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 通过13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阐述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缺点和疗效。结果 大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含小部分手法复位失败),小部分手法复位加固定。骨折愈合达到85.2%。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尽力行手法逆外伤力复位,复位不佳或骨折脱位严重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作者强调了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 分析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人142例不同方法治疗结果,结果:其中62例通过早期手法复位,21例行跟骨牵引复位,59例行手术内固定,康复锻炼.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由于踝关节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骨折后如果治疗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使踝关节骨折得到解剖复位,重视功能康复,手法复位创伤小、恢复快,只要方法得当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不能通过手法复位者,不应姑息,必须通过手术复位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究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案及体会。方法:特选取来我院骨外科就诊的踝关节骨折12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手术治疗组和手法复位组。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法复位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包扎等治疗,随后跟踪患者骨折临床治疗情况,从而判定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及骨折恢复结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相对有效率高于手法复位组,且手术治疗组关于踝关节功能的评分也要高于手法复位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选择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时,一定要结合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这对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及愈合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4~2007年共应用手法复位贴皮石膏外固定治疗双踝关节骨折患者41例。均采用手法石膏托固定6~8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德建 《吉林医学》2010,31(12):1681-1681
目的:108例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良93.5%(101/108),可4.6%(5/108),差1.85%(2/108)。总体疗效良好,远期效果好。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远期疗效好,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1例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3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局部无畸形,功能恢复满意,治愈率为100%,未见致残或其他后遗症发生。结论:手法复位并给予石膏外固定,是治疗踝关节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方便、疗效好、见效快、费用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叶技锋 《中外医疗》2012,31(21):32-33
目的探讨临床实施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恢复分析。方法对选取的2007-2011年间该院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固定复位术,术后采用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跟踪评估。结果在术后6-12个月对56例患者进行随访,除2例患者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其余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该组患者功能恢复为优有35例,良有15例,可有5例,差有1例,其总优良率为89.29%。结论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的骨折,因此需要实施精确的解剖复位以及牢固的内固定,这样才能促进关节软骨修复以及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正常活动。目前采取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由于其骨折复位较为良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实施准确的固定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还可有效提高骨折处复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治疗要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目前多倾向手术复位内固定。我院骨科1996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8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对其中资料完整9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2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1999年至2004年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例112例,获得完整随访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体优良率89.4%,其中手法复位治疗组优良率87.5%,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91.8%。经χ2检验,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手术复位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应证的选择以及关节面解剖关系的恢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外下方沿股骨距上缘平行钻入3枚4mm斯氏针,穿过骨折线达到股骨头下方,在大转子外上方向小转子部位钻入相同直径的2枚斯氏针,在体外与外固定器连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3例随访时间3~7年,78例新鲜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35例陈旧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达治愈标准者101例,占89.4%,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2例,占10.6%;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14例,占12.4%。结论:转子间交叉外固定避免了斯氏针穿髋部和股部肌肉群,有利于骨折固定后髋、膝关节的早期活动;外固定器及斯氏针在体外连成一个牢固的弹性固定系统,可阻止固定针在针道内的滑动、退出,并可有效的对抗骨折端的剪应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总结性回顾。方法本文选择跟骨骨折患者5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3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1例患者出现轻微跛行,优良率为85.4%。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4.
谭晚明  张斌  沈决心 《海南医学》2002,13(10):15-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治疗肱骨上端移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结果。方法:对1986-200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肱骨上端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时间24.5个月;采用钢板固定5例,单纯螺钉固定7例,克氏针固定35例,克氏针加镙钉固定5例,采用Neer分类法划分骨折类型:Ⅱ型36例,Ⅲ型11例,Ⅳ期5例,结果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Ⅱ型骨折中优良率为73%,无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在Ⅲ型和Ⅳ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满意率较低,其肱骨头坏死率为37.5%,结论:Ⅱ型用Ⅲ型骨折中尽可能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尽量避免使用钢板;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随访对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竹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确定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Colles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竹夹板外固定组60例及石膏外固定组60例,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按照组别分别给予竹夹板固定及石膏固定治疗,外固定拆除后均给予中药熏洗1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并按照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腕关节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竹夹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3.3%,优于石膏固定组的56.7%(P<0.01).结论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竹夹板固定的疗效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非手术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53例(手术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4例(非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1.1)周,非手术组为(6.0±0.8)周,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的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曲度、尺偏角、桡偏角、尺骨移位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测定值优于非手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曲度、尺偏角、桡偏角、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尺骨移位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2%与非手术组患者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TA分级相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但是远期恢复效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1例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手术入路选用内、外侧2个切口,应用1/3管钢板和螺钉对外踝、后踝、内踝以及不稳定的下胫腓关节进行内固定治疗,采用Baird的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9例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骨折均愈合。优14例,良4例,可1例。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外旋型三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护理干预在Cottn骨折临床路径中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至2010年9月三踝骨折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一般诊疗护理组31例和临床路径组26例。一般诊疗护理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针对性护理指导及功能康复指导。统计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用药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对三踝骨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用药时间和住院费用较一般诊疗护理组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和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结论三踝骨折临床路径中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诊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能量Plion骨折的治疗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高能量Plion骨折56例,随机分为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组27例)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29例)两种方法治疗。结果47例患者(治疗组22例,对照组2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18.7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及软组织并发症;对照组有3例感染,1例骨不连发生,发生率为13.79%。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Marsh复位评分法)评定:治疗组优10例,良6例,中等4例,差2例,优良率72.73%;对照组优16例,良5例,中等4例,差1例,优良率84.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踝关节功能评分(Mazur评分法):治疗组12例优秀,7例良好,2例一般,1例差,优良率86.32%;对照组优10例,良5例,中等6例,差4例,优良率6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影响高能量Plion骨折的疗效因素很多,如骨折的整复固定和踝关节解剖关系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局部软组织并发症。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有效预防骨不连,是治疗高能量Plion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Mcbridge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骨密度。结果:根据经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质功能恢复情况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要好,且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要小;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密度下降速度要明显快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且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应在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