疗往往形成水肿,体重甚至可增加20%~40%,并合并低钠血症。所以有人主张用高渗盐水加或不加胶体液,则不致出现浮肿,且安全有效。作者报道两年内抢救18岁以上的烧伤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醋酸林格氏液自体血液回收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07-11-2010-11我院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病例11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自体血液回输前应用醋酸林格氏液1000ml,对照组在自体血液回输前应用乳酸林格氏液1000ml,比较术后2h心率、血压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血乳酸水平和肝功能的的变化。结果:119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术后2h、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压(BP)比术前明显增高(P<0.05)。心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比术前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24小时后血乳酸和肝功能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在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节约了血源。醋酸林格氏液在救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中优于乳酸林格氏液,且对血小板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